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点击上方【创意社】→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来源:读者 ID:duzheweixin
作者:沐晴
前两天,网上一个求助帖火了。
发帖的博主说,参加一场饭局,他因为堵车迟到了。
到饭店的时候,大家已经吃了一半。
于是,就有人大声喊道:“还是你靠谱,不吃饭直接来买单。”
紧接着,其他人也开始起哄,一个个喊着买单买单!
搞得博主是又尴尬又憋屈,只能在饭局结束后,把单买了。
事后,他思来想去,咽不下这口气,就在网上发帖吐槽。
没想到,帖子爆了,光留言就将近两千条,全是给博主支招的。
有愤愤不平的:“不该买单,这明显就是他们给你设的套。”
有抖机灵的:“迟到了,买单不成敬意,买双吧,我自罚两杯。”
有先礼后兵的:“今天不是我的主场,我可不敢凑热闹。”
还有以大局为重的:“这么点事,计较啥,别扫了大伙的兴致。
”
其实,这事也不大,但就是不好处理。
到底怎么做才算合适呢?
想象一下,我们在某次饭局中迟到了。
第一感受是什么?
对,不好意思,十分抱歉。
那起哄买单的人是什么逻辑?
利用你的歉意,令你无法拒绝,让你吃个哑巴亏。
而这人自己呢,无非是为了占点小便宜。
生活中,总有些人,像作家李一烨说的,一身贼气,有点私心。
尤其是见别人犯点错,就顺理成章地利用对方的尴尬敲竹杠。
博主@丸子,讲过一段很倒霉的经历。
她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主要负责审计,经常出差。
一次,她和同事王姐一起接了个大单子,要去深圳出差。
可就在出发前一晚,丸子闹肚子去了医院,只能拜托王姐先去。
结果王姐到后,甲方以人员不到位为由,拒绝配合。
一天后,丸子匆匆赶到,觉得自己耽误了王姐的时间,就一口一个不好意思。
而王姐呢,也笑笑说没关系,却随即说了句:“这几天你多干点活,就行啦。”
丸子以为王姐不过是客气一下,谁承想接下来的一个月,王姐什么也不干。
而丸子因为请假的事,觉得自己理亏,也就默默地把俩人的活全干完了。
等出差结束,丸子累得瘦了整整一圈,发誓再也不和王姐这种人打交道了。
这种事,生活中不胜枚举。
不小心弄错了一点工作,被同事抓住不放,替人加班背锅;
偶尔说错一句话,被对方当面点出,让你请吃饭、请喝奶茶;
帮忙没帮到位,觉得对不住别人,又开始各种补偿。
尴尬事多了去了,怕就怕自己的歉意被人利用。
可以说,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迟到饭局”的戏码。
世事沧桑,这类尴尬的“饭局”,是课堂,也是考场。
教会了我们洞察人心,也考验着我们的处事水准。
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太计较自己的失误,结果只能是被人拿捏。
而我们要历练的,恰恰是如何柔和而巧妙地处理这类事。

饭局帖子的评论中,有一条回复,非常通透。
网友@漫漫留言:“不管是买单了,还是没买,最关键的是,事过翻篇。”
太对了!
如果是我,买单了,会一直愤愤不平,肯定要在脑子里反复重现饭局的场景,恨自己怎么不怼回去;不买单,又会各种揣测,其他人会不会觉得我小气,彼此会不会伤了情分,之后再见面可怎么办……
一句话,饭吃完了,但那场饭局却藏在心里怎么也过不去。
到最后,要么是花了钱买不痛快,要么是省了钱招来烦恼。
这真是典型的“被小事内耗”。
一点小事,反复琢磨,细枝末节,持续发酵,直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
恰如漫画家幾米所言:
“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伤神,会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