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百万粉丝女网红身亡,警方回应:其男友被拘留 ·  3 天前  
新华社  ·  事关糖尿病治疗,我国科学家取得突破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内地大学间的“活人买卖”!?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7 17:03

正文

记者 | 蒋保信

编辑 | 王毕强  美编 | 黄静

本文节选自《内地大学千万年薪“挖人大战”背后》

原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7年第10期总第611期


为了争取“双一流”资质,内地一些高校正在进行一场以千万年薪互挖学科带头人的“战争”。这一现象不但无助于提高中国高校的整体科研和教学水平,反而会加剧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最近,大学里的‘活人买卖’格外火热”。前不久的一次聚会上,北京市某“985工程”院校的一位大学教授告诉《凤凰周刊》记者。“广东某大学想挖走我们学校的法学院院长,前两天开出的价格是600万元,我刚得到的最新消息是,价码已增至1000万元。而云南某高校,给我们学校的一位社会学学者开出了800万元的价格。”


所谓“活人买卖”,是指内地高校为了争创“双一流”,不惜血本到处“挖人”,尤其是各学科带头人以及那些具有“长江学者”等头衔的人。


在2017年的招聘公告中,华东政法大学给学科领军人物开出了该校“史上最高”的待遇——800万元房补、100万元年薪。2016年12月,河南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题为《河南农大:重金全球揽才》的招聘消息,共列举了全球领军人物、卓越人才、杰出人才等七类人才类别,每类人才对应的待遇均为该校历史最高。其中,领军人物的待遇尤为令人瞩目——“150万元年薪、3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300万元安家费、200平方米住房、配专车配助手、家属孩子全安排……举荐成功最高还能有200万元伯乐奖。”


高校人才市场的如此盛况,真应了葛优在《天下无贼》中所说的那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那些不幸成为“人才流出地”的高校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某个学科的衰落,甚至是整个学校的衰退。正因如此,教育部长陈宝生才会在近日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疾呼:“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

“双一流”上场


“双一流”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16年6月末。其时,教育部宣布了“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文件失效,这立即被外界解读为“985、211工程将退出历史舞台”。此后的中国高校何去何从?教育部回应称,中央已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内地媒体由此宣称,“中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双一流’建设时代”。


事实上,早在2015年10月,国务院就已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定“双一流”实施办法,这被视为教育部正式启动“双一流”工程的信号。

 

在“双一流”的建设上,所有高校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以前没能入围985和211工程的大学可以凭借一两个优势学科而迅速崛起,而此前的985和211院校却未必都能被确定“双一流”。面对这样的局势,高校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大学都开始加强内部建设。


有意思的是,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入了这场战斗中来,大多数省份都提出了“双一流”建设方案,通过巨额资金和政策支持本地高校发展,期待在“双一流”的“鏖战”中胜出。据《中国青年报》统计,在已出台建设方案的23个省市中,经费保障粗略计算在400亿元左右。其中,北京预计投入100亿元,推进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河南出台《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投入31亿元打造“一流学科”;广东3年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支持大学建设;山东将在“十三五”筹集50亿元支持“双一流”建设。

“挖人”乱象



要快速把一门学科建设为“一流学科”,莫过于直接引入明星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于是,各类“人才计划”的入选者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引得高校竞相争抢。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主的杰出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特支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领军人才最受欢迎,身价也倍增。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东北和中西部高校一直为人才流失的问题所困扰,“孔雀东南飞”的情况普遍。据统计,在2000年至2003年之间,西北农林大学共调出125人,连当时仅有的一名长江学者也被外校挖走了。而华中师范大学在近五年被挖走的各层次人才多达40余人,其中包括“杰青”等高层次人才。最为委屈的是历史悠久、曾经声名显赫的兰州大学,曾出现过某一学科人才被挖断档的局面。


而今,在各校争创“双一流”的大背景下,东北和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

 

高校间相互挖人已到白热化的地步,隐含着恶意竞争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负责人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表示,东南沿海某高校把西北某高校的骨干“连锅端”了,“最后都引起公愤了”。


事实上,不仅中西部高校面临严峻的人才流失局面,985、211工程院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教育部显然已注意到这个问题。2017年1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提倡高校间约定同一地区人才薪酬最高限额,合理引导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


但有学者表示,这只是教育部的一厢情愿和一纸文件,很难真正阻止高校之间相互“挖角”的行为。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大记者会上称,教育部最近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将在专家委员会基础上,确定标准进行遴选,争取2017年上半年完成,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可以想见,在第一批名单公布之前,“挖人大战”仍将持续火热。


不可让“双一流”标签化



引入有头衔的学者和学科带头人之后,就能建设好一流学科吗?


北京某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认为,假如被引入者能够扎根下来,帮助搭建学科平台和建设团队,那么毫无疑问,这对学科的建设是有用的。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未必能够长期扎扎实实地待在一个学校。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高价引入有头衔的人才,会对学校原有的本土人才造成很大的隐性伤害,有头衔的人才水平未必会高到哪里去,但在待遇上却远远高于本土人才。


对于上述问题,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高校竞相争抢有头衔的学者,跟学校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教育环境的构造并不是一体的。现在高校之间互挖墙脚的做法是非常畸形的,高校之所以只抢有头衔的学者,看重的是他们能够给学校带来可以量化的政绩。真正的学科建设,应该是利用好学校已有的人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动不动就到处挖人,会让学校原有教师意见很大,而且造成了一个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最后难以建设成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和有影响力的学科。


“通过引入高层次人才来建设一流学科,实际上是在走建设985和211工程时的老路,只不过当时地方政府的做法是合并高校和整合学科,现在换成了各处抢有头衔的学者,这在本质上是对学校和学科的粗浅包装,以获得入围‘双一流’的资格。”熊丙奇告诉《凤凰周刊》记者。


目前这样的局面,熊丙奇认为是“双一流”导向出了问题的后果。很多高校和地方政府都认为只要进入“双一流”名单,不但能获得大量资源,还能获得优秀大学的身份标签和地位象征,因而挤破脑袋也要往里扎。“如果不改变这种风气和导向,‘双一流’的建设只会浪费国家大量的经费,除了制造出一些政绩工程之外,对高校的学术发展不会有任何好的效果。”


要改变这种状况,熊丙奇认为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教育部应彻底废除985和211学校的身份标签,打破目前高校身份固化的壁垒,同时明确“双一流”跟学校身份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是获得学科建设经费的资质而已。其二,政府部门应退出学术评审,取消所有行政性质的教育工程和人才计划。以头衔来配置资源,非但没有优化学术环境,反而恶化学术生态。以头衔论人才,实质是对人才论资排辈,制造学术等级与特权,这与学术平等竞争是背离的。在国外,即便是诺贝尔获得者和科学院院士,在学术评审和资源的获得上,跟普通学者都是平等的,并不会有任何优待。


新媒体编辑 | 丰泽 马茹均


| 往期精彩文章 · 点击图片阅读 |


美国黑帮


蒙古危机

×

- END -

×

爲全球華人提供獨立意見

INDEPENDENT THINKING FOR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

版權歸香港《鳳凰周刊》所有,轉載請聯系

010-65233690 / [email protected]

×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快速訂閱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