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今日秋分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9-09-23 22:30

正文


点击关注 腾讯儒学

作者:清江

首发: 腾讯儒学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分就是半,秋分意谓平分秋季,昼夜均分。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秋天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民间有农谚形容秋分对农事的影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



秋分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养精蓄锐,为严寒的来临做准备。保持神志安宁、精神内敛、心情淡定,培养平和心态、乐观情绪,防止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


从饮食方面来看,秋分养生要遵循“阴平阳秘”的原则,也就是饮食均衡,阴虚者滋阴,阳虚者壮阳。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人不要吃大热的补品,胃寒的人不要吃生冷食物,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总体来说,秋分之后应多喝水,饮食上要预防秋燥,适量多吃一些温润、清润为主的食物,如核桃、藕、糯米、百合、银耳、芝麻、秋梨等。



秋分平分了秋季,日不再那么灼热,日夜达到了均衡。正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色宜人的季节。宋代诗人陆游《秋分后顿凄冷有感》诗中有“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的诗句,道出了秋分时节的特征。


此时正是踏秋的好时光,既可登山看水,亦可行走天南海北。秋山自如,缘于苍穹的辽阔无邪;秋水深沉,缘于池塘的浓如墨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除了郊游,还可送秋牛、吃秋菜,亦可放风筝、粘雀子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成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秋分是个好时节,丰盈饱满,鲜活生动。天凉好个秋,秋分还不见肃杀的痕迹,一派丰收的景象,让人觉得心都是明亮的。“秋水与长天一色”,这是秋天的澄澈;“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是秋天的绚烂。


秋的这种浓淡相宜,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无旁骛。苏轼有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在月色澄明的秋分之夜,一壶美酒一首诗,便是那洒脱诗意的人生。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联系授权

腾讯儒学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