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立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7.1
作者简介:林尚立,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与中国政治研究。现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出版的主要著作:《国内政府间关系》、《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党内民主》、《建构民主》、《论人民民主》、《中国协商民主的逻辑》等。
《中国发展道路丛书》包括政治卷、经济卷、党建卷、外交卷和生态卷五种,
编委会由颇具影响力的学者级成,阵容强大;各卷主编及撰稿人也均为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经济卷由德高望重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撰写,政治卷由新锐政治学家林尚立教授撰写,党建卷由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谢春涛教授撰写,外交卷由知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林宏宇教授撰写,生态卷由全国人大生态领域的立法专家翟勇先生撰写。丛书以各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据,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道路进行全方位解读,代表了中国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力与发展方向研究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丛书还是百年来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记录,对非研究型读者也具有吸引力。
目录:
引论:从中国把握中国政治/1
一、现代政治文明出发点/1
二、中国现代政治的生成/6
三、中国国家转型的逻辑/12
四、中国政治发展的持续性/16
第一篇根基
第一章大一统与中国政治/23
一、大一统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形态/24
二、大一统与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34
三、大一统政治的生命历程及其遗产/40
第二章共和制与国家转型/51
一、大一统中国选择民主共和/52
二、国家在共和民主中整体转型/ 58
三、政党与共和民主国家相生相伴/62
四、共和民主根本在人民作主/68
第三章社会主义国家与共产党/73
一、以人民为本位的国家观/74
二、社会主义共和国/79
三、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法性/87
四、中国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96
第二篇领导
第四章党领导中国/105
一、共产党对现代中国的意义/106
二、共产党建设现代国家/110
三、大党与大国/115
四、革命党与执政党/,119
五、执政党与政党制度/127
第五章党与社会/132
一、中国需要先锋队/132
二、先锋队的属性/137
三、党的使命与能力/142
四、政党的行动原则/145
第六章党与国家/150
一、领导国家前途/151
二、工人阶级领导/155
三、统一战线/160
四、领导制度/163
五、建构国家/167
第七章党与军队/171
一、中心支柱/172
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76
三、党指挥枪/180
四、人民的军队与国家的军队/185
五、政治工作体系/189
第三篇治理
第八章宪法与法治/197
一、宪法与革命/197
二、宪法与国家/202
三、宪法与民主/206
四、宪法的政治原则/211
五、宪法与法治/215
第九章制度与发展/220
一、自主建构制度/221
二、制度精神的统一/225
三、变革中求发展/228
四、合法性与有效性/235
第十章组织与治理/240
一、党的基层组织/241
二、党派与政协/246
三、社会组织/251
四、企事业单位/256
第十一章文化与价值/262
一、文化国家与国家文化/263
二、主义、意识形态与价值/268
三、认识论与民族精神/275
四、思想教育与公民塑造/282
五、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287
第四篇发展
第十二章政治建设/295
一、政治建设与国家成长/296
二、政治建设的权力空间/299
三、党的建设与政治建设/304
四、人民民主的巩固/309
第十三章人民民主/315
一、民主发展的双重逻辑/316
二、人民民主的实践形态/320
三、国家发展民主能力/325
四、复合民主中的人民民主/329
第十四章权力监督/ 336
一、预防权力腐败/337
二、监督权力运行/342
三、体系化权力监督/ 346
四、人民群众监督/ 349
第十五章协商民主/355
一、协商民主与民主共和/356
协商民主与党的领导/360
协商民主与国家整合/364
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367
第十六章国家治理/372
一、国家治理的制度/373
二、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378
三、国家治理促国家制度成长/385
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协商民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共和民主传统和人民民主实践形成了深刻的契合关系,又与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群众路线的相伴相随、荣辱与共;既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运行互为表里,又与中国基层民主的实践有机统一。这决定了在中国国家建设和政治发展中,协商民主既是一种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同时也是党的领导、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与机制。因而,协商民主在中国所承载的功能必然要大大超越出协商民主本身,成为同时支撑党、国家与社会的制度力量。就民主运行形式讲,中国人民民主两大重要形式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但就民主运行的功能讲,即从民主创造国家治理与社会进步的角度讲,协商民主对中国的发展更具全局性和根本性。这不是两种民主形式孰优孰劣决定的,而是两种民主形式与中国政治形态契合性程度决定的。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要承担起其历史使命,就必须紧紧围绕着其与生俱来的两大历史任务展开:一是解放劳动人民,并让所有的人成为劳动人民,从而消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基础,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二是全面发展生产力,使人类在摆脱了人对人依赖的基础上,逐渐摆脱人对物的依赖,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因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并不断超越自身发展,朝着更高目标发展的社会。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权力不局限于某一个阶级;同时,国家发展不局限于当下的形态,而是面向无尽的未来,即共产主义。正如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理论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形态一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形态,它与资本主义国家形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在国家制度之外,确立了领导制度。实际上,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任何现实政治的存在,都是基于特定的理论预设而形成的,古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这种理论预设不仅决定了现实政治建构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确定了现实政治运行与发展的合法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