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过凡夫的日子,念弥陀的名号。欢喜信受,与佛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新的一年宜练流瑜伽:顺应自然,温暖四肢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年少不懂苏东坡,读懂人已到中年 ·  4 天前  
为你读诗  ·  手执五福杯,紫气东方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善导大师离开了1339年,阿弥陀佛一直都在!

阿弥陀佛与我同行  · 公众号  ·  · 2020-04-06 06:00

正文



编者按


1400多年前,那是一个高僧辈出的时代,一个个宗派,也相继创立:智者大师创立了天台宗,吉藏大师创立了三论宗,法藏大师创立了华严宗,玄奘大师创立了法相宗,道宣律师创立了律宗,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创立了密宗,慧能大师创立了禅宗。


此时,阿弥陀佛遥在西方,慈眸凝视,知彼娑婆世界净土开宗立教的时节因缘,俨然成熟,虚空中一道光明,穿越十万亿佛土—— 阿弥陀佛从极乐世界无量光明海中,乘本愿轮,应现而来了


公元613年,阿弥陀佛带着使命,悄悄地来了。


以至于我们至今也不知道,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具体的出生时间。


或许,就像释迦牟尼佛开讲《观经》一般,从耆阇崛山去王宫的时候,是隐没而去,当念佛法门开显之后,便足步虚空,欢喜而归。


681年,善导大师广开净土门,开显净土宗,将阿弥陀佛的救度和盘托出,大畅本怀,终于可以欢喜回归净土。


这一天是永隆二年(681)三月十四日,前几日还在长安城实际寺指导画净土变相图的善导大师,突然示现轻微的病容,在大众念佛声中,怡然长逝,回到了他的西方净土。


往生时,满屋充满奇异的香气,空中美妙的音乐久久方歇,去后很久,依旧全身柔软,面色和平时一样。


素来崇仰大师德行的唐高宗,听到消息后,万分伤心,连续五日都没有上朝。


其后弟子们为大师举行葬礼,各自哀哭宛转,甚而闷绝于地,长安城中万人空巷,百姓倾城哭送,天地为之悲戚,鸟兽为之哀鸣。


据历史记载,善导大师的葬礼是唐朝三大葬礼之一,此是善导大师的盛德所感召,绝非人为刻意安排。


善导大师来的时候,静悄悄的,离开后,他的净土思想,却震撼了整个时代。


甚至1339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为之感动: 因为,我们也可以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像善导大师一样化成光明,回到净土的故乡。


今日农历三月十四,正是善导大师离开娑婆世界的1339年纪念日。


阿弥陀佛的化身——善导大师,虽然离开了娑婆世界,但阿弥陀佛一直陪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通过两个视频,了解善导大师一生,看阿弥陀佛是如何救度我们,陪伴我们,引导我们念佛回家!


视频一



善导大师纪录片》


视频二


善导大师的故事》


漫画



1. 善导大师出生于隋大业九年(613)年,俗姓朱,安徽泗州人。


2. 大师的幼年时代,隋炀帝三次亲征高丽失败,各地纷纷爆发战争,隋朝很快灭亡。


3. 十一岁时,大师目睹世间疾苦,出离尘寰的道心自然萌发,于是远拜山东 密州的明胜法师落发出家。


4. 明胜法师是三论宗的宗师级人物,他很爱惜这位气宇不凡的孩子,为之取 名为“善导 ,悉心指导其研习《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


5. 一次偶然的机缘,大师看到了一幅“西方变相图 ,即描绘阿弥陀佛极乐 世界美妙胜景的画。 大师看得心驰神往,油然生发了愿生极乐之志。


6. 大师于二十岁时受具足戒,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比丘。


7. 随后,大师周游寰宇,寻师访道,苦苦追寻往生极乐之法。


8. 有一次,大师与一位名叫妙开的僧人一起研读《观无量寿经》,知道了可以通过观想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的庄严来达成往生极乐的心愿。


9. 于是,大师在二十三岁时来到了长安附近的终南山悟真寺,寺里清幽静谧 的环境非常适合静修。


10. 大师依照《观经》的观想方法,经过数年的精勤用功,证得了观佛三昧,能在深妙的定境之中遍览极乐世界,如同看眼前之物,历历分明。


11. 二十多岁就能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深证观佛三昧,大师的这一成就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律宗的开山祖师道宣律师会把比自己小十七岁的善导大师写进《续高僧传》里了。


12.  虽然已证得三昧,但大师并未因此自满,仍在孜孜不倦地探求有关净土的教 义。 二十九岁那年,听人说起道绰大师在山西并州玄中寺弘宣《观经》深义,于是欣然前往。


13.  道绰大师德望很高,是当时研习净土教理最透彻的高僧,一生讲解《观经》 两百遍,广劝弟子念佛往生极乐净土,著有《安乐集》两卷,承续了龙树、天亲、昙鸾一脉的纯正净土思想,为之后净土宗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4.  已经八十高龄的道绰大师见到善导大师后大为欢喜,将自己毕生心得倾囊相授,对善导大师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5.  经过道绰大师的讲解,善导大师明白了往生极乐的方法不仅仅只有在心中 观想,还可以口中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前者难,后者易。 而且只要专念名号,仰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任何人都百分之百往生。


16.  四年之后,道绰大师往生,善导大师返回悟真寺。同年,玄奘大师自天竺 取经回到长安,佛教的兴盛与日俱增。


17.  但是,佛经内容浩如烟海,一般人都只能望洋兴叹;而修行法门更是有八 万四千之多,该从哪里下手成为了困扰修行者的一大难题。


18.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数百年的摸索,到隋唐时期由各宗祖师创建了大乘 八大宗派,为大众提供了八套成熟的理论系统和修持方法。 八宗之一的净土宗即是善导大师创建的。


19.  净土法门由于修行方式与其他法门完全不同,自古以来就广遭误解,各家 众说纷纭,广大行人没有统一的标准。


20.  鉴于这样的情况,善导大师回到悟真寺以后,写下了楷定古今的《观经四 帖疏》,提出了“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等思想,将阿 弥陀佛的本愿和盘托出,对有关净土的诸多争议给出了权威性的解释。


21.  在这之后,善导大师长期往返于京郊悟真寺与长安城之间,于京城的光明 寺、慈恩寺、实际寺等各大寺院大弘法化,三年时间感得长安城满城断肉,出现了“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盛况,真正将佛法融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22.  大师不仅弘化效果显著,个人的修持也十分精严,每次进入佛堂便恭敬合 掌,跪在佛前,一心称念佛号,一直念到声尽力竭才停下来。大师在证得观佛三昧以后又证得了念佛三昧,这在古今高僧当中都极为少见。


23.大师严持戒律,纤毫不犯,从来不举目视女人。


24.虽终日忙于弘法利生事业,但大师的衣服和碗钵都是自己洗刷,从来不会找人代劳。


25.大师从不和人谈笑游戏,说无意义的话,做无意义的事,杜绝一切名利之念,外出时也不与众人同行,都是一个人独行,以免谈论世事,妨碍念佛。


26.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有毁坏的寺院或佛塔,大师都会出资请人修缮。


27.大师还有一个名号,叫“光明和尚”,因为他口念一声佛号,即有一道光明从口而发。 唐高宗听闻后,赐大师号为“光明和尚”。


28.各地僧众仰慕大师盛德,纷纷前来拜师求道,悟真寺规模不断扩大,至大师四十三岁时,已拥有佛寺群落六处,僧众千余人,殿宇庭堂四千多间,山上山下绵延四公里之多,大师在此开展教学与弘法,悟真寺也因此成为了净土宗的根本祖庭。


29.大师不仅佛法造诣深厚,还具有卓越的艺术才华。 咸亨三年(672年),大师六十岁时,唐高宗发心在龙门修福造佛,善导大师作为总设计者和监造者,缔造了龙门大佛这一驰名古今的世界级艺术瑰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