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正如历史的进程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是若干时点由若干人物推动的跳跃性发展,一个企业的发展也是跳跃性的。公司创始人,一把手对于一个公司的影响是深远而全方位的,现在吃瓜群众喜闻乐道的公司,大多也有一个非常人的一把手。
例如,偏执的乔布斯、吝啬的贝佐斯、冷漠的马斯克,这些伟大的CEO驱动着这些伟大的公司吞食天地,很难想象,他们缔造的帝国换掉主帅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而乔布斯的离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试验,接班人库克足够优秀,但离卓越总有那么一点距离。
恰巧,昨日,有两家各自领域里的公司的传奇创始人黯然离场。
一个是一手缔造万科传说的王石在万宝风波后正式退位,曾经的内房一哥交班到郁亮为首的管理团队,但愿风波都随王石离去,他去追求他的红烧肉与远方。万科新管理层能和新大股东过好小日子,毕竟,大家都不愿看到传奇落幕,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
另一个则是吹起共享经济风口,挑战权威,突破规则的Uber创始人、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辞去CEO职务。
至此,这家硅谷传说的所有O级高管(CEO、CTO、COO、CFO...)全部真空,有趣的是,Uber这家全球领先的共享出行公司居然率先把自己变成了一家“无人驾驶”公司。
吃瓜群众总是被八卦带着走,关注焦点都在王的万科上,曾经龙卷风口上的Uber和卡兰尼克关注度却不高。
然而卡兰尼克的离去,极有可能就是所谓共享经济的风口转向的标志性事件。
✦ 一、暴风骤雨
“不管身在何处,只要点击一下按钮,车即到来。”作为共享经济的开拓者,Uber为后来者提供了成熟的可复制模板,开启了共享经济的大风口,卡兰尼克曾经公开表示,“Uber的使命之一就是打破现有商业运输系统垄断,整合闲置资源,重塑行业秩序。”
挑战权威、永不认输、不择手段、攻击性极强、挑衅规则.......
卡兰尼克这个出生在洛杉矶的狮子座男人身上有太多的标签。
“特拉维斯最强的能力就是哪怕需要撞穿一堵墙也要达成自己的目标。特拉维斯最大的缺点也是哪怕撞墙都要达成目标。”投资人马克.库班的一席话直指卡兰尼克最关键的特质。
共享出行的模式决定了,他将会与传统商业模式,现行监管条例产生巨大的冲突,这就决定了,这个事,必然不是一个按常规套路出牌的人能做的好的,必须是战略上漠视一切规则,敢于挑战权威的人才有可能推动。
恰巧,卡兰尼克从来就不是一个按套路出牌的人。
1998年从大学辍学,与6位好友创办了Scour.com网站,没想到它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P2P文件下载资源搜索引擎。然而,2000年,网站被好莱坞29家公司起诉侵犯版权,并索赔2.5亿美元。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Scour.com支付了100万美元后宣告破产。很好,这很卡兰尼克。
2009年,换个套路,再搞一个大新闻,卡兰尼克与朋友加雷特·坎普(GarrettCamp)在巴黎游玩,因为苦于打不到车而萌生了开发手机打车软件的念头,Uber公司就这样诞生了。宝宝不开心,宝宝就要搞事情...
Uber自成立以来,这得益于卡兰尼克独特的基因,它有一套极富活力的价值观,当新员工加入Uber的时候,会被要求认同有14条核心内容的企业价值观,其中包括大胆激进,“痴迷”顾客以及“永远猛推”。带兵打仗,企业管理都一样,难得是如何统一思想,如何力出一孔。
与高度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不同,在组织架构上却保持了去中心化的新型企业构架,强调了区域办公室的自治。区域总经理们没有来自旧金山总部的密切监管,被鼓励“做自己”,拥有极高的自主决策权。
价值观认同(总部支持)+高度地方自治(三人小组),这样一套独特的打法,有如推土机般推到一个个差异化极高城市,其营业额快速增长,伴随着Uber 进入七十多个国家,三百多个城市。
更难得的是取得了中国市场的成功,在Uber进中国之前,卡兰尼克及其团队曾经来过中国很多次,探索直接入华,或者通过收购等方式在这个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的可能性。
很多中国互联网业的大佬级人物都直接告诉他你这么做没戏,中国从来不是外国互联网公司的好战场。卡兰尼克根本不听,砸了十亿美元,干了一年多,估值70亿美元卖给滴滴,变成对方的重要股东。
这是绝对的胜利,再此之前,不论轻重互联网模式,还有哪家国际互联网巨头公司能和国内巨头一度打成平分秋色,最后还获得了绝对龙头的重要股权?一度这是Uber完美的全球化布局,公司估值也达到了接近700亿美元,一跃成为了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互联网公司,Uber的突飞猛进,也带动了Airbnb,滴滴出行等公司估值的突飞猛进。
✦ 二、消失的龙卷风
增长是个好东西,增长可以掩盖很多问题,只要业绩快速的增长,CEO看到未来,员工看到成就,风投看到收益,媒体看到题材,舆论无视监管,在增长之下,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但,一旦增速下降,快速增长时埋下的隐患就一个个的浮现出来,性骚扰、公司丑闻、恶意竞争等等。
共享经济,虽然从理论上很美好,是个宇宙级的大故事,但是,人不能总是仰望星空,还要低头看路,无论再性感的共享经济故事,都离不开一个简单的基本逻辑:
提供共享自身的成本 + 提供共享带来的额外成本 < 专门提供该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有趣,艳遇,温馨的故事,都只能是故事,不论共享经济的公司营销做得再好,核心还是提供了比现行解决方案更低成本的一个解决方案,真正推动规模增长的核心要素:还是价格,消费者才不关心共享不共享,他需要的只是低成本且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
当共享经济的流动性的参与者发现,除了显现的金钱收入和油耗成本外,隐性的折旧,时间成本也是成本,为何还要参加?
当共享经济的使用者发现,共享经济与可比传统服务的价格趋近的时候,何不使用支出和服务期望更可预期的传统供给?
当共享经济的监管者发现,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些共享经济的服务产生的负外部性要政府买单,这不能够,凭什么?得管!
当共享经济的投资者发现,老子投钱是为了赚钱,故事再大,捞不到钱有啥意思?你搞砸了当做公司,我搞砸了业绩就狗带了,不能够!
共享经济赚的除了是闲置资产共享后效率提升的钱,还赚的是传统供给里合规的钱,当监管一视同仁后, 加上监管成本共享经济还有没有经济性?共享经济产能的成本提高后,市场的需求必然会减少,共享经济还会存在,但共享的边界会缩小。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一直都存,这么巧集中爆发,且军心动荡到投资者逼宫,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Uber这辆曾经开到100公里/小时的推土机不再快了...增长是泡沫最好的燃料,只要增长,任何问题都可以容忍,在成王败寇的普世价值观下,这就是事实,但一旦增速不及预期,舆论和金主的翻转,嗯,比翻脸还快...
卡兰尼克的离去就如龙卷风的消失,共享经济还会存在,Uber也还会存在,但没人敢如他这般挑战模糊的边界,共享的边界会缩小,Uber的也还会运营,但龙卷风消散的时候,哪些席卷上天的人、事、资本都会从半空中回到月球表面。
✦ 三、另一个消失的龙卷风
国外的推土机眼看着熄火了,国内的推土机还在空中加油。
4月28日,滴滴出行完成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55亿美元,估值超过500亿美元。在融资公布的相关说明中,滴滴提到:成为智能交通技术的领导者,并通过积极的国际化部署推动世界交通和汽车产业变革,是滴滴发展的核心愿景。
滴滴在血海的打车市场中崛起,有其必然性,阿里出身的程维,在北京起步创业,拿的确实南派腾讯爸爸的钱,最开始的站队就已经埋下胜利的伏笔:微信,出于微信支付的推广和市场的卡位,确认站队后,腾讯给滴滴的支持是全方位的,这个大流量的入口意味着什么?
相信被打死的竞争对手是最清楚的,在补贴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引入柳青,作用不亚于当年阿里引入蔡崇信,一步富,步步富,后面用融资就已经打死快的了。
吞快的,并Uber中国,奠定国内的出行市场绝对垄断优势,现在需要更大的故事,国际化和智慧交通,卡兰尼克的离开后失去灵魂的Uber可能会给滴滴一个完美的时间窗口切入国际市场,但是扬帆出海之时,大本营真的稳如泰山么?
上文以及提及Uber遇到的共享经济模式的问题,同样也适用与滴滴,更重要的是,所谓共享出行这个行为,虽然看似一张大网,但是不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因为汽车的运能是不能大幅度跨区域的调度。
每个城市都是一个独立的网络,只要有人砸钱,聚焦在一个城市,只要敢补贴,就能打开市场,还是那个问题,消费者需要的只是低成本且高效的出行解决方案,如果滴滴不低成本,或者不高效,新进入者就有机会,而且他面对的只是一个城市里的滴滴,不是全国的滴滴。
像深圳的第一张网约车牌照给的就是首汽约车,帝都发家,国企背景,攻深圳,上来就买个几百辆东风天籁定制版再说,资金、政策、资源都不是国企的问题,即使滴滴看似再强,这个市场还是有人愿意进来,从业务模型上,就不存在垄断性,更不用说,滴滴的核心底层供给流动性是地方的出租车提供的。
德不配位是大问题,不是垄断的业态,却干垄断的事,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反弹。再者,之前大幅补贴让消费者锚定了滴滴就应该低价的初始印象,后面一回归正常的价格,消费者必然反弹,更重要的是,风投的钱砸下去,补贴得越凶,后面就需要收割得越凶。
资本不是来做慈善的,或许是对于市场形势的错判,或者是出于资方的压力,滴滴智能出行调起价来自己都怕,在算法面前,收割用户实在是太简单了,真实的供给有多少,根本没人知道,作为实时并发的数据,“算法”觉得这里是运力不足,这里就是运力不足,割得太凶用户也会反弹的...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共享经济,业务逻辑都是可行且存在的,但是任何业务都是有边界的,他的边界真如我们臆想般宏大么?
李克强总理今日那段话很有意思,只是很多人只选择愿意看到的这句:
“几年前微信刚出现的时候,相关方面不赞成的声音也很大,但我们还是顶住了这种声音,决定先‘看一看’再规范。如果仍沿用老办法去管制,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了!”
其实另一句也很有意思: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放手不管’,恰恰相反,有效监管的责任比过去更重了。要积极探索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的管理格局,以科学合理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碍于支持创新的大义和想来的监管逻辑,互联网领域想来都是法无禁止即可为,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把边界拓展到一些边缘地带,例如P2P这个模式就被证伪且往坏了,多少钱有去无回?共享出行对于大型城市路况的恶化相信交管部门自己心里苦?共享单车的管理成本转移到政府了,怎么办?
支持创新不等于为所欲为,监管必然会带来服务边界的收缩,毫无疑问会冲击到业务量的成长,当业务量增速不及资本预期的时候,创始人的冰封王座还能坐稳么?饮鸩止渴般的双向收割,司机和乘客一旦走向越少人用越难用的负反馈,那就真的风停了。
✦ 结语
究竟是伟人推动历史,还是历史造就伟人,这是玄学。
但是一个伟大的CEO对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也好,起到的催化作用却是极其显著的。可以说打破边界的卡兰尼克最终还是被“边界”赶出了舞台,作为行业风口的驱动着,他的离去也许是时候值得我们再去审视共享经济的边界。
毫无疑问,共享经济必然会到来,但是什么时候到,什么形式到还不知道,创新者和监管者在反复博弈中推动着模式的迭代,宏大的愿景(泡沫)总会被时间所验证。
潮起潮落,风口的故事见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