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临沧的一座边陲小镇——沧源佤族自治县,有一阵没这么热闹过了。为了庆祝茶厂新楼的顺利竣工、价值几百万新制茶设备的进厂,几名茶厂工人特地从熟人处购买了一只成年壮猪,在后厨宰杀烹饪。按照传统,新鲜猪肉被分成红烧、清汤、煎炸排骨、烧烤等料理方式,一时间食物的香味弥漫整个茶厂。
几十名茶厂员工、茶农围坐在茶厂门口的水泥场地上,热闹地谈论着20多年来这片土地上茶产业的改变。
《沧源佤族自治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作为当地支柱农产业之一,沧源2023年茶叶产量已达11015吨。经历了古早“以茶换盐”的马帮时代,到山里通路通电通水,本地茶厂建立,茶叶走向零售化现代化,再到如今以霸王茶姬为代表的新茶饮带来的新机遇,深山中的沧源好茶终于得以翻山越岭,走向世界。
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地道道的64岁茶农田海荣决定前往上海,看看自己种的茶为什么受到年轻人喜爱。从沧源自家茶园走到上海霸王茶姬门店,他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抵达,而这条路,沧源茶叶用了20多年。
#01
好茶也怕山林深
佤族茶农们爱喝浓郁的苦茶。
从自家茶园里采摘新鲜茶叶,揉捻成条索状,晒干后放到茶炉中,于木柴火堆上烤,或将茶炉安放在火堆旁的灰烬里温熟,等茶炉里的水蒸发殆尽,是佤族茶农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喝茶方式。
这样烤出来的茶,几乎没有茶汤,茶叶的苦味浓缩到一小口茶中。饮茶入口,浓郁的苦味从舌尖滑过,流过舌苔、舌根,涩味、苦味席卷味觉。再细细一品,舌尖上回转出一股甘甜的滋味。
13岁那年从父亲手中接过这样一杯苦后回甘的浓茶后,田海荣就和茶结下了缘分。一杯茶,浓缩了他整个童年的亲情回忆:瘦瘦高高的爷爷会背着他去自家茶园玩耍;父母、兄长们时常和他围坐在炉火边,等着茶炉烧开;家里来客人了,父亲第一句话便是:“来,喝杯茶”。
图|田海荣和他自己种的茶
茶在佤族人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他们从未想过,有天茶会成为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几百年前,最好的茶叶会进贡给佤王。新中国成立后,佤族茶农对自家种植的茶叶有了100%的支配权。然而,深山中的佤族茶农还是习惯性地等外面的马帮贩子驮着一大袋盐进山,用茶叶换取盐巴食用。
再后来,有马帮贩子直接向茶农购买茶叶。田海荣清楚地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他家的茶叶一公斤才卖1角钱,但这足以让年幼的田海荣高兴许久。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知道,原来茶叶除了可以换盐巴,还能卖出价格。
佤族人的理念中,茶叶一直是大自然的馈赠。他们认为茶叶的种植起始于“人类向大自然借了一片叶子,拿回家自己种植”。
这样的理解或许并没有错。
茶行业里有句至理名言:高山云雾出好茶。云南沧源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是靠近北纬23.4度区间的茶树黄金种植带,森林覆盖率高达70%,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全国。年均气温18.7℃,日照充足、水质天然,雨量又充沛,是种植茶叶的天选之地。
图|云雾缭绕的天然环境
当地有着悠久的茶树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沧源佤族习惯依山而居,佤山里的茶是山神送给他们的礼物。
靠着马帮一次次驮着好茶走出深山,云南的茶叶圈渐渐知道了沧源有好茶。沧源佤山茶厂的总部在昆明,20年前受当地政府邀请,在沧源本地建立茶厂,将当地茶叶销售给更广阔的市场。
“来之前我们就听说过沧源的茶。这里的气候条件天然能出好茶,可惜当时只有云南本地的小部分业内人士知道。”佤山茶厂厂长郭靖丽对真故研究室说。
入驻沧源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中国茶叶市场的一波红利。
2000年左右茶叶市场升温,无论是大众消费茶叶,抑或高端茶叶的送礼、会客场景都明显增多。沧源佤山的茶叶终于从马帮时代一脚踏入零售时代。田海荣家的茶叶被茶厂收购,经过现代化机器加工处理后,制成一包包茶饼输送出沧源。
20年里,山里也通路通电通水了,原本要走30多个小时才能到县城的山路,如今开车只需两个半小时。如今,行走在沧源县内,随处可见茶叶销售门店、茶叶城,几家茶叶工厂坐落在靠近茶山的山脚处,忙着制作好茶。
图|
现代化
的
茶叶加工厂
几十年来,政府、企业的多方协力,为沧源茶走出深山打下了基础。郭靖丽敏锐地捕捉到了茶行业的下一个新机遇 —— 新茶饮。此前,沧源茶厂收到了东方树叶等瓶装茶、灌装茶的订单;几个月前,又收到了当下最流行的现制茶饮品牌霸王茶姬的订单。
郭靖丽决心要抓住这次机遇。前两个月,茶厂员工们轮流加班加点,为霸王茶姬制作茶叶。为了赶上新茶饮的新风口,茶厂还特地引入了价值几百万的新制茶设备,满足新的茶叶需求。“霸王茶姬的生意好,订单量很大,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年轻人都喜欢喝新茶饮,我们也要为这个新趋势做准备。”
目前,新茶饮为沧源茶厂提高了60%的销售量。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郭靖丽预计每年至少可提供1000吨好茶茶叶给霸王茶姬。
“现在我们的茶叶,好的话可以卖到20元一公斤。”田海荣对真故研究室说,他已经很久没看到过马帮了。
#02
“无论走到哪里,我们一喝就知道是不是云南出来的茶”
20岁那年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祖祖辈辈传下来的10多亩茶地,64岁的田海荣已经种了四十多年的茶。
从马帮到茶叶零售化销售,再到如今的新茶饮,茶叶的收入越来越好,田海荣喜悦的同时,心中的疑惑也逐年累加。“为什么同样的一片叶子,以前卖1角,现在能卖20元?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爱喝茶了,为什么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开始爱上了喝茶?”
于是,从未出过远门的田海荣在64岁生日来临前,决意乘坐飞机跨越3000多公里,去上海。
“大部分的茶农都忙着种茶、采摘茶,每天穿梭在高山茶园里,他们都没喝过新式茶饮,对新茶饮也没有概念。”郭靖丽说。茶厂将田海荣想去上海的想法告诉了霸王茶姬。
图|穿梭于茶树间的茶农
霸王茶姬产研中心高级总监陈鹏毅告诉真故研究室,十多年前第一次来云南茶叶原产地时,他就种下了云南茶的情结。当地居民、少数民族有各自独特的喝茶习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长年累月的茶文化积累,让云南茶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
入职霸王茶姬前,陈鹏毅曾有幸在上海世博会为中外友人推荐并销售中国茶,其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云南普洱茶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一致追捧。甚至有游客整箱地购买普洱茶。这些茶被装进海外消费者的旅行箱里,去到了全球各地。
霸王茶姬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新中式茶饮企业,创立于世界茶叶之乡云南。不到7年时间,霸王茶姬就迅速成长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在全球已有5000多家门店,开创了现代东方茶的理念。
入职霸王茶姬后,陈鹏毅希望通过霸王茶姬的全球门店,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可以喝到一杯好茶,爱上现代东方茶。
在陈鹏毅的安排下,霸王茶姬上海一家门店接待了田海荣。店员带他去了后厨,介绍了现代化的制茶机、由原叶茶和鲜奶制成的现代东方茶饮,并品尝了金乌扶摇、去云南等茶饮,这些茶饮的茶叶正是来自云南。
意外地,田海荣几乎在一瞬间就喜欢上了手中的这杯现代东方茶。原本喜爱喝浓郁苦茶的人,此刻被原叶鲜奶茶的香味和美味捕获。喝了第一口,田海荣脱口而出,“茶里有我们云南茶的味道。无论走到哪里,我们一喝就知道是不是云南的茶。”
“原来新茶饮是这个味道,怪不得年轻人喜欢喝。”
#03
新茶饮,深山好茶的新机遇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曾公开表示:“2023年,新式茶叶全国门店突破50万家,全行业的产值是1700亿。去年国内内销大概销了240万吨原茶,新式茶饮的销售额达到原茶销售额的一半。”
王庆所说的新式茶饮包括了瓶装茶、罐装冷茶以及当下火热的现制茶饮。2020年左右,主打健康的瓶装茶饮流行,短时间内上架了一二线城市的主流便利店、自动贩卖机。相较于传统茶叶复杂的冲泡手艺,瓶装茶、灌装茶让茶走向更多的年轻人,喝起来健康无负担,也十分方便。
不过,瓶装茶、灌装茶的茶叶必须经过高温处理,口感难免受到影响,现制茶饮的出现则可以更好地提取茶叶风味,让年轻人喝到一杯好茶。
但现制茶饮的出现也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的茶饮可分为四个阶段:1.0时代是“茶精+奶精”、2.0时代是珍珠风味奶茶;3.0时代是水果奶茶,在这些阶段,中国茶始终是作为不起眼的配角存在。
4.0时代则是一个让“茶饮回归茶”的时代。据悉,霸王茶姬的原叶来自中国云南、武夷山等地,在制作过程中尽量保持茶的原味,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能够品尝到真正的茶饮。
陈鹏毅认为,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新茶饮”概念,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东方茶文化,同时在工艺、风味、消费市场等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新茶饮中,除了要考究原材料、生态环境和加工工艺外,从业者会更多从规模化、产业化角度,对产品的风味进行科学的配比和调制,比如加入一些花香果味,以不断扩大饮茶的年轻消费人群。
图 | 网友们纷纷晒单的霸王茶姬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