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阿里视角
互联网知识经济 x 读懂互联网未来
作者:方军
关于数字经济,来自阿里巴巴的观点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第一,它自称是“数字经济体”,第二,它目标是,2036年,阿里巴巴经济体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那前面没几个了——美国,中国,欧盟,苹果?
近日读到数字经济论坛、阿里研究院、KPMG推出的《2018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18.9),报告题为《迎接全球数字经济新浪潮》,有很多信息,这里摘要与解读一下。(回复
“阿里数字”
,获得报告。)
关于数字经济怎么定义有很多讨论,值得关注的定义,一是中国官方主要提法,
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二是腾讯《数字经济》一书中提到的,
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
融合,成为人类新的生存空间。
01
数字经济五因素模型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这份报告的一个亮点是提出了一个
“数字经济五因素模型”
:
-
数字基础设施
-
数字消费者
-
数字产业生态
-
数字公共服务
-
数字科研
第二个是将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与人均GDP关联起来观察,并指出,
“把劳动力红利转换为数字消费者红利”
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经验。
从劳动力红利
到数字消费者红利
KPMG中国主席淘匡淳在致辞中提到:
数字经济在中国正逐渐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全新的商业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生活便利程度,激发了新的消费热情。
而KPMG、Accenture、IBM这类跨国专业,一直在试图提供的服务就是”数字化转型“。当然,我个人觉得,这类数字化转型服务的真正提供者,已经变成了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
阿里巴巴研究院院长高红冰的致辞则较为”易懂“,而不是跨国专业服务的晦涩语言:
第一次全球化是国家推动的
第二次全球化是跨国公司推动的
下一轮的全球化,是数字经济
当然,很自然地结合阿里进行解读:
通过提供数字时代的新商业基础设施,从电子商务平台、普惠金融、智能物流, 到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跨境电商服务,阿里巴巴集团正在帮助中小微企业“买全球,卖全球”,寻求更多的创新型增长。
02
信息技术发展视角,另请重视交易与物流
这份数字经济报告采用的重要视角是信息技术(IT)发展视角,其中一张图梳理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最早追溯到ENICA计算机和晶体管的发明。
当然,通常来讲,现在我们所知的数字经济,本质上是互联网经济,或者中国业界喜欢说的”互联网+“(互联网赋能)。补充一句,区块链是第二代互联网,为现有信息互联网增加了表示价值和进行价值转移的基础性协议,新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第二张图则是第一次在阿里相关报告中看到,它和过去的不同是,过去可能较为强调WEB,而现在则在之上加上了交易、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更上一层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当然在当下的场景中绝对可以加上区块链。
关于「交易」的讨论
就我目前的理解,用户在互联网上,真正想做的就是“买买买”,至于是买实物商品,还是买生活服务比如美团所提供的,还是内容和知识,那可另外讨论。因此,迄今为止的互联网,对用户来说,真正的价值是”交易“。
强调交易,是因为我们看到,区块链可能带来的主要变化,可能是重构交易的基础设施。
关于「物流」的讨论
在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讨论中,经常被忽视的是物流,因为它看起来不够高科技。但是,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过去十年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而且还在持续。
顺丰等物流,京东的物流,阿里的菜鸟做的事情,美团/饿了么的城市骑手网络,这些都是广义范畴下物流的变化。
03
大象与跳蚤,但关键是数字化
关于超级平台和中小企业之间 的关系,这份报告中的一张图很直观,我借用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话,称之为“大象与跳蚤”。
图:小微企业利用平台,分工合作,与大企业同台竞争
近日,腾讯再次举办合作伙伴峰会,之前马化腾致合作伙伴的信,其实提到了类似的意思,只是他更强调”数字化助手“:
我们要做好“连接器”,为各行各业进入“数字世界”提供最丰富的“数字接口”;
还要做好“工具箱”,提供最完备的“数字工具”;
同时我们更要做好“生态共建者”,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激发每个参与者进行数字创新,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一起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其实阿里与腾讯表达的可能是同一个意思,数字化——“物”与“服务”全面数字化升级。
04
数字经济的特征与指标
如果你关注那些典型的分析,那这份报告也提供了一些,不过讲实话我记不住:
数字经济具备三大特征:
(一)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