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手了。
这一句话应该能回答为什么过去三个月没有更新吧。
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每当我停止做早餐和写文字,我的生活一定出现了什么问题,而且大多是情感上的问题。
做早餐对我来说是一件亲密的事情,因为每一顿早餐几乎都是给两个人,带着感情去做的事情,一旦感情出现问题,就无法再继续了。写字对我来说,是一个剖析内心的过程,即便在网络上,我也不曾隐瞒生活的起伏。而这三个月,我一直无法真实的面对内心,无法确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果然,这三个月只是自欺欺人。
所有的关系都是要教会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所有的关系都有价值,但并非所有的关系都意味着到永远。
我必须说,这是一段很美好的感情,这些美好溶于我的生活中,会伴随我很久很久。但这段感情也暴露了我最多的弱点,以前那些自以为是、总是被迁就的小情绪,不被照顾的时候,被现实被迫点亮,才发现内心还有这么多从未触及的伤痛和不安全感。
三年前参加瑜伽教师培训时,老师说 yoga is about self-inquiry (自我探索)。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学会做自己的 observer (观察者),观察自己的每一个情绪和行为模式的来源。这个过程充满未知。大多数时候将点连成线,找到自己行为的根源,是个不错的惊喜。当然也有时候,结果让人想不通或者出乎意料,不愿接受,也不能 undo 这一切。而这时的「痛苦」其实是认识自己最好的机会。
通常面对情感的结束,我只有两种状态。要么陷入过去无法自拔,每时每刻都在 rumination (反嚼),把痛苦和伤害放大无数倍;要么开始恐慌一个人的生活,贪婪的开始寻找其他人的陪伴。
不管怎样,身体和生活都像被抽空似的。
奇妙的是,这一次,这两种恐惧似乎都不存在。我通常不受控制的大脑,好像主动帮我在胡思乱想中 create space (创造空间),思绪流一旦断掉,就不再 powerful。而我也不再害怕一个人呆着,即便有情绪时,也能很好的控制。这个观察让我很惊讶,和身边习练瑜伽的朋友分享,她们说为我感到开心,因为我
找到了自我疗愈的能量
。
仔细回想,发现最近三个月我看的书都和「疗愈」相关,大概也是内心无法抑制的需求吧。疗愈瑜伽说,「
带着强烈觉知的练习,就是瑜伽最初的精神——疗愈,它能唤起体内的自愈力,进行自我修复
」。阿育吠陀疗法里说「爱的交换不会始终平等,总会有你需要付出或接受更多的时候...
如果你认为他人一直欠着你什么,无论是爱、关注、礼物还是认可,你可能都需要努力提高爱自己的能力
」。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里面提到「
我们理当得到完美的爱,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问题是,我们找爱却找错了地方——到身外去找,在不完美的人我关系中,跟我们一样负伤、不完美的人身上去找,这是不可能的...完美的爱就按住在我们的天性之中
」。
每个人都靠着过去的经验活着,而不是活在当下。任何经验一旦坠入无意识,它就展开了自己的生命,像霉菌一样遮挡着我们爱的能力。我大脑里大概有无数个「无意识」,它们潜伏着,每当我感到伤心难过时,它们分分钟能帮我创造 100 个胡编乱造的故事。
事实上,我们全力以赴去争取的那些东西——安全感、成功、财富、地位、权利、赏识、认可、赞美,多数都被我们用来填补自身内在的空洞——与爱失散才形成的空洞。这些替代性的满足感不过说是我们想要间接赢得爱的手段,并不能真正滋养我们,因为它们并未带给我们真实的东西。
当我相信我是值得被爱的,而且并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认可时,我发现自己比以前更轻松了。这几天我一直在问自己,是不是有哪个契机让我获得了这种「自我疗愈」的能量?它什么时候出现的,我做了什么才得到它?
其实都不是。爱和自我疗愈的能量,我们都不需要去寻找,也不用刻意学习。因为它们一直都在那里,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去发现它。
我们都被爱着,接受爱,学会爱,才能和他人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