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日报
每天,请从这里阅读武汉。长江日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是中国百强报刊、全国城市党报十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日报

30秒揪出癌细胞,重大突破在汉发布

长江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1-20 13:40

正文

30秒揪出癌细胞,
覆盖十多种肿瘤病种
最新AI病理诊断大模型
在汉发布。


“一个能说话、会沟通的人工智能病理诊断模型,能让医生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多关怀慰藉。”1月18日,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丁”)在2025年新产品发布会上,推出了 第五代CytoBrain人工智能模型DiagnoseInsight——兰丁思邈大模型




在发布会现场,兰丁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庞宝川介绍,历时7年研发的兰丁思邈大模型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人工智能机器,而是一个蕴含人文关怀的智能病理医生。 它能覆盖十多种肿瘤病种进行快速精准的病理诊断,还能与医生交流互动,生成科学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通俗易懂且有人情味的电子病历。

兰丁人工智能数字病理工作站。


像人类医生一样“想”着诊断



“兰丁思邈大模型”不仅拥有媲美人类医生的思考能力 ,诊断准确率高达90% ,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传统 AI“黑箱”式的诊断模式,能够将逻辑推理过程抽丝剥茧般一一展示,每个步骤、每个结论都附上详实的理由,让整个诊断清晰透明、有据可依。

发布会上,“兰丁思邈”迎来紧张刺激的实战考验——对一例甲状腺样本现场“看诊”。30秒内,它像挑烂黄豆似的,从上千个细胞中挑出核沟、乳头状结构、假包涵体等6类特异性形态的细胞。紧接着,它快速分析背景清亮程度、滤泡细胞团数量,迅速判定样本质量合格。最终,依据25种特异细胞,“兰丁思邈”果断给出结论:高度怀疑甲状腺乳头状癌。

整个诊断过程都有清晰的呈现,就像一位人类病理医生将结论的由来娓娓道来。

兰丁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处理样本,准备上传给AI大脑。

与临床医生“聊”病情



兰丁思邈大模型具备三大特点:所有概念都有解释,所有形态都有出处,所有诊断都有依据。

诊断完成后,临床医生需根据诊断报告开展诊疗活动。此时,AI又化身成为“决策 向导”,代替病理医生“多说话”,解答其对报告的任何疑问。

以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诊断报告为例, 报告中不仅明确指出高度怀疑患者的病症,还贴心地建议进行颈部超声检查 ,以便全面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关键特征。这能方便临床医生深入、准确地理解报告内容,从而制定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兰丁宫颈癌AI云诊断平台。


未来将覆盖所有肿瘤



不用去医院,患者在家就能和智能病理医生对话。打开电子病历,“兰丁思邈”在向患者解释病情时,展露出温情的一面。 它摒弃了专业晦涩的医学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传递关怀

此外,该模型的报告还支持多种语言切换,方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生使用交流。对于不愿意阅读长段文字的用户,报告能提供语音解说。

目前,兰丁思邈大模型能应用于宫颈癌、甲状腺癌、口腔癌、乳腺癌等十余种领域的病理诊断, 未来有望实现肿瘤全病种覆盖,并将触角延伸至罕见病领域 ,为攻克疑难病症带来新契机。

“兰丁思邈”何时能和大家见面?庞宝川透露, 从今年开始,它将陆续出现在科研机构、医院病理科等各个医疗领域 ,成为病理诊断的“智囊团”。

“兰丁思邈”为何这么聪明?

“兰丁思邈”AI病理诊断大模型是由多个智能体构成的集合,5个“大脑”各司其职。


”兰丁思邈“的“透明化”诊断方式。


第一个大脑:Quantify测量师 ,它能够精确测量细胞参数,包括DNA含量,准确识别潜在癌细胞,精度远超人类视觉。


第二个大脑:Detecttor侦探 ,能在数以亿计的细胞中迅速锁定异常细胞,大幅提升筛查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个大脑:Evaluator评估师 ,利用多维度信息,对样本进行全面的良恶性评估,精确找出癌症及潜在患者。


第四个大脑:Assessor质检员 ,对每个诊断结果和报告进行公正质检、严格审查,为医生提供安全保障。


第五个大脑:DiagnoseInsight诊断洞察师 。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并标注特异性形态,展示 “思考”过程,生成动态、可交互的多模态报告,为病理医生、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全方位帮助。


记者| 赵萌萌

通讯员| 李文雅 黄献新

摄影| 柯志刚

编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