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相约新会
新会人,新会事,尽在“相约新会”——新会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相约新会

【新会风物】史上最全!新会人的辈分和称呼,你都会几个?

相约新会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4-15 19: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白公”?“伯公”?还傻傻分不清楚?

小编又找林老师问问题啦↓↓↓


上期《新会人扫墓为何称“行山”》发布后,有读者对文中提到的“白公”有疑问,认为还应写作“伯公”,总感觉“白”字只是口音而已,而非词义,因此不应强调地方口音之别,应重在其意义。

但笔者认为,方言研究应本着地方实际,梳理出哪些是个性,哪些是共性。事实上,在前代与后代的称谓方面,新会话与广州话有着不小差别,或者说有较大出入,认真来“计较”一下,倒是很值得的。

▲《祖爷父孙》By 青藤@紫筠

“伯”“白”分明

在新会方言中,“伯”与“白”是根本不同的二字:

其一 声调不相同。 “伯”为中入声bǎɡ,“白”为下入声bàɡ,目前未见变调的情况。

其二 词义不相同。 “伯”的新会方言与粤语、汉语一样,是父亲之兄,与“叔”相对应,“叔”是父亲之弟。按年序还可具体分为“大伯”“二伯”“三伯”……“二叔”“三叔”“四叔”……,但没有“大叔”,因为“叔”最大也只排老二。

“伯公”是祖父之兄,也是没有异议的。 白宛如编纂《广州方言词典》解释:伯公,祖父之兄,外祖父之兄(面称、背称均可)。

饶秉才、欧阳觉亚、周无忌编《广州话词典》解释:伯公,伯祖(父亲的伯父)。又解释:伯父,广州话称父亲的哥哥为“亚伯”(或大伯、二伯……)。


其三 “伯”是男性,而“白”为女性。 “白”只是记音,权作新会方音用字。

其四 “伯”是祖辈,“白”是曾祖辈。


新会方言称谓中的“白”,确实存在许多地方特点。

父母辈称谓

“父”“母”“父亲”“母亲”多用于书面语,旧时“父亲”“母亲”后面常加上 “大人” 以表尊敬,这是沿袭古汉语,“大人”作为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而口语称“阿爸”“阿妈”,这与广州话、汉语相同,其实连“妈”的英语都音近,大概是人类牙牙学语时发“妈”音容易。但是,新会方言称谓中的“妈”仍有一些特点,如旧俗只有母亲才叫“妈”,这留待专文讨论吧。

祖辈称谓

祖辈称 “公[ɡenɡ3]”“婆[po4]” :祖父叫 “阿公” ,祖母叫 “阿婆” 。而广州话叫 “阿爷”“阿嫲” ,今已有部分新会人跟从广州话了。外祖父(外公)叫 “祖公” ,外祖母(外婆)叫 “祖婆” ,也与广州话不同。今也有不少新会人跟从广州话,外祖父叫 “公公” ,外祖母叫 “婆婆”

新会方言的 “叔公” 是祖父之弟,其配偶称 “叔婆” “伯公” 是祖父之兄,音bǎɡ-ɡenɡ3,与 “白公[bàɡ-ɡěnɡ]” 不同声调,其配偶称 “伯婆” ,音bǎɡ-po4,也与 “白婆[bàɡ-pǒ]” 不同声调。

“公”“婆” 除称直系前辈之外,也用于泛称,可背称、面称与自己该代长辈年纪相当的人,如称 “大公”“六婆” ,俗语 “隔篱阿婆饭香”

曾祖辈称谓

曾祖父叫 “白公[ɡěnɡ]” ,面称也是 “白公” ;曾祖母称 “白婆[pǒ]” ,面称 “阿白” 。外曾祖父叫 “祖白公” ,面称也是 “祖白公” ;外曾祖母称 “祖白婆” ,面称 “祖白” 。上期已经说过了。

“白” 为女性,比 “婆” 高一辈。 “白” 除称直系前辈之外,也用于泛称,可背称、面称与自己该代长辈年纪相当的人。新会民间的婴孩守护神称 “床头阿白” ,祀在床底,其实这是个生活经验丰富、呵护后辈小孩的老年女性长辈神祇形象。

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称曾祖为 “太” ,如太公、太爷,即曾祖父;太婆,曾祖母,与新会话截然不同。

曾祖以上称谓

新会人称五代前辈为 “尺[ciɑɡ8](音)” :曾祖父之父称 “尺公” ,曾祖父之母称 “尺婆” 。家庭有“四世同堂”的,但 “五代同堂” 极少见。因此,五代之上的不要说面称,连背称也还未听说,统称“老白公”“老白婆”便是了。

“白公” 又为新会人对祖先的统称,拜祀历代祖先统称为 “拜白公” ,扫祖墓统称为 “行白公山” 。新会谣谚 “人似种,瓜似垄,仔仔孙孙似白公” 中的 “白公” 指祖先,而不是专指上第四代长辈。还有戏言俗语 “大肚鲤鱼拜白公” ,指未婚先孕,肚里怀着孩子拜堂(拜历代祖先)。

▲“行白公山”

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语,则以 “太公” 作为历代祖先的统称,如 “太公分猪肉” ——祠堂祀祖后分祚肉。由于新会口语“太”与女阴的俗称同音,须力避此音,否则对祖先不敬,故称谓差异较大。

直系后辈称谓

直系后辈的称呼:子、孙、塞(音,曾孙,即孙之子),□(音 [nāɡ7],玄孙,即孙之孙),再往下就没有俗名了。用雅名吧,据《尔雅注疏·卷四·释亲第四》,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孙,晜孙之子为仍孙(礽孙,读“乃”),仍孙之子为云孙。 “云礽” 又指远孙,亦比喻后继者,旧时祠堂、族谱、字派中常见提到 “云礽子孙” 。如天马村溟所祖祠堂联: “云礽四派;俎豆千秋。”

广州人称儿子的配偶(儿媳)的方言为 “心抱” ,而新会人将儿媳妇背称为 “新妇” ,孙媳妇则背称为 “孙新妇” ,外地人觉得特别。其实,古汉语已有之,可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又清黄生《义府·新妇》: “汉以还,呼子妇为新妇。” 可见,新会方言称儿媳为“新妇”是有来历的,保留了古语,并不为特别。


运营丨新会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作者丨林福杰

编辑丨阮晓雯

责任编辑丨陈长灿

监制丨夏景星

版权声明
公众号如需转载“相约新会”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 【权威发布】文彦任新会区委书记

🔗 【警情通报】她在会城某娱乐城,疑刺死18岁女生后逃离现场,终被警方抓获!

🔗 【注意】在新会,有人把共享单车变“私享”,后果可能是……

🔗 【寻人启事】新会广电正在寻找这样的你!


广电招人啦!快点进来看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