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河南酒王,冲刺100亿 ·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东北澡堂,人间天堂 ·  3 天前  
商业洞察  ·  百亿先生董宇辉的波折与重生 ·  4 天前  
河南日报  ·  胖东来最新调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这个世界,没有不倒闭的公司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商业  · 2018-08-19 18:28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商业洞察

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文章来自香港第一自媒体人Spenser

公号:Spenser


细数我创业也有两年了,现在依然常常晚上睡不着觉。


一方面是工作忙,一方面是内心焦虑。


所以趁夜半无人,我会爬起来读读别人的创业故事,想着说不定可以借鉴几个妙招,安抚一下自己。


可后来发现,更睡不着了。


不因为别的,恰恰是书中的观点,它们大多都奔向了同一个主题,企业终究是要死的。


联想到最近破产的越来越多,完蛋,更焦虑了。


恰巧,昨晚失眠碰上了苹果市值突破万亿的消息。


你说,苹果如此一家伟大的公司,不知库克在晚上是否也会和我们这些创业者一样担惊受怕呢?


我想应该是会的。并且,他一定比我们更加焦虑。


这样一来,我就想开了。与其陷入焦虑睡不着觉,不如换个角度深入思考一下:假设企业终究要死,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活久一点呢?别人又都是怎么做的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浅见。


一定要看。


毕竟,你们以后都是。


做老板的人啊。


0 1

为什么我认为企业必然会死?


物理学里有一个名词,熵(shang,一声)。


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系统的混乱的程度。越无序,熵越大。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在一个封闭系统内,总会面临熵增: 事物总会从有序变为无序。


不要懵,我用简单的例子解释一下:我们每次整理完书桌,如果之后放任不管,就会渐渐地乱成一团;如果你堆了一个沙堡,如果把它丢在沙滩上,用不了多久它就会散架。这个从有序到混乱的过程,就是熵增的过程。


企业也很相似。 一个公司从创业到成长,是一个无中生有、越来越有序的过程,而一旦开始成熟,就需要时时刻刻抵挡无序的力量。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抵挡无序和灭亡,也就是要管理。


近来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快,拼多多两年多就上市了,年度活跃买家 达到了3.44 亿人。3.44亿是什么概念?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人口总数。可以说现在的企业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一世纪企业一生都难以做到的成绩。


你应该会觉得,现在的企业这么厉害,一定可以做得更久。


但事实恰恰相反。


前几天看王东岳教授的演讲,听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递弱代偿。


一句话概括: 能力和属性越多的事物,死灭速度越快。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了,存在时间最长的是单细胞生物,至今活了38亿年。


但我们比较熟悉的中级动物恐龙,才存在了1.6亿年就灭绝了。


和我们比较接近的直立人仅存在了不超过500万年。


现代智人至今仅(yi)仅(jing)活了20万年......


事实是,越高级的,灭亡越快。


商业里也一样。


据统计:1970年以前上市的公司中,92%能撑过上市后的5年;而2000年到2009年上市的公司中,这一比例仅为63%。


以前企业家的目标是做百年老店,现在硅谷的创业者都不敢这么说了。


讽刺的是,这可能是进步的代价。


同时,这也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前我的想法是,怎么通过管理,努力让企业发展的更好。


现在我的想法是,我要有多努力,才能让企业不会死得太快。



0 2

别人家的老板,

都是什么样?


很多人知道,创业长征路上,从0到1是最难的。大部分的企业,在创始人手上都没能活下去。


那么,该怎样判断我们所工作的企业能不能活久一点?


如何避免突如其来的裁员或倒闭?


以及, 如果你是老板,怎样能让自己的公司活得久一点?


我尝试从风险的角度切入,谈一谈我的心得。


规避风险

1


棋局中有一种说法:通盘无妙手。这是我非常向往的一种境界。


什么叫妙手?


答:逆风翻盘。


一般有妙手的棋局都会很精彩,而妙手也是许多人追求的能力。


但我相信,真正的高手对弈,是没有妙手的。看上去每一步都不出奇,但其实这是一种步步为营的战术,最后却有无限可能——击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就是如此。


什么是逆风翻盘?其实有两步:先处于弱势,然后扭转乾坤。


而“无妙手”的精髓其实在于,不给自己力挽狂澜的机会。


通盘无妙手,是在风险出现之前将其扼杀的先见之明。


就像好的守门员,知道如何在对方兵临城下之前指挥防守,让球无法抵达球门。而当你被迫作出高难度扑救动作时也意味着一件事——您的后防已被击毁。


控制风险

2


企业的业务可能多种多样,但是企业的核心千篇一律——最终会落实到人。


人是企业最核心的风险。


人员的流动率降低下来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就稳定了,企业的业务也就相对可控了。


前段时间周鸿祎发了一条关于死海效应的微博,就是在讲很多企业受困于人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控制人员流动性呢?


我之前一直苦苦思考不得要领,直到我看了一篇刘强东的演讲稿。


京东的人事管理,有一个2No原则,其中一个No是:


每一个来京东任职的中层管理人员,必须要在一年之内找到一个公司认可的、可以替代你的人。


如果找不到,一年之内升职加薪与你无缘,两年之后请你离开。


当然,京东这么强硬,一方面是因为京东对未来有底气,另一方面也肯定是因为京东有自信在待遇上留住他们的管理人员。在这样的基础上推广这种制度,无疑可以将被挖墙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可以保证公司持续稳定的运作。


控制人的风险要趁早。


只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才适合修屋顶。


承担风险

3


当每个人都认识到一个机会是机会的时候,说明已经有很多人在这个机会里赚到钱了,因而这个市场接下来往往有变为红海的趋势。


只有不被大众认可的机会回报才会异常大,同时也必然伴随相应的风险。


有些风险,企业必须承担。


阿里巴巴的二把手蔡崇信曾定义过CFO的三重阶段,其中第二重就是管控及承担风险。


一个好的CFO,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帮助CEO下定决心,跨越非连续而不用担心后院失火,这才是伟大的副手。


无论是当年面对孙正义49%的占股要求,或者是收购雅虎的竞争需求,阿里能够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离不开蔡崇信的坚持和判断。



0 3

怎样的公司,

才会活的久一点?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科技迭代的实在太快了,现在很多人讲究生态系统牢不可破,但其实哪怕在行业里构成了生态系统,如果核心业务故步自封,终究难逃颓势。


可能很多企业都曾以确定性为荣,但长此以往,优势终将成为包袱。


而改变的关键,其实就一个词:自我颠覆。


苹果用iPhone颠覆了iPod,之后又开发了iWatch、iPhoneX,正在向AR迈进,如今甚至开始进军IP;


亚马逊在网上商城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AWS,股价自2015年以来上涨400%以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21世纪商业评论  ·  河南酒王,冲刺100亿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东北澡堂,人间天堂
3 天前
商业洞察  ·  百亿先生董宇辉的波折与重生
4 天前
河南日报  ·  胖东来最新调整
4 天前
设计馆  ·  入墙式鞋柜,省空间又大容量!
8 年前
阿门教你PS  ·  活用3D功能搞定炫彩立体字效!
7 年前
行动派DreamList  ·  世界正在惩罚晚睡的人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