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HR派  ·  20岁,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快手:商品比价运营-【电商】 ·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民网全职岗位:内容运营专员📚 ·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短视频编导 ·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微信百科-总编辑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工作了几年的你,是时候去创业公司做个CXO了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6-12-19 19:26

正文

已经进入职场打拼几年,早已不再是曾经青涩的菜鸟,工作起来轻车熟路,一切看似稳定而平顺。


然而对于如今的年轻职场人,职场瓶颈来的似乎比以往更早一些:工作开始变得重复,自己随时可以被新人替代,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工作的激情正在渐渐减退。

在“全民创业”的年代,整天被媒体上“融资千万”、“估值上亿”、“30岁实现财务自由”的新闻轰炸,你的内心是否也开始蠢蠢欲动?在大公司和体制内有了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是否适合跳去创业公司做管理者,并承担更大的职责?

作为一个曾就职于外企和事业单位却最终选择了创业的人,我的答案很明确:适合!




如果你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过去的工作经历不该是阻止你创业的枷锁,恰恰是让你在创业公司担任要职的养料和资本。

我想,我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海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曾是大学老师,现创业,LinkedIn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海松ta说(id:haisong2)。





 


1

大公司给创业带来的

是职业素养和战略眼光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试图开拓中国市场的外企参与并购中国的天然气企业的流程。


公司拥有宏伟的中国业务战略,和从国内的顶尖高校招聘的管培生,对中国员工也非常慷慨和诚恳。


在这里,我接受了系统的培训,拿着优厚的待遇,与一群顶尖的人才共事。




所以,这份工作让我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感受到了飞速的成长。


一方面,系统的培训和诸多的项目经历让我学会了很多“硬技能”,比如如何做出漂亮而又精炼的文档与ppt,如何用5分钟做出一场思路清晰的演讲,如何最规范有效地进行团队间和跨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尽快帮助公司开拓中国业务的目标,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从战略的高度去分析问题——对于一个只学过技术的工科生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无数次与咨询公司打交道之后,我渐渐学会了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具体的项目建立分析框架并游说同事。


但在飞速的成长之后,迎来的却是停滞和迷茫。


我渐渐感到,在规范的流程和优厚的待遇背后,大企业总是试图把你训练成一个中规中矩的螺丝钉,以提升组织的效率,降低用人的风险。


于是很快我就遇到了瓶颈,我发现,即便我十分努力,也很难做到不可替代,我只是一个庞大流程中微小的一环,并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




所以,处在瓶颈期的我开始求变,产生了离职的念头。


但我至今仍坚信,即便你想要创业,大公司作为职业生涯的第一站也并不冲突,因为这里是学习基础的职场技能和培养你战略眼光的最好场所。


而据我的观察,没有带好一个项目的能力和战略思考的眼光的创业者大多都走不远。


2

体制内给创业带来的

是人脉和洞察


产生离职的念头后,我决定寻找一个具有创新性和成长性的产业,并进入这个领域的核心部门工作。

 

后来我有幸进入了某部委刚刚成立的事业单位,与一个刚刚海归,有志报国的领导共事。

 

听起来十分热血,但故事并没有那么美好,因为我发现,体制内纷繁的制度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让我很难有施展的空间。


我试图改变。


例如,我曾负责某类项目批文的出具,但是每次要处理上百个政府批文,大家习惯的操作是一个文件一个文件的打开,输入,然后保存关闭,打印,不加班完不成。




而我编写了一个批处理脚本,每次能够自动将所有项目的信息添加到文件中,极大提高了效率。

 

但对于那些涉及到利益纷争的流程与制度,即便明知不合理,我也无力改变。

 

在发现自己并不能很好适应体制内沉闷的生活方式以后,我开始尝试转换自己的心态和角色:


事业单位的工作强度远不及外企,工作上省下来的时间我就专心看书,准备博士考试,并默默观察一个决策部门的运作模式。

 

我经常会接到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包括地方政府,也包括不知名的角色。他们会跟我咨询他们的计划和想法。我会在心里对事情的走向给出预判,然后会关注他们的事情进展,来纠正自己的判断。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你会逐渐明白哪些人的想法是靠谱的,哪些人是不靠谱的。更重要的是,你会理解一个国家重要政策的出台过程。

 

所以今天当我看到一项新的政策文件时,很快就能领会其中的意图,这正是得益于那时候的训练。

 



在政府部门工作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认识很多人,这些建立的人脉也对我创业初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但最终,不甘做井底之蛙的我,还是决定离开体制。

 

3

创业是一种心态

无关体制内外

 

离开体制以后,我读了博士,毕业后决定当大学老师并创业。

 

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在外企和事业单位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太多井底之蛙。他们有一些共同点: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性格温和,很好沟通。

 

这些人就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螺丝钉,他们中规中矩,挑不出毛病,但是毫无新意,看不到灵性。

 

还有一类人更可悲:一些没有经过太多社会历练便进入体制内的年轻人,很快便沾染上了体制内的官僚习气,变成一副令人恶心的嘴脸,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


这样的人,即使去创业,恐怕也不会成功。

 

因此,经历了这一切以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创业者其实并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不安分的精神特质。




无论你是在创办自己的企业,还是在一家成熟机构打杂,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总是看起来不一样。


他们总是在寻找低效率的环节并试图改善,他们总是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创新空间。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对于一个想要创业的人而言,在大公司或者体制内的经历是一种浪费。


毕竟创业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一个知识、眼光、资源、人脉的综合体,这些都需要在企业中得到历练。


所以对于真正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来说,大公司与体制内的经历,反而是他们成长最好的养料。


归根结底,创业这件事,比起你在哪里更重要的是,你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想要创业之前务必先问问自己,你真的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吗?

 

如果你既有不安分的心,又渴望施展拳脚的空间,那么你的未来,或许就隐藏在这里:


明星创业公司高管职位招聘专场:


十余家国内顶尖VC支持,近百家明星创业公司参与,两百个CXO职位热招。


长按图中指纹扫描二维码,你离成为CEO只差一步!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海松。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推荐文章
51HR派  ·  20岁,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快手:商品比价运营-【电商】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民网全职岗位:内容运营专员📚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短视频编导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微信百科-总编辑
1 周前
全球流行风尚  ·  白T+牛仔裤竟可以如此美!
7 年前
药师论坛  ·  实用!婴幼儿退热药的选择与对比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