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风研究
天风证券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感谢您的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000063,又是全A股第一名 ·  3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华为,突然降价! ·  4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一年多没发现!上市公司:“工作疏忽”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风研究

天风宏观宋雪涛:经济转型下的一角——就业与效率

天风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12-30 07:4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数据),重点阐述了过去五年间中国经济的变迁。文章从就业人员分布、生产效率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风险提示关注统计口径的变化、后续产业转型及从业人数变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就业人员分布变化

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力。过去5年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新增至4.1亿人。制造业从业人员内部出现分化,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吸纳了更多新增从业人员,而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幅减少。

关键观点2: 生产效率提高

制造业主要以效率为导向,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出清,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持续扩张,带来了工业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服务业呈现出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同步扩张的格局,这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体现。

关键观点3: 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中国通过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来推动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和经济转型,同时发展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来吸纳由第一产业等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社会的整体效率稳步提高。

关键观点4: 风险提示

需关注统计口径的变化、后续产业转型及从业人数的变化。


正文


1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数据)。在2018年—2023年的5年间,中国经历了延绵3年的疫情、迎来了地产的下行周期、也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转型期。第五次普查数据给了我们一个回顾过去五年经济变迁的新视角。



一、就业人员都去哪里了? 
从业人员的变化是产业变迁的结果,产业从第二产业持续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带来了从业人员分布的变化。 
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力。2023年第三产业2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1亿人,相比2018年增加了8126.9万人,占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5.6个百分点至67.6%;但是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相比于2018年反而减少了526.9万人至1.97亿人,占比下滑5.6 个百分点至32.4%。
第二产业从业人口下行主要是受到了建筑业和采矿业的拖累,两大行业从业人数分别净流出了680.4、127.9万人(占比分别从2018年的1.1%、12.7%下滑至2023年的0.8%、10%)。其中,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幅回落与近几年地产逐渐进入下行周期相对应。采矿业则可能与采矿技术进步以及行业集中化程度提高有关。
制造业从业人员小幅增多208.9万人(占比从22.7%下滑至20.2%)。但随着制造业产业升级,行业内部从业人员分化明显。
在过去5年里,受技术进步与产能转移等因素影响,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代表,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幅减少。纺织服装和服饰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 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减少133、87.2、67.7万人,三大行业占制造业 从业人员的比重合计下滑2.8个百分点至10.3%,在各行业中人数下滑最为明显。 
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则吸纳了更多的新增从业人员,2023年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业人员相比2018年分别增多114.8、 85.5、81.5、79.2万人四大行业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合计提高3.4个百分点至28.5%, 是制造业中吸纳劳动力的主力。
个体经营户占比更高的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在过去5年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新增8126.9万人至4.1亿人,占比提升至67.6%。其中,提供岗位最多的是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业,2023年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4、0.4、0.3亿人,占比为22.3%、7.2%、5.6%。岗位新增最快的是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 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23年相关行业分别新增从业 人员3098、1819、617、580.2万人,累计吸纳了80.4%的新增就业人数。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成为当前吸纳就业的主力意味着解决就业所需要的GDP增速在降低。从人均GDP视角上看,2023年制造业从业人员人均GDP增加值为26.8万元,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GDP增加值仅有9.1、10.1万元。反过来看,26.8 万的增加值创造仅能够带来1个制造业岗位但是能够带来接近3个批发零售岗位。 
对于就业数据额外需要关注的一点是,因口径的问题,五普数据与统计局年度公布的就业人员数据存在一定出入,数据之间或并不可比。2023年统计局年度数据显示,2023年中 国就业人员47.4亿,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1.7、2.2、3.6亿,占比为23%、 29%、48%。
普查数据显示,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为1.9、4.2亿人,累计从业人员6.1 亿人,超过了统计局数据3696万人。其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普查数据显著高于统计局数据5952万人。 
数据的差异或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年度数据是基于人口普查和劳动力调查数据推算。相比较而言,普查数据对我国境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隐藏的从业人员(比如灵活就业人员)或也被纳入到普查范围之内,这会带来更高的从业人员数。
二、生产效率怎么变? 
从业人员流动的背后是产业变迁。但制造业的逻辑和服务业的逻辑并不一致。
制造业主要以效率为导向,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出清,更能体现生产效率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持续扩张。这带来了工业部门生产效率的提高。
从制造业资产结构上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在过去 5年间持续扩张。2023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资产占比相比于2018 年提高2.7、1.7、0.4个PCT。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资产占比则分别回落1.1、0.6、0.6个百分点。
行业营收也显示了同样的逻辑,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在过去5年里增长了67%、38%;但是纺织服装行业营收反而下滑了19%。 
五普数据也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5.3万 个,比2018 年末增长57.4%;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 11.5%,比2018年末 提高2.0个百分点。 
同一个行业内部也在通过技术进步等方式来实现效率的提高。这一点在从业人数下滑的采矿业上表现的极为明显,虽然相关行业从业人数持续下滑,但是相关行业的营收、GDP 却在持续上升。以人均营业收入为标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人均产出从2018年的77.3万 元大幅上涨至2023年的133.5万元。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人均产出从2018年的91.7万元 大幅上涨至2023年的165万元。制造业人均营收水平也从100.3万元上涨至125.1万元。
服务业呈现出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同步扩张的格局,前者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体现,后者既能解决就业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两个行业法人单位资产仅占服务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规模的 23.6%,但是提供了服务业 43.7%的就业岗位(法人单位+个体户),在过去5年里吸纳了64.7%的新增就业人口。
相比于制造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等,批发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个体经营户为主(占比为81%6),法人单位的平均规模也小(法人单位户均资产规模仅519.7万人, 每1家法人单位平均拥有5.2名从业人员),这意味着相关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 
在第一产业、建筑业从业人员下滑时,受益于电商等互联网行业等的发展,批发零售业等门槛较低的行业也就成为了解决就业的最大去向。从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以看到,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比从2018年7的18.6%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15.4%,而从事零售批发 业的农民工占比从2018 年的 12.1%震荡上行至 2023 年8的13.2%。类似的如居民服务、 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也是农民工主要的去处行业。
虽然这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比如批发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业仅有2.5,但是也会高于农林牧渔行业、建筑业0.2、-2.4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行业的平均工资收入并不高,2023 年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私营单位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平均工资仅6.4、5.2、6.7 万元,在各行业中相对偏低。
经济的另外一面是政策积极推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2023 年末,全国共有规模以上高 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6.5万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5.7%。
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代表,这两个行业在 2018-2023 年间占服务业总资产的比重从4.6%上行至5%,资产同比增速达到了 76.4%。这两个行业也吸纳了大量的高技术人才,过去五年两大行业累计新增 1196.8 万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15.7%。
相比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这两大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更高,央行工作论文数据表明在 2017-2019 年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 13.6 左右,大幅高于其他所有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 5.9,在各行业位居前列。同时,行业从业人员也能够拿到更高的工资水准,2023 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务业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12.9万元,在各行业中位居第一。 
总的来说,在过去五年间,中国一方面通过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来推动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和经济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发展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来吸纳由第一产业等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社会的整体效率稳步提高。
风险提示:关注统计口径的变化、关注后续产业转型、关注后续从业人数。
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报告原文
经济转型下的一角——就业与效率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