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Hi科技你好
创建于1997年初的Chinabyte比特网是中国第一家IT互联网媒体。汇聚高端商业人群,紧跟IT行业趋势,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报道和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心禅道  ·  投资#785 ...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85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Hi科技你好

新零售风口下有多少泡沫?

Hi科技你好  · 公众号  · 比特币  · 2018-08-06 19:44

正文



| 大号科技 高倩茹

编辑 | 默然

Number 1

留给无人货架转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新零售迅速成为零售业的“网红”。互联网巨头纷纷重金布局线下,抢滩未来零售风口。



从2016年开始,无人货架一瞬间成为了新零售领域的一匹黑马,吸引数亿融资,风头一时无两,瞬间抢占了办公室等各大消费场景。从2016年有资本进入至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多个玩家入局,共获超过25亿元融资。然而曾受资本追逐的无人项目,最近似乎也难逃裁员、倒闭、关门的命运,猩便利、果小美等无人货架品牌大规模裁员,许多无人货架先后倒闭、撤点等负面消息频出。资本似乎正在远离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创业风口。



Number 2

无人货架是怎么凉的?


无人货架是无人零售的一种形态,将消费场景搬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它刚刚出现在大众视野时,其市场前景被人们广泛看好,多家无人货架获得了高额融资。然而好景不长,无人货架凉得这么快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

1. 商业模式不清晰,为吸引融资,迅速扩张规模,不顾运营的细枝末节,脱离了零售的本质。


对速度的极致追求催生了扭曲的商业模式,在无人货架铺点最疯狂的时候,一些只有两三个人的办公室都可以设置无人货架,一些无人货架甚至就放在写字楼的楼道里。


很多企业在招揽团队的时候就说的很清楚,现在就是拼规模,谁能拿到足够多的点位并且活下来,谁就能成为这个行业最终的成功者。在暴风一般的行进中,没有人会停下来顾及商业模式是否清晰以及可行,这些思考在资本的冲击下几乎变得不值一提,在更多的从业者心中,美团、滴滴、摩拜都是模仿对象,当击败了所有对手,再谈盈利和改进才是最现实的办法。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大量融资烧钱迅速扩展规模成为了无人货架必然的选择,在他们的想象中,当无人货架在办公室领域拥有了足够多的点位,也就拥有了无限的空间。

2. 产业链缺陷,没有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专业采购能力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在节省了人工、场地成本后,无人货架商品的价格反而略高于同业。核心原因是无人货架厂商缺乏专业人才,同时销售额也不足以让上游供货商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在略显高昂的价格背后,无人货架厂商也并未提供足够优秀的服务。有些无人货架,甚至半个月都没有服务人员前来补货。


对于一个零售服务产业,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用户很难建立对服务的粘性和依赖。


3. 商品损耗,管理缺陷,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零食选择不科学。


对于无人货架来说,由于无人看管,全靠消费者自觉遵守,这就需要高素质消费者的配合,才能解决物品损坏的情况。


无人货架的地推大都是高价从相关行业挖过来,特别适应一些无法直接描述的竞争方法。直接导致了恶性竞争,这些竞争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偷拿竞争对手货架上的商品、和对手的送货员直接换货拿走、撤掉对手货架就可以提供报酬等,甚至有的地推还冒充竞争对手的工作人员直接将对手的货架偷走。这些成为无人货架货损的真正来源,为了获得融资在恶性竞争下产生的劣质点位不但无法为无人货架提供足够的销售额,反而因为已经脱离零售的本质成为拖累。


Number 3

回归零售的本质 回归便利与温度


无人货架由于无人值守,占地面积小,用户自行付款取货,整个过程非常便利,更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利的购物环境,是一件普惠大众的好事。但目前大批无人货架企业却遭遇运营困境。尽管无人货架行业正在展开自救,但如果这些企业仍仅满足在点位的铺设和场景的拓展,无人货架行业仍将深陷泥潭。无人货架终归是一门零售生意,它的零售价值才是根本。从经营方式、经营商品等各个方面出发,都应该切切实实落到"便利"和“温度”的实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