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已经来到了史上最低点,各大银行 5 年期定存下降到了 2% 左右,但大家存钱的热情丝毫不减。
这种反差现象,可能并不是主动选择,更像是无奈之举。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说中国人这 4 年存了 58.24 万亿元,
相当于过去 10 年新增存款的总和。
如果按 8.75 亿劳动人口计算,人均存了 6.66 万.......
又查了一下银行这几年的存款利率,发现这事并不简单。
这 4 年来,利率坐了一路滑梯,但存款不减反增,2022 和 2023 年还达到了历史峰值,上个月单月就新增了 3.2 万亿,势头更猛。
一般来说,
利率下调会刺激大家减少存款、增加消费和投资
,眼下这个经济学规律似乎失效了。
房地产这边,刚需大声喊着“晚买 1 年房,少打 10 年工”、“你不买我不买,每平还能少 900”,有钱没钱都在观望。
而银行理财,随着 2022 年实施《资管新规》,收益不再保证后,立马出现了一波“赎回潮”,到去年三季度,规模大约少了 4.5 万亿。
过去不乏 4.6% 收益的银行理财,而现在最划算的投资居然成了还 4.6% 的房贷。
当投资收益抵不上负债成本,大家就会选择“负债最小化”。
总结下来,存款可能不是最优选,
却是最稳的选择
。
新增存款结构中,还反应了一个严重问题。
根据光大证券研报,增加的
主要是定期存款
,活期存款反而有所减少。
究其根本,大家都在担心:
现在不存,未来利率可能会更低,早点上车,至少能锁定未来 3~5 年的确定收益。
于是,疯抢大额存单、长期国债价格上涨、存款特种兵……也就见怪不怪了。
其实想要锁定利率,除了存款,还可以考虑网红产品——增额寿。
有数据显示,银行代销保险收入连续 2 年保持 50% 以上增速,主打也是增额寿。
不管是刚领年终奖的互联网打工人,还是临近退休的阿姨,都会用它
锁定长期利率。
定期存款放 3~5 年的钱,增额寿放 10 年及以上的钱,
长短搭配,收益更大化。
以刚刚下架的某款增额寿为例,
交 5 年钱,就能拥有一个终身小金库。
-
-
第 10 年,“赚”了 7.2 万,3% 单利碾压绝大多数银行存款;
-
第 30 年,增值到 67.2 万,是保费的 2.2 倍......
而除了收益,很多人更在乎:
钱一放十几年,增额寿真的安全吗?
②
即便保险公司没了,监管也会安排一个“接盘侠”,咱们的保单不受影响。
每年投入几千到几万都可以,交费期限可选 1~20 年,不管是打工族还是有钱人,都能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交费方式。
对这种产品感兴趣、想测算收益都可以
点击这里
了解。
可以确定的是,增额寿是当下
普通人所能选到的、长期保证收益顶尖的产品。
这是因为,保险公司做的是长期业务,也擅长长期投资。
根据监管数据,2011~2021 年保险行业年均财务收益率 5.28%。
更难得的是:每年均是正收益,波动幅度远小于其他机构投资者。
当利率下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也会受一定影响,去年投资收益率直降到了 3.22%。
只不过,保险产品调整预定利率,总是慢市场一拍,
才留给我们一段窗口期
。
-
1999 年 6 月前,预定利率高达 4~10% 的储蓄险;
-
2020 年前,预定利率 4.025% 的年金险;
-
2023 年 8 月前,预定利率 3.5% 的储蓄险,也是最近一次。
没有上车的,后悔错过了那个时代,上车的,后悔没有多买一些……
历史再一次轮回,当下的这个“窗口”也会越来越窄,
能开放多久,也很难说
。
要知道,曾经央行 7 次降息,保险产品维持了长达 14 年的 2.5% 利率。
而隔壁的日本,部分保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仅在 2% 左右,并持续了 20 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