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态,是量子力学的中心概念。我们将量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看成外部自由度,由一个外部量子态描述,它既可以表示成不同的位置态(具有确定位置)的叠加,也可表示成不同的速度态(具有确定速度)的叠加。波函数就是叠加系数。在数学上,量子态是一种向量(可以理解为一组数),叠加就是这些向量乘以叠加系数后相加。
量子态服从叠加原理:同一系统的任意两个量子态的叠加依然是它可能的量子态。量子力学的另一个基本假设是,当测量某个属性时,量子态就随机“塌缩”到明确具有这个属性的量子态之一,几率就是波函数大小的平方。当测量位置时,原来的量子态就变为某个位置态;测量速度时,原来的量子态就变为某个速度态。
对于一个孤立系统,在没有进行测量时,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由薛定谔方程描述。这个演化是可逆和决定论的,也就是说,给定任意时刻的量子态,可以唯一确定其它任意时刻的量子态。
那么,是不是一切皆有可能呢?在上面这个例子里,是不是说所有的位置或者所有的速度都有可能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量子态还受到物理条件和物理定律的限制。
比如,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一个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势能为有限值,在这之外,势能为无限大。
那么,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就会发现:在势能为无限大的区域,波函数为零!也就是说,在任意量子态中,都不会有位置处于这些区域的成分。所以,测量这个粒子的位置,是不可能测到粒子处于这些区域的。
本文得到作者授权
来源:头条悟空问答
作者简介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理论物理和物理学史专家。微信公众号、科学网博客、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号皆为“物理文化与施郁世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