专栏名称: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
讲好浙里农行故事,传播浙里农行声音,深植浙里农行文化,见证浙里农行发展,提供开放性、零距离的宣传与交流互动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金融大全APP  ·  大模型会赢家通吃吗? ·  12 小时前  
DearAuto  ·  DeepSeek都要推荐的好车——“Dear ... ·  15 小时前  
新行情  ·  特斯拉突然宣布大降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

“金扁担”挑起“世界超市”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  · 公众号  ·  · 2024-09-25 06:30

正文


9月20日,《金融时报》新闻版刊发《“金扁担”挑起“世界超市”》,文中报道农行义乌分行从现金年代为商户提供便利支付服务,到升级为集融资、风险管理、外汇交易、投资理财、供应链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发展历程。几十年来,农行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与义乌市商品贸易至诚相伴,聚焦小商品,开拓大市场,延续金融与实体共荣共生的使命担当。


“义乌是从路边小摊、马路市场发展起来的。当时义乌人挑着一根货担走街串巷,到村里收鸡毛、猪毛,换红糖、纽扣等小商品,就这样走南闯北,逐渐建起了交易市场。”在走访“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时,《金融时报》记者听当地银行人讲述了这样的过往。


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义乌人用一根扁担挑起了“世界超市”。 如今,义乌市在册市场主体已突破110万大关。随着义乌市商品贸易一路成长的,是不断升级的金融服务。


“30年来,我们这些银行一线工作人员亲身经历了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农行义乌分行纪委书记周永辉是一位“老银行人”。在从事金融工作的30年时间里,他见证了这座城市一步步站上“世界舞台”及其背后金融服务的发展变化。


现金年代


1992年8月,开放满10年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正式更名为浙江省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这一年,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突破20亿元,被原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欣欣向荣的商贸交易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水。


90年代初的农行义乌县支行营业部

工作人员 正在清点现金


“那时候的银行网点每天排长队,早上门一打开,外面都是密密麻麻来取钱的人,存取款是当时银行的主要业务。”周永辉说道。在手机支付还无法想象、ATM也数量有限的日子里,来义乌进货的商人们每天早晨都要先到银行取款用于购货。下午市场闭市后,收到货款的摊主们又要赶在下班前将成捆的现金存入银行。


面对动辄数十万元的现金存取款,快速、准确就成了银行人办理业务的必备要求。“谁办理业务最快,他面前的队伍就最长。”周永辉对记者说,队伍长实际上是客户对银行认可的直观体现。


每天下午5点,银行网点要结束营业,这意味着工作人员4点半就要开始轧账、盘点,然后将装现金的头寸箱用运钞车运到金库。周永辉说,很多时候网点到了关门时间,但客户还是批量涌进来。“我们就延长关门时间,千方百计将现金收进来,让运钞车多等一会。”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交往中,商户与银行建立起了紧密的关系。而繁忙的银行现金业务也从侧面反映出90年代义乌商贸的活跃。


服务升级


市场网点的银行柜员很忙,往往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5点,中午也常常无休。


“午休,对市场网点的员工来说,是一个‘奢侈品’。因为柜面业务繁忙,柜员中午都不休息,每逢排队较长的中午,网点外勤行长、客户经理纷纷到柜台帮忙,有的数钱,有的捆钱,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客户服务效率。”30年过去了,这些故事依旧深刻地停留在周永辉的记忆中。


直到90年代末,ATM和银行卡普及开来,现金交易才逐渐减少。后来,银行实现了免费通存通兑,出现了电话转账宝、银行自助通等机具,转账交易逐渐增多。再后来,支付结算从使用网银、U盾逐步发展为手机银行,在科技的加持下,银行效率大幅度提高,网点的排队现象逐渐减少。


综合服务窗口为商户们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不仅在传统业务上快速迈上新台阶,随着商贸活动的拓展升级,银行的金融服务也从资金收付结算为主,逐步升级为集融资、风险管理、外汇交易、投资理财、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在这些一步步的服务变化中,银行与商户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不断升级的金融服务,在每个阶段都推动着义乌市场的繁荣发展。


“第一桶金”


在义乌小商品城的建设过程中,农业银行为其提供了“第一桶金”。1982年,蹒跚起步的义乌投资9000元在湖清门建设了露天的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仅有705个摊位,经营商品2200多种。1984年,当时的义乌县委县政府克服重重压力,决定由原义乌工商局负责筹建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新马路小商品市场,但因缺少资金需向银行贷款25万元。


湖清门义乌小商品市场是第一代市场


“由于县工商局是一个行政单位,当时要贷25万元这样的一笔巨款绝非易事,各家银行都无法解决这笔融资需求。”周永辉说道。当时,农行义乌县支行领导几次跑杭州汇报,千方百计做工作,反复详细陈述义乌工商局贷款的重要性以及还款能力,最终,省分行同意给义乌工商局“开绿灯”,先后发放了35万元贷款助力市场建设。


1984年12月6日,耗资57万元建设的新马路市场建成开业,改名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占地13590平方米,拥有1849个摊位。 农行义乌县支行获批特许在新马路小商品市场开展业务,取名为农行小商品市场服务部,是当时市场内的唯一一家银行。


这是农行对义乌小商品市场建设的第一次金融支持,也开了各银行支持小商品市场建设的先河,为义乌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共生共荣


从1986年投建第三代市场城中路义乌小商品市场,到1992年投建第四代市场中国小商品城,再到2002年投建第五代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农行都是金融支持的主力军。在业务方面,从开发线上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义商e贷”、为进口企业开立分离式海关付税保函,到创新出口信保融资、做强跨境人民币,以及自贸区等业务,为支持市场商户发展,农行从未停止创新的步伐。


建设在市场上的农行浙江自贸区义乌支行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我们的很多业务都是‘首家’,现如今,整个市场区域农行的存贷款业务量都占到半数以上。”提起多年来的发展成绩,周永辉不无自豪地说。他告诉记者, 由于一直以来对市场主体的持续支持以及走在前的创新产品服务,农行吸引了一大批“沉淀客户” ,这些客户做大做强,也给农行带来了更多的业务。


丰富的职业生涯经历,让周永辉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服务这些市场商户,既帮助了他们发展壮大,也成就了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这就体现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市场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二者之间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共荣共生的关系。”他告诉记者。


“聚焦小商品、开拓大市场,不断再造新辉煌。”未来的义乌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金融服务。从一扇银行柜员故事的“小窗”中,我们窥见了些许金融服务发展变化的历程。正如周永辉所言,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规律与使命不曾改变,并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内容来源:转载自《金融时报》,内容略有修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