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我参加一个小学同学会,不可避免还是聊到房子和工作这种敏感话题。
一个小时候特别爱哭的瘦弱男孩,现在微信头像已经换成他和女儿;目前,在某证券公司固收投资部工作,房子买在上海市中心,一拉开窗帘就能看到整个外滩,每月背着近2万的房贷。
另一个曾经爱打小报告的男生,如今在电子公司做高端销售,订单动辄上千万,吃饭的时候特别熟悉餐桌“潜规则”,殷勤地为女同学推荐甜点、问“有没有吃饱呀?”,甚至最后用抽烟的借口偷偷把单买了;
还有个女同学目前在纽约工作,因为正好回国出差,所以顺便休年假回家过个年……
嗯,看样子,是一场悄无声息的炫耀之战?错!说起这些近况,每个人的脸上丝毫不见得意,只有焦虑和疲惫。
基本是“三不”原则:
不能辞职。不能生病、不要二胎。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只有一份死工资,玩不起。
当然,这还是工资不低的情况。
我认识一个当护士的妹纸,工作好几年了,天天值夜班,收入还不高,总说本职工作没有“盼头”;想转行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现在业余时间在自学会计,每天不是迷茫就是焦虑。
这种经典问题你应该听过很多:“我大学毕业已经5年了,做着平淡的工作,拿着死工资,我该怎么办?”
鸡汤会说:多读书、多学习,多自我增值。
不能否认,这些都没错,但是都是正确的废话。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目的和手段搞混了。
读书、学习、自我增值本身不是目的,仅仅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什么是目的?你为什么读书、学习、自我增值?说到底,就是因为钱。想有更多的钱,从而拥有更多的选择。
Café是个92年的姑娘,在北京中关村上班,每天来来往往在匆忙的人潮里,有着职场新人一样的焦虑。
从刚开始领着3000、5000的月薪,到毕业三五年工资翻了一倍,上班拼命赚钱,下班后拼命花钱,依然没有一分钱存款,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除了迷茫,我开始焦虑,但一直找不到摆脱月光的方法,人生好像进入了一个死角。我越来越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却迟迟不敢辞职。”
这大概是我们很多白领的现状:
工资低、加班多、看不到未来、不敢换工作。
半年前,Café告诉我,她已经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有一笔积蓄,降薪去了喜欢的工作室,不仅不焦虑了,对人生的规划也愈加清晰。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她使用了直达目的的手段,那就是
理财投资
。
一开始学习理财的人,都会被复利的奇迹所惊叹:
假设你10万元本金,每年10%的收益率,60年后将达到多少呢?
答案是3044.8万元。
▲每年10%收益,秒杀你的任何工资
又比如,你从30岁开始每月存200元,如果按10%的年利率来算,你在65岁就有765655.34元。
之所以200元能换来76.5万,是因为你让金钱为你工作了35年。
这就是利用复利,不用工作就能“躺着挣钱”,正是直达目的最有效的手段。
我认识一个40岁的女性,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靠着学习理财在40岁前实现财富自由,股票、基金、海外房产各种机会一个都不落下,生了3个孩子每天还在创业公司奔走。
2017年随手一晒支付宝账单,理财收益抵得上普通上班族一年工资;当然除了支付宝,还有各种账户收益……
▲会理财的人2017年支付宝及部分基金收益
她说:“说实话,我每年的投资理财收益,都是普通人十年的工资,可能还不止。很多人迷茫,想变有钱,但往往只会用身体上的勤奋,去掩盖思维上的懒惰。” 是的,绝大多数人之所以焦虑或者迷茫,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穷。
但有人会问了,复利的曲线固然漂亮,不过10%、20%这样的收益率,普通人能达到吗?买P2P、买彩票、加班赚死工资当然不行,但通过靠谱的学习+执行力,就可以做到。
带你回溯一下指数基金的收益率:
2005年1月4日,沪深300指数只有982点。而到了2018年4月9日,涨到了3855点,上涨了3.92倍,年化收益率11%。
2005年1月4日,中证500指数只有986点。而到了2018年4月9日,涨到了6035点,上涨了6.12倍,年化收益率15%。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2005年1月4日买入了中证500的指数基金,持有到今年4月份,共13年加3个月,平均每年就能轻松获得15%的收益率。
即便你买错了,买的是沪深300的指数基金,那也能获得11%的年化收益。
亿学学堂12天小白理财训练营
,就是系统学习理财不错的开始。
目前,亿学12天小白理财训练营已经开到48期,参与不下200万人,许多学员从零开始,到获得更多理财收益;几年之后,有人转行为职业投资人,有人赚钱后带着相机环游世界,也有人在被动收入终于高过工资后,放心地去做全职妈妈。
近年来,投资理财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随着我个人对投资理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日渐深有体会:
理财并不难学,一旦你开始,你将会尝到不工作也能赚钱的甜头,拥有更多被动收入,人生也更自由。
亿学12天小白理财训练营每次开班名额都瞬间报满。看到小伙伴们晒自己的改变和成长,变得自信笃定不再迷茫,都由衷地替他们开心。
想参加的小伙伴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就可以报名了,
上期不到半天就报满截止了!
课程的主讲老师实力可不一般,
他有15年的投资经验,而且还是华尔街见闻的专栏作家
!
很多学员都说,12天太短,希望课程时间能延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