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电影派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你的名字》去年在国内大火。
派爷的少男心也给勾得不要不要。
没想到它意外落选2016年日本旬报十佳。
反而是另一部动画电影,尽管票房不理想,却打败全年日影,登顶十佳榜首。
——居然还是一部「反二战」电影。
这两天熟肉刚出,就迅速引起了热(争)议。
爷抱着期待而怀疑的心情,想看看这回日本是如何「反战」的。
怎么说呢,还是有点失望——
《在这世界的角落》
In This Corner of the World(2016)
导演片渊须直,是动画大师宫崎骏的爱徒。
影片改编自河野史代的同名漫画,不仅荣获旬报年度冠军,还被日本电影学院奖评选为最佳动画片。
从画面上几乎看不出战争片的影子。
色彩明丽,画风唯美梦幻。
剧情也是文艺清新风。
少女们最爱的那口
影片以二战末期的广岛为背景。
女主角铃的家乡在广岛,是个典型的迷糊少女。
擅长绘画,爱做白日梦。
假如没有战争,她可能前途广阔。
但战争年代,她只能草率地嫁给上门提亲的陌生人家。
战战兢兢洗衣做饭,成为一个平庸的家庭主妇。
整部电影充满了旧时的日本家庭片风味。
如同小津安二郎镜头下的生活起居,家长里短。
一切都显得温情而含蓄。
但在战争背景下,生活残酷的一面渐渐突显。
起初是食物短缺。
后来是爱好的剥夺。
铃偶然偷闲对着大海写生,却被宪兵当作间谍。
最后平民的生活被彻底卷入战争。
亲人死去,肢体残缺,家园丧失。
被炸断了右手的铃
许多日本的「反二战」电影,都把背景设置在广岛。
这类设置总让派爷心存疑虑。
众所周知,日本没出过几部像样的反战片。
反倒有不少「假反战,真洗白」的诛心之作。
洗白的套路也很一致——
先卖惨,后煽情。
总而言之归为一句:
「我们也有广岛、长崎,我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一旦加以质疑,就有人用另一句来反驳:
「艺术无国界。」
然而艺术真TM是冤枉的。
它绝不该成为粉饰历史的武器。
幸好《在这世界的角落》还没那么不要脸。
它对战争的正面描绘微乎其微,远离了政治诉求。
专注于讲述普通人的故事。
在战争年代,普通人的生存很艰难,命运也很残酷。
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努力活下去。
和同类题材相比,影片少了控诉和煽情。
而是着眼于人性的温暖和勇气。
就拿广受好评的《萤火虫之墓》来说,有一句台词,至今让派爷不舒服。
主角对着美军的飞机高喊——
「我们做错了什么,一定要把我们赶尽杀绝?!」
WTF?!你们再说一遍?
当年的无知平民即便是无辜的。
台词却透露出主创人员当下对二战的认知。
作为一个中国人,派爷听着反胃。
这样的台词,《在这世界的角落》里总算听不到了。
不过影片探讨的深度也到此为止。
派爷事先期待的,对战争的深层次反思并没有出现。
电影从头到尾都是淡淡的,符合日本传统美学。
伤感,苦难,反战理念全都轻描淡写。
怀念那种有一点小事就发愁的日子啊。
欢声笑语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过去的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些都像是醒来会结束的梦。
苟活人世不好受啊。
爷只看到了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然后呢?
电影最激烈的一段出现在主角一家得知日本战败投降后。
铃已经死了好几个亲人,右手也被炸断,于是她怒吼道——
「不是说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吗?这(战败)不是一开始就应该做好的觉悟吗?」
后来又自言自语——
「我一直认为合理的东西,一直为之忍耐的东西都飞走了。」
对铃和她的家人来说,他们几乎对这场战争的性质一无所知。
铃只知道自己因为战争,失去了家人和右手。明明是政府发动的战争,平民却白白沦为牺牲品。
在派爷看来,这是平民对战争、对政府的讽刺。
但平民没再多想,他们逆来顺受,开始重建战后的新生活,充满勇气地活下去。
从一开始就无知的平民,对战争当然谈不上「反思」。
就连战时生活的残酷,也通过梦幻的绘画来表现。
导演用诗意稀释了战争主题。
这是影片的优点,也是派爷失望的原因。
因为同样是侵略国的角度,别人早已经做到——
和日本这些「反战片」比起来,德国的二战电影要深刻和伟大得多。
施隆多夫导演的《铁皮鼓》,揭露整个德国民族历史和纳粹的丑恶。
人性因战争而扭曲,每个人都是战争中的一员。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这才叫反思,才叫「反战」。
至于《在这世界的角落》,是一部还不错的展现人性的电影。
豆瓣8.2分,也证明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但争议也使得评分在不断下降。
争议之一就在于它的定位。
要说这部电影「反战」,爷还真看不出来。
听说许多日本老人在影院为它哭得老泪纵横。
派爷实在没法多感动。
引用一位豆友的评论——
「你们的日子已经很不错了,在这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才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 往期精彩 | 好剧 | 好片 | 好不做作 |
一个zan=披上面具的狼也并不是羊。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调戏派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