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提出将稳步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向“双一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高校倾斜。
此前,软科(ID:zuihaodaxue)曾为大家汇总过
2021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数的变化
,不少读者表示还想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情况。因为各校公布方式不同,我们从各种渠道采集数据,历经一个多月终于整理出这篇文章。
目前软科(ID:zuihaodaxue)小编已搜集了120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近两年硕士研究生的计划招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文中2020年的数据是各高校研招网在一年前公布的计划招生数,
受疫情影响,此前教育部曾在2月底回应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比去年增加18.9万人!
因此2020年部分学校实际录取的人数要多于计划招生数。
但出于对口径统一的考虑,我们还是选择对比两年的计划招生数。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人数请以官方公布为准。
仅对比两年的招生计划,2021考研可谓是大幅扩招!121所“双一流”大学中,105所高校的计划招生数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15所高校在千人及以上,
南昌大学(1357人)、郑州大学(1200人)和新疆大学(1143人)分别位列招生计划增幅的前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
这三所高校均为部省合建高校
,是2018年教育部为支持和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支持的对象。
此外,福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海南大学、河南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增长人数也较多。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学校2020年的实际招生数本就比计划招生数增加了不少。例如新疆大学,根据《新疆大学2020年研究生新生大数据》,硕士研究生实际为4049人,比当年的计划招生数多了1100多人。
那么,各大“双一流”高校增加的名额划分给了哪些人呢?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
通过与去年数据对比发现,扩招人数超千人的高校,
主要是增加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占比,只有极少数的名额留给了非全日制研究生
。河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扩招名额全部分给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此外还有缩减非全日制的名额、扩招全日制的现象,如新疆大学、福州大学。
增加的名额主要集中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那么对于目标是非全的学生来说,扩招似乎和他们关系不大,“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如果这个趋势延续的话,未来非全将更加“边缘化”。
即使“双一流”扩招力度已经非常大了,但对于基数庞大、增速明显的报考者来说,似乎仍然是杯水车薪。再加上“留学难”和“就业难”两拨人合流并入考研大军,2021考研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比去年增加18.9万,2020年研究生招生或将可能达到110.6万人。
但这一数字公布后并没有令大家兴奋,反而为这背后的社会现实而忧虑,“学历贬值”“内卷”“还好我已经毕业多年”等评论屡屡出现。
截图自软科《研究生扩招18.9万!80余万岗位上线!看教育部最新稳就业硬核措施》文章留言
研究生大幅扩招,考生似乎更焦虑了。
不仅考生难,学校也不易。
考生们都希望自己的目标高校能增加研招名额,好让自己成功上岸的机会增大。然而高校的招生名额如何增加和分配,须经教育部统筹划分,并不是学校完全说了算。另一方面,
学校也要考虑各种办学条件,例如场地、经费、师资等
。
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的资源条件等能否跟得上呢?
以新疆大学为例:硕士研究生扩招千人以上,新疆大学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作为2019年乌鲁木齐市的重点项目,新疆大学新校区规划用地约2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8万平方米,校园内包括大门共有48座建筑。据官方公开信息,目前新校区建设似乎已进入收尾阶段。
硬件跟上了,但扩招似乎使得学生的奖学金受到直接影响。通过对比新疆大学2021年和2020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奖学金由3000-8000元不等降为了3500元/生·年。
截图自新疆大学2021、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方面要扩招新人,另一方面又有旧人迟迟不毕业,高校很容易超负荷运行、超负荷管理的状态。
之所以对录取人数有限制,主要是考虑到学校软件(师资规模等)、硬件(食宿基建)件资源的匹配程度
。近期不少高校发布公告,敦促即将学习期满的博士、硕士尽快完成学习任务、顺利毕业,对于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
图源: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此前有不少高校出现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现象,数名研究生新生因为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放弃入学资格,极大地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出于对生源质量的考虑,高校也采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对研招人数进行合理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