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黄金价格涨到位了吗?重磅买家入场在即 ·  14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msd美思德发泡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刚刚,小S证实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小米,突发! ·  2 天前  
郭磊宏观茶座  ·  【广发宏观王丹】1月经济的中观线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有下半句,更现实!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3-14 17:44

正文

来源:网络


“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还有下半句,更现实!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积累了许多璀璨的精华,有折枝杨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别,有盛唐气象温养出来的锦口绣心,还有天净沙下苏幕遮的婉约宋词。除却这些阳春白雪的诗词文化,民间流传的许多俗语也深具智慧,在劳动人民的口口相传中积累了为人处世的箴言。

这些俗语包罗万象,从自然气候到生活习俗,从诙谐故事到扎心金句,朗朗上口中蕴含着朴素的经验。比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还有“出门饺子下马面”等等。前者是通过生活经验的累积得出天气的预测,后者是出门和归家时的饮食传统。这些俗语都是前人先辈的积累,虽然是大白话,但其背后都有所道理,当代人大可听取这些老人言,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有一句俗语说的是“久病床前无孝子”,意思是说如果家中的老人长时间患病乃至卧床不起,那么他的孩子很难做到孝顺。孝道不是理应遵循的传统美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不过是人性使然。一个孝顺的人会对他的父母好,会为他们的养老和医疗付出,父母急病时也能辛苦奔波,可是如果父母并没有大的危险,但又无法自理,那就会成为家庭中的隐形累赘。这句话说出来令人寒心,但事实就是如此。

父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总是为孩子着想,因此,成为了父母的孩子会更加关心自己的儿女,他们也有自己忙碌的生活,上一代的父母就会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不辞辛劳地哄着入睡,甚至不在乎他们无法自控的排泄,但当父母老了以后,成为了白发苍苍的“孩子”,长大成人的儿女却会计较他们日渐丧失的记忆力和行动力,当然也会嫌弃他们卧床后排泄的问题。

这个问题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在血脉传承的过程中,人们的爱单向地向下一代传递下去,就像老树将所有的养分给予幼苗,自己却日渐干枯,人们不会在意苍老的枯木,眼中只能看到郁郁葱葱的新木。也正是因为这样,生命才会传承不息。好在现在医疗和养老制度日渐完善,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请来护理照顾病人,所以“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魔咒还有机会打破。不过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半句更加扎心,也同样的经典—“久贫家中无贤妻”。

这句话很好理解,因为还有一句话说的是“贫困夫妻百事哀”。虽然有些姑娘嫁人的时候不在乎对方的家境和经济状况,但这种一味追求爱情的婚姻很容易在婚后激情消退后爆发出各种矛盾。如果是一时的难关,妻子或许可以咬牙相携度过,但如果她完全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只会在柴米油盐的琐事中性情大变。生活是最沉重的打击,妻子作为持家之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