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城镇化的设想,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在大多数农民眼里,最理想的农村城镇化就是农村可以拥有像城市一样的发展资源,优质的就业、医疗和教育环境,同时又不会丢失农村的原有特色,让农民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过上好日子。
可是,随着部分地区举行的大规模合村并镇,大批农房被拆,在大量安置房竣工之前,很多农民只能被迫在自家田地里住大棚房。这种情况也使得很多农民开始怀疑,农村城镇化是否就是“去农民化”,部分地区的农村城镇化是否存在着根本上的偏差。
从总体而言,农村城镇化确实能够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这个大方向确实没有错,但是具体的实施办法还有待三思,因为这影响的可不仅仅是农民眼下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农民以及后代未来的生存状况,只有将这一问题分析透彻,农民的利益才可能得到保障。农村城镇化就是“去农民化”?“保就业”才是眼下农村发展的根本。
农村城镇化的根本是发展农村,而不是“去农民化”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要生产力和原住民,他们已经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有了感情,而想要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对农村进行强有力的发展,而农村城镇化确实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不过,农村城镇化的根本是发展农村,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农村的产业进行升级,从而实现在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方面,能够与城市看齐,进而缩短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而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农村城镇化。
然而,如今在部分地区却将农村城镇化与“去农民化”进行了挂钩,企图通过将农民转为市民,来实现对农村土地的集中管理和利用。可是,“去农民化”并不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根本,两者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农民的存在并不会阻碍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反而农民作为第一劳动力,有资格去享受农村城镇化的成果,也有能力为农村城镇化付出实际的帮助。
“保就业”才是眼下农村发展的根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很及时
由于目前农村的产业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每年都会有大量农村人口去城市打工谋生,进而使得农村人口出现大量外流。再加上此次疫情的影响,农民外出打工的意愿变得越发强烈。
虽然人员的大量外流,确实会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可是这种人员流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周期性,并不会直接导致彻底的农村“空心化”,而且,农村大量人员外流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农村产业化的严重不足。
所以说,除部分农村地区以外,大部分农村地区并没有出现真正的“空心化”,不应以此为理由进行大规模的合村并镇。相反,在如今特殊的情况下,“保就业”才是眼下农村发展的根本,扩大农村的产业布局,让农民“有工可打、有钱可赚”,只有保住这个基础,才能谈后期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近期决定将以县城为单位,开展大范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可以说这个“保就业”政策出现的很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