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社
营销不停,创意不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安发布  ·  “聚餐不得用四季豆”!一地新规引热议! ·  2 天前  
质安选  ·  质安选直播讲师邀请函!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社

参加饭局迟到了,别人已经吃了一半,有人说:“还是你靠谱,不吃饭直接来买单。”你怎么回?

创意社  · 公众号  ·  · 2025-02-13 18:00

正文

规则修改啦,以防止以后看不到 我们:

请您点击上方【创意社】→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图片来源:读者 ID:duzheweixin

作者:沐晴


前两天,网上一个求助帖火了。


发帖的博主说,参加一场饭局,他因为堵车迟到了。


到饭店的时候,大家已经吃了一半。


于是,就有人大声喊道:“还是你靠谱,不吃饭直接来买单。


紧接着,其他人也开始起哄,一个个喊着买单买单!


搞得博主是又尴尬又憋屈,只能在饭局结束后,把单买了。


事后,他思来想去,咽不下这口气,就在网上发帖吐槽。


没想到,帖子爆了,光留言就将近两千条,全是给博主支招的。


有愤愤不平的:“不该买单,这明显就是他们给你设的套。


有抖机灵的:“迟到了,买单不成敬意,买双吧,我自罚两杯。


有先礼后兵的:“今天不是我的主场,我可不敢凑热闹。


还有以大局为重的:“这么点事,计较啥,别扫了大伙的兴致。


其实,这事也不大,但就是不好处理。


计较,显得咱狭隘了;不计较,又觉得自己是冤大头。


到底怎么做才算合适呢?



想象一下,我们在某次饭局中迟到了。


第一感受是什么?


对,不好意思,十分抱歉。


那起哄买单的人是什么逻辑?


利用你的歉意,令你无法拒绝,让你吃个哑巴亏。


而这人自己呢,无非是为了占点小便宜。


生活中,总有些人,像作家李一烨说的,一身贼气,有点私心。


尤其是见别人犯点错,就顺理成章地利用对方的尴尬敲竹杠。


博主@丸子,讲过一段很倒霉的经历。


她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主要负责审计,经常出差。


一次,她和同事王姐一起接了个大单子,要去深圳出差。


可就在出发前一晚,丸子闹肚子去了医院,只能拜托王姐先去。


结果王姐到后,甲方以人员不到位为由,拒绝配合。


一天后,丸子匆匆赶到,觉得自己耽误了王姐的时间,就一口一个不好意思。


而王姐呢,也笑笑说没关系,却随即说了句:“这几天你多干点活,就行啦。


丸子以为王姐不过是客气一下,谁承想接下来的一个月,王姐什么也不干。


而丸子因为请假的事,觉得自己理亏,也就默默地把俩人的活全干完了。


等出差结束,丸子累得瘦了整整一圈,发誓再也不和王姐这种人打交道了。


这种事,生活中不胜枚举。


不小心弄错了一点工作,被同事抓住不放,替人加班背锅;


偶尔说错一句话,被对方当面点出,让你请吃饭、请喝奶茶;


帮忙没帮到位,觉得对不住别人,又开始各种补偿。


尴尬事多了去了,怕就怕自己的歉意被人利用。


可以说,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迟到饭局”的戏码。


世事沧桑,这类尴尬的“饭局”,是课堂,也是考场。


教会了我们洞察人心,也考验着我们的处事水准。


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太计较自己的失误,结果只能是被人拿捏。


而我们要历练的,恰恰是如何柔和而巧妙地处理这类事。




饭局帖子的评论中,有一条回复,非常通透。


网友@漫漫留言:“不管是买单了,还是没买,最关键的是,事过翻篇。

太对了!


如果是我,买单了,会一直愤愤不平,肯定要在脑子里反复重现饭局的场景,恨自己怎么不怼回去;不买单,又会各种揣测,其他人会不会觉得我小气,彼此会不会伤了情分,之后再见面可怎么办……


一句话,饭吃完了,但那场饭局却藏在心里怎么也过不去。


到最后,要么是花了钱买不痛快,要么是省了钱招来烦恼。


这真是典型的“被小事内耗”。


一点小事,反复琢磨,细枝末节,持续发酵,直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


恰如漫画家幾米所言:


“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伤神,会心碎。


看过一个说法,习惯性内耗的人,本质上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强势思维的人,接受现实,改变自己,调整战略;

弱势思维的人,只会陷入内耗,难以有效应对。

饭局买单的事,只要转变一下思考角度,就会明白: 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

教会我们识别人心,积累了社交经验,锻炼了沟通话术和调整情绪的能力。

不管是吃了点亏,还是闹了点别扭,都不重要。

的是,先让这件事过去,再把经验教训留下来。


看到这个帖子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能巧妙化解。

于是,我就想起来文学大师刘半农的 “作揖主义”。

所谓“作揖主义”,就是不管别人提出什么观点,一律打个哈哈。

刘半农说:

“如此东也一个揖,西也一个 揖。我仍旧做 我的:要办事,还是办我的事;要有主张,还仍 旧是我的主张。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迂回一点,用不对抗的方式“混过去”。

比如,转 移焦点:

“今天是王哥请客,我可不敢喧宾夺主。 感谢王哥组织了这个饭局,我迟到了是我不对,我先敬王哥一杯。

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真正的主角身上,避免自己被过度关注,又不会破坏气氛。

比如,先肯定后否定:

“对对对,我的错,真该请大家一顿,但我就怕自己掏钱,大伙过意不去。

不急着反驳,把顾虑像皮球一样踢回去。 如果再有人让你买单,那就是他不懂事了。

再比如,目标导向:

看过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朋友张哥,是酒桌上身经百战的老同志了。

但他的处理,却是有时候认怂,爽快地把单买了; 有时候打哈哈,一分钱不掏。

我就问他,你这样,不怕被说没原则吗?

张哥摇摇头说,关键看和谁吃饭,为什么吃饭。

如果是为了维护关系,谈合作啦、做买卖啦,想都别想把单买了;

如果只是泛泛之交,就没必要当冤大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