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大众更多地把保险看多是“投资品”而非“消费品”,但是近年来保险的“消费品”属性正在逐步加强,我们认为可能是如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中产阶级逐步崛起促进消费升级。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在满足最基本的
生理需求
以后,人们会去追寻
安全需求
。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产生了一大批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也就意味着基本的温饱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他们的需求从基本温饱消费向养老、健康和医疗等领域转变,根据国外经验,在市场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消费分层的背景下,随着中产阶级家庭数量激增,以养老和健康医疗为主的保障型保险将拥有长期且可持续的需求,保险的消费将逐渐成为中产阶级人群最重要的消费之一。
老龄化加剧抬升对健康、养老的关注。
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1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老龄化催生寿险产品和健康险产品的需求,在老龄化加速的过程中,寿险需求将长期保持旺盛。
消费者更加理性。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理财型保险产品费率高于消费型产品,消费型保险产品较之理财型保险更加划算,举例来讲,保额10万元的人身保险,消费型产品保费的年费可能仅为理财型产品年费的十分之一。
保险公司业务转型,死差益占比逐步提升。
在“保险姓保”政策的影响下,保险公司纷纷聚焦个险渠道,大力拓展长期保障型保险产品,如新华保险主打“健康无忧”系列健康险(2016年上市险企传统型和健康保险产品占比超过25%,新华保险占比最高达55%),由于保障型产品利润贡献中死差益远大于利差益,业务结构的优化将提升保险公司整体业务利润率,并且其主要利润来源由之前的利差益逐步向死差益转型,公司盈利会更加稳健。
保险产品回归保障迎合了社会大众需求,预计未来消费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等外部因素,将与保险产品回归保障等公司内部因素将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保险产品属性持续由理财向消费转化,
保险股就是下一个茅台!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 宏观风险 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