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奥迪发布新品牌AUDI##行于心动间#德国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iPhone均价超7300元##iPho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联想为何转型困难?深层次原因其实是它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14 07:02

正文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文 / 陈惠湘

微信公众号 / 陈惠湘传奇社1984


近两年,每过三、五月,对联想集团的批评文章便会网上热传。大体路数与内容,基本成了套路。业绩下滑、转型挫折、人事变动,凡遇此类事情,便有各种说道,且多数要拉扯上华为,以华为之崛起映衬联想之衰落。出身原因,这些文章我是必看的。稍加思考,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一是商业社会的进步与成熟,必定伴随有商业评论、企业研究的繁荣。二是作为一家知名企业,而且一度还是中国的旗帜企业,社会关注,人们要说,这都无可非议。明星就是被人家看的,被人家说的。人家愿意说你就说明还有期待,还有拳拳之心。还是你的粉丝团。最多是爱之深责之切,企业当闻过则喜要心怀感激的。当然,也会有少数人居心叵测。譬如说,当年有人绞尽脑汁骂鲁迅,为什么?骂鲁迅他能出名。还有郎咸平,郎咸平在中国大陆出名,基本上就是一套财务模型加上狗崽队一般跟中国的知名企业过不去。而且,看来还是尝到了甜头,至少挣了不少钱。企业对于此类人一是提高警惕,二是不予理会,三是该痛击则痛击。因为,这些都不属于正常的商业评论之列。


去年以来,有三篇批评或者叫担心联想的文章,引起较大反响。一篇是迟宇宙的。联想集团已作官方反应,不赘言。第二篇是方兴东的,此篇文章通篇贬柳(传志)挺杨(元庆)、倪(光南)。看似仗义执言抱打不平的侠客形象,实则主观臆测、搬弄是非唯恐企业不乱。方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说,30多年来,联想转型的好机会是有的。当年倪光南院士主导研发时候,如果及时转型通信设备行业;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转型;或者2010年联想乐Phone出场之后,能够坚定而战略得当,今天联想的局面就可能大不一样。三次重大转型机会。两次错失,一次延误。前两次应该说完全是柳传志的失误,第三次柳与杨各打五十大板。说实话,联想下坡路的根本原因,还是柳传志压根缺乏真正教父级的产业战略思想。今天杨元庆起码守住了联想插旗杆的山头,虽然今天这个山头已经风光不再,否则今天的联想就更惨不忍睹了。柳传志没有最终废掉杨元庆,可能是他这辈子做出的最英明决策。尽管屡屡让他很是不爽。但是,能否维系其一世英名,未来还看杨元庆。杨元庆真玩砸了,老柳的神话就只剩下一地鸡毛,再也没有任何制高点了。”


我不知道方兴东与联想结了什么梁子,通篇文章的话外音,凡智商正常者是能够品出味道的。柳传志在方兴东眼里或许仅仅是一个权谋家。这就过分了。方兴东早年著书立说批微软,因为迎合了一种反霸权的心理,所以出名。我的《联想为什么》出版之后,他也专门撰文批判过的。一是认为全书只字没提倪光南,违背写史的客观原则。二是全书近二十万字,与联想内容直接相关的文字只有两万多。我一直未与理会。为什么呢?我根本只是写一个案例的思考和分析,不是写史。南辕北辙鸡同鸭讲的事情,也是不必当真。方兴东最新这篇文章出来之前,曾私信约我聊聊(我们从未谋面)。因我近年不喜应酬,拒绝了。他的文章出来之后,我还真是庆幸没见。谁知道见了会是什么套路呢?方兴东的文章,我个人看法只有两点:一是2000年之前的联想集团,柳传志在企业内部的折腾恰恰是一个高科技企业的卓越创新,否则不会有中国旗帜性的联想。而且,这之前的联想实践,对中国企业具有普世价值。同样,在此之前,带队伍方面,联想的老兵晚掉队、老兵不挡路、新人扛大梁的人才工厂,在当时中国,无人能出其右。2000年之后,柳传志在公司体制改革、治理结构的攻坚,于中国企业亦是楷模。二是方兴东对于元庆之评价,基本认同。占领PC全球之巅,元庆居功至伟。但转型之挫折,元庆当负主责。单凭臆测,硬要拉上柳传志,还所谓各五十大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牵强附会。毕竟,柳传志交班十多年。元庆并购IBM PC业务并成功消化,充分说明柳传志接班人的选择正确。之后元庆转型之艰难,恰恰是他成长为一个世界级企业家的代价和痛苦。


之所以针对性的说上述这番话,是因为我们的商业评论、企业研究需要一种健康的文化。是什么呢?实事求是,客观理性。我应当是中国这个领域的先行者。1998年,我出版《中国企业批判》一书,书名用词尖锐,内容也颇多对中国企业的批评。但是,总体最多是小骂大帮忙,以爱护企业为宗旨。为什么?企业家是中国脊梁。还有,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带着个人恩怨、小我私利,凭着臆测而说三道四。这是文化问题。


上周,另外一篇文章则更加离谱。标题也算标新立异,叫作《柳传志的投机主义才是联想集团没落的根源》。坦白说,我同意作者文章里的某些结论性观点,例如:“联想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并非危言耸听。联想集团目前只剩下个人电脑业务这一张牌,这张牌也在遭遇侵袭。随着惠普、戴尔在海外市场的反击,以及国内市场小米、华为等更具产品思维的竞争对手的加入,一旦个人电脑业务出现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有可能会轰然倒塌。现在拿着榔头敲也敲不醒的不是刘军,也不是某位高管,而是柳传志与杨元庆,如果二者不做出改变,联想集团有可能坠入深渊。”


但是,我不认同作者哗众取宠的标题和文章里粗劣的分析。直白的说,东拼西凑抓抓眼球而已。方兴东也好,此篇文章也罢,私利性、情绪化都跃然纸上。商业评论、企业研究,这都是大忌。就像今天我们热捧华为,同样透出文化的非理性。华为表现卓越,令国人骄傲,非常好。但是,我们不能热血冲顶立马就说华为打败了思科。查一下思科的报表,对比一下华为,我们就知道这种言论的悲哀。幸亏华为始终明白凉水洗头热水洗脚的道理,否则也要被我们这种非理性的商业文化捧杀晕乎。这是商业评论、企业研究的文化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朋友秦朔先生是难得的清醒之人。


文化的第二个问题是被批评企业。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这是人性问题。中国尤其如此。一个知名企业要有这样的胸襟。更何况绝大多数人是善意的忠言逆耳。在我看来,联想集团转型的困难更多原因还是文化上的。第一个是传承问题。柳传志上世纪创业时期的“贸工技”更多时候被解读为竞争策略层面的发展步骤,我认为是不够的。很遗憾,我写《联想为什么》一书时,意识到了,水平所限,没写出来。“贸工技”其实也是基因层面的,它强调轻资产,强调客户导向。1997年联想百亿、尤其2000年分拆之后,联想越来越是工业的联想了。诸多无需赘言的问题背后,根源在此。我去过华为、海尔多次,听他们讲人单合一、以客户为导向时,我心里会因为联想隐隐作痛。这是一个道的问题。其它只是术。第二个问题是小富即安路径依赖问题。1997年之后,作为中国的旗帜企业,联想在广泛的赞扬声中,在企业硬实力膨胀、团队富裕的同时,创业、创新、拼搏这些宝贵的文化开始衰弱。文化这东西很软也很硬,当你还想不断攀登的时候,文化是很硬的。这是我眼里联想转型困难的深层次原因。

 


作者介绍:


陈惠湘,1989年进入联想集团公关部,后因工作出色,被提拔为公关部经理。他创作的“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广告语广为流传,堪称经典,甚至影响了几代青年学子在学成毕业后,满怀热切地加入联想。

1991年,陈惠湘离开联想出去创业,1995年重新回到联想,担任集团办副总兼公共关系部总经理。1996年,他深入思考联想不断进步的原因,写出名噪一时的 《联想为什么》。这本书不仅是陈惠湘进行企业案例研究的开始,也是一本中国人写中国企业的哈佛式案例分析力作,成为当年中国企业管理最畅销书。


经典广告语加上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力作,陈惠湘在九十年代末迅速走红,被各种企业和培训机构邀请前往演讲、咨询。此后多年,他终笔耕不缀,并出版了《突破拐点》、《企业成长的基因》、《中国企业批判》、《登顶之舞:中国企业如何进行结构变革》、《边走边想:写给企业人的飞行日记》、《创造贝因美:服务经济时代的公司革命》等作品。


2015年,他出任贝因美集团副董事长,在协助创始人谢宏推动贝因美和新西兰恒天然(全球最大乳制品企业)的通盘战略合作后,毅然辞职,回归文学。目前正在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并在个人公众号“陈惠湘态度”上连载原创小说《蛊惑年代》


2017年,陈惠湘在传奇社1984公众号上开设专栏《边走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