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声社区
跟随心声,自在沟通!欢迎下载心声移动app,http://xinsheng.huawei.com/cn/m/downloa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心声社区

作为一名华为六年老员工,我有话说

心声社区  · 公众号  ·  · 2017-11-17 19:00

正文

最难的时候,就是成长最快的时候

崔纪鹤


作为一个进公司六年的老员工,说实话感觉已经过了发感慨的阶段。唯一支撑我写这篇文章的,是六年期间,我心里一直有着一股劲儿,让我不断地对自己提高要求,让自己不断增加涉猎、不断进步,这种心情和感受想跟大家分享。


2011年8月——新兵蛋子一枚


当时进华为原因就是一个:6000块的工资。同一批进信用管理部的有十几名新员工,大家一起加班,一起学习财报分析,其乐融融。到了年底转正的时候发现有人考评打A,我自己被打B,忽然觉得事情不对,自己又能力不弱,为什么要排在人后,与其整天混日子被领导说,还不如事儿干好了大家都开心。

应该就是从那时起有了证明自己的念头。另外在机关时,跟部门几个老员工接触很多,他们也毫不吝啬帮助我、指导我,所以也开始学习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即使到现在,我也喜欢接触老员工,听经验,也经常建议新员工这么做。


2013年3月——要逼自己一把


领导帮我申请到了外派的资格,印尼的信用岗位。之前就听说印尼是信用的“黄埔军校”,因为各类场景非常多。到了之后感触就是,传闻是真的......每天各种项目各种人不断找上门,让我迅速给信用意见,看看财报直接说出对客户的判断,问我为什么要控制客户的备发货,各种压力和威胁层出不穷。这个时候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

记得非常清楚,刚到印尼一个月,综合系统部的BFC(系统部财务)晚上来找我,“小崔,我们拿到I客户的财报了,T总(CFO)说让你看看去给他讲讲。”“现在么?”我心想完了,好多指标都还没认全,怎么去讲。立马找地区部孙主管求助,一个指标一个指标的看,EBITDA怎么算,哪些指标组合能说明客户的现金流问题。这个事过去之后,更坚定了我好好学分析的信念。学习这东西,你越想学,越的学多,越觉得自己不会的越多,所以更想去学,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一年间我不断地找地区部孙主管咨询,找集团信用COE专家Jerry学习。Jerry说我是他见过最爱学习的同事,要坚持下去。孙主管也不断“逼迫”我看各类合同条款,合同生效条款、delivery条款、罚款条款、付款条款、assignment条款等等;看融资协议,生效的前提条件、提款的具体要求、担保品;看LC/银行保函文本。我当时觉得很虐,但是确实感受到了进步,也很喜欢这种不断成长的感觉。

除了内部锻炼,还有一个外部“bug”,就是见客户。有一次和机关的韩国专家Andy欧巴一起出差,要对几个风险客户和CBG/EBG客户进行拜访。那时我很少直接面对客户,尽管对客户的财报已经看过多少遍了,但始终觉得是“网友”,担心“见光死”。

一开始心情极度紧张,只能听Andy讲,我偶尔插话,逐渐发现客户很nice,有问必答,于是鼓足勇气慢慢增加提问。后来Andy有其他安排离开印尼,可还有四五家客户还没见呢,难道要我一个人去应对吗?与孙主管沟通,得到的消息是,必须跟所有客户都逐个见面。无奈,只能自己独自去见客户,发现越来越轻车熟路,算是过了这道坎。有了这次经历,我自己总结,要多尝试,主要是多逼自己,别给自己设限,自己的潜力真是无限大,哈哈。

后来一直负责印尼信用,看着印尼的逾期不断下降,跟业务沟通非常顺畅,印尼的三个有风险客户的系统部都逐步开始主动去管理风险,自动预警,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2016年5月——小白鼠实验成功


新的CFO来了,就是我们的叶同学。我跟他说,做信用岗位遇到瓶颈,想去接触更多的东西,开阔思路。第二天他就找我,让我做信用的同时也做售前,“基于信用的基础看整体风险会更有感觉。”我知道机不可失,信用和售前的融合是新玩法,并非所有领导都愿意冒险,就这样,我成了南太地区第一个小白鼠,如果成功的话,经验就可以复制到其他人。

南太售前工作特色在于,售前综评人不但要负责概算和综评,还要负责代表处所有信用管理工作和所有财经8要素的评审,做到一个人支撑一个代表处。可想而知,一开始我就懵了,但还要硬着头皮往前走,开始学习概算、风险指引、印尼历史条款,找税务和资金经理学习税务、外汇和保函。

2016年6月,进公司几年来最痛苦的一个月。当时正好是半年度冲刺,邮件成倍增加:客户要紧急招标、客户要我们赔偿损失、我们要赶紧录PO,这个要评估,那个要变更,“崔纪鹤你赶紧给意见,要不然你就影响代表处几千万的收入或是几千万的订货。”

那月中旬某客户项目“爆发”,各类申请都在提,叶同学让我去印尼现场支持,我当天下午飞香港去办签证,第二天办签证时还接到无数催促的电话,到了印尼心里还是打鼓,毕竟是跑步上岗,很多场景没见过,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一到了印尼就被围住了,大家排队催。当时经验欠缺,但毕竟也是经常听叶同学教导的,他跟我说过,不要先陷入细节,要先从交易层面把大逻辑把握住,然后再看细节。按这个方法,我先把握住大问题,再去找专业人士咨询细节的专业问题。走之前,业务同事请我吃饭,对我点了个赞。

接口印尼有一点好处,一年遇到的场景能顶别的代表处两三年。遇到过决策五次的I客户M项目,十几条中高风险,我从中学会了取舍,以及拿数据说话、用概算支撑叶同学决策;遇到过涉及融资租赁的外部遵从风险,和关神、BFC一起坚守,最终通过两次在条款上的艰难调整,规避了风险;还碰到过A 大T的五年框架刷新,T客户的搬迁,都是十几条的中高风险。

鬼知道那段时间是怎么撑过来的,过了6月份,叶同学给我发了一张“马”——在南太地区部内叫“万马奔腾”,一种及时激励奖券。“马”上面写着一句话,“最难的时候,就是成长最快的时候。”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在我每次很痛苦或者很想放弃的时候。


2017年6月——转身售前TL


今年6月,叶同学跟我沟通,我以后就是我们售前团队的TL(team leader)了,要“用人成事,做好转身。”这事之前沟通过,我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直到真的要小跑上岗,我只有一个反应:“额......“

做TL和做业务完全不同,以前我自己负责好印尼就行了,现在我还要关心部门同事的工作质量和感觉变化,接收各个模块和各个层级对售前的诉求,做南太所有BFC的行管,还要开着各种跟我们相关的会。这件事说起来是几个字,实际过程中部门重点工作定在哪儿,每个人的PBC要定什么特色的工作,工作量怎么合理安排,各种事情在什么时机跟他们沟通,怎么沟通,跟其他部门怎么合作,难倒了直肠子的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