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
一直觉得青春片和大导演侯孝贤是两条平行线,毫无联系。
直到今天挖到这部电影——
《风柜来的人》。
才意识到,哦,原来侯导也有青春代表作。
这部1983年的电影,豆瓣评分8.3,依旧维持着侯导的水准。
咳,咳,此处是“风柜”而不是“出柜“,各位千万别想歪了。
而风柜是台湾澎湖一个村庄的名字。
本片导演是侯孝贤。
每一个喜欢电影的人,硬盘里估计都会有一部他的电影。
这部《风柜来的人》是他从商业片到文艺片的转型之作。
在本部电影中,他不仅是导演,还亲自客串了一个角色。
整部电影看下来就是典型的侯氏风格。
真实、静默、意境美。
故事始于澎湖风柜村。
在这里有三个男孩,高中毕业后没有工作,等待着征兵,他们百无聊赖,看戏、打架、斗殴,浑浑噩噩过日子。
阿清、阿容、郭仔三人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但这不妨碍他们成为“铁磁”。
有一次,三人把别人打得鼻青脸肿,闹到了派出所。
事情解决后,三人决定到高雄闯荡。
阿容的姐姐成为他们的投靠对象。
在姐姐的帮助下,他们当工人,赚起了钱。
在这里,他们和同村的黄锦和在同一工厂工作,还做起了邻居。
在高雄,他们没有出格的举动,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
但是躁动的青春,爱意开始萌芽了。
黄锦和有个漂亮的女朋友小杏,乖巧,可爱。
阿清对她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但始终没有跨出那一步。
导演把这种暧昧拿捏的刚刚好,不近不远。
黄锦和、阿清、小杏若有若无的三角恋,为电影增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翁阿清的扮演者钮承泽,现在也是著名导演。
《艋胛》、《军中乐园》捧红了一众主演,证明了他的导演才华。
黄锦和的扮演者庹宗华和小杏扮演者林秀玲曾经有过8年恋情,而后又和钮承泽在一起过。
果然,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来到高雄后,三人的价值观慢慢出现分歧。
阿清边上班边学习,力求有更大的进步。
他每天跟着收音机学习英文发音,而阿容则开始结交新的朋友。
对于阿容,他见到警察的第一反应是——跑。
阿清和阿容的嫌隙开始逐渐显现。
而导演将两人的嫌隙最小化处理,吵过之后还是“铁磁”。
这就是懵懂的青春。
看完电影后记忆最深的是——
阿清的发呆。
当接到爸爸去世的信时,他发呆。
家人劝他留在家里,他定格发呆。
听到郭仔要入伍,他第一反应还是发呆。
一个发呆,将青春的惆怅、茫然展现的很传神。
就像钮承泽自己说的:
侯导示范了另一种平静的表演,我才知道表演不能想当然,他告诉我,永远不要用表情和嘴巴演戏,要用眼睛演戏。
正是各位主演极自然的表演,电影真实地好像在看我们自己。
这部讲述青春的电影,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没有深刻的故事情节。
一切都是细水柔情,自然而然。
导演很克制、收敛地讲好了有关青春的故事。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国内青春片标杆影片《十七岁的单车》。
贵州小伙小贵在北京一不小心把快递公司发的自行车弄丢了,他跑遍北京城终于找到了疑似自己丢的自行车,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只能和别人共用一辆自行车。
现在看来,两部电影当时选的演员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狗血剧情。
导演只是娓娓地叙述着青春该有的生活,已足够打动观众。
每个人的十七岁,各有不同,各有各的精彩。
不管是迷茫、叛逆、收获、失去。
只要回想起来,能哭、能笑、能发呆,那就是自己珍藏版的记忆。
文章来源:电影每日推荐 ID:vipha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