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由腾讯网新闻中心出品的纪实图片故事栏目。用影像冲击心灵,感受事实的力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巨头宣布:永不合作! ·  昨天  
清单  ·  可以不用,但必须要有的人生物品 ·  2 天前  
湖南日报  ·  蜜雪冰城,突传消息!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寿光十日:他瘦了二十斤,决定卖掉房子重建大棚

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 2018-08-29 19:03

正文



1980年,寿光村民王乐义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试图去克服天气对蔬菜的影响,他终于成功地在冰天雪地里种出了反季节蔬菜。从此寿光一跃成为“中国菜篮子”的地位。有数据显示,寿光市蔬菜年产量达到450万吨。


三十多年后,直到他们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的大棚被洪水摧毁而又无能为力时,寿光农民才意识到人并不能胜天的残酷现实。


因为暴雨洪灾,这座县级市多个村庄被水倒灌,大量民居倒塌,农田、大棚、养殖场变成了泽国,万千农民一夜之间损失严重,有的甚至一无所有。假如不是这次事故,寿光的重要性很多人都不了解,讽刺的是它以这样的方式被人所知。


图文 | 冯海泳

编辑 | 射小箭

出品 | 谷雨 × 活着工作室




寿光是全国冬暖式大棚蔬菜的发源地。1980年代末,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的这次中国蔬菜种植方式的技术,使绝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告别了冬天只有白菜、萝卜等蔬菜可吃的状况。这项技术迅速传遍全国,并一举确立了寿光的全国蔬菜购销中心地位。



孙会祥刚建造的新型大棚积水有两米深,为抢救大棚,无休止的工作让他的阑尾炎恶化了,最终还是接受现实,放弃抢救大棚,到市里的医院做了切除阑尾的手术。这是他今年6月才贷款二十多万建的新式大棚,还没有投入使用。寿光的大棚农民开始重新审视种植的风险了。



三官庙村,1994年出生的英杰拿起竹竿丈量家里的大棚积水,还有一米深,严重时最高达两米,他们只能雇用挖掘机将积水引走,但是效果一般。父母的大棚全部被毁,灾害以后,父亲已经到外面找工作了,只剩母亲在管理着大棚,英杰从事贸易工作,他这一辈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再去干大棚的活了,父母也不愿意他们后代做这样的累活,寿光的大棚经济已经失去了其“继承者们”。



被淹的大棚已经成为了废墟,更多的农民因为维护的成本高已经放弃了抽水,大棚建设费用很高, 修建 一个棚大概要20万,一般农民修建一个大棚,两年回本,第三年才开始盈利。大棚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这次被淹的大棚已经难以再次使用了,后续的重建成本对很多农民来说难以承受。恶劣的台风天气,上游大规模泄洪,还有排水设施的落后等多方面加成,导致了这场毁灭性灾难的发生。



寿光村因为大棚种植,让更多农民都过上了比较优越的生活,大部分种植户有两辆车,村里都在搞美丽乡村的美化工程,村里的环境比潍坊其他乡镇地区建设都要好。英杰称假如不是这次洪灾,大家都会过得很稳定。



正在住院的孙会祥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要把市里的房子卖掉,除了还清房贷这笔钱,剩余的都投入到重建大棚里,这次灾难让孙家“一夜回到解放前”。



前往孙会祥所在的青龙孙村的路上,大水依旧没有褪去,消防和农民自家的抽水机仍在连续工作。



部分村庄大水退去后留下了水淹没的痕迹。大量的庄稼被淹,寿光大多数农民脱产,今年的农作物产量将大幅下降。



被毁的大棚已经无人打理,在风中萧条。重建大棚日子未知,农民再次农作可能要等到明年了。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截至8月23日统计,潍坊全市152.86万人受灾,死亡13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7.26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4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6.79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7.86万公顷,绝收面积2.14万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162头(只),因灾死亡羊只10125只;倒塌房屋10335间,严重损坏房屋8240间,一般损坏房屋53465间;直接经济损失174.73亿元,其中,农业损失97.63亿元。



大棚的作物被淹后已经毁掉,省内的蔬菜价格已经受到影响。以香菜为例,批发市场一度涨到29块一斤,超市售价更达到了40块一斤。有村民预计目前脱产对北京的蔬菜数量和价格影响还不大,因为寿光种植的是反季节蔬菜,可能冬季就会感受到明显的影响了。



两条大抽水管从即将死亡的玉米地经过。大量积水已经导致了交通瘫痪,有部分的村出入也是个麻烦的事情。


今年3月,在第十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寿光市委副书记孙修炜曾表示,寿光是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市蔬菜大棚发展到15万个,瓜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这次灾害意味着产量大幅下降,农民要到明年才能开始重建大棚恢复生产。



孙会祥还记得洪水来的当晚,他和妻子眼睁睁地看着大棚被淹,当时妻子还激动落泪,但这已既成事实。孙会祥从十八岁就开始做大棚种植,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和改良这种生产技术,跟妻子一起为这个小家过上稳定生活而做最大努力。



亲戚朋友都知道孙会祥阑尾炎去做手术了,但是大多数也无暇探望。像很多寿光的农民一样,孙会祥夫妻,皮肤黝黑身材壮实,农忙让他们落下了很多职业病,风湿性关节炎、腰椎疼痛是经常的事。这次变故,孙会祥已经瘦了二十斤,这让他们一家不得不停下来。但当说起大棚技术、增产这样的事情上,他们俩却能滔滔不绝。



青龙孙村地势低的大棚无一幸免。



孙会祥老父亲看着这个四米高新式大棚失语了,从他这一代开始发展新式大棚,然后传到了儿子手上,这一次他感到无能为力。孙会祥的父亲和儿子在大棚里唉声叹气,他们正在想办法重新投入生产。



被淹的玉米地叶子已经开始发黄,远处的日落让这景象格外凄凉。



寿光村的农民都是清一色的黝黑皮肤,这是一种勤劳的印记,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让自己家庭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但这次灾难可能要让他们重新开始了。



灾难改变了寿光很多村民的正常生活轨迹,但不管怎么样,生活还要继续,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村民忙于自救,无暇伤感。



孙军烈夫妇3个棚都被毁了,他俩每天在进行善后的工作。 趁暴雨再次来临前,他们连夜保护好仅剩的大棚。


从事大棚生产二十年的孙军烈,遇到了五十年不遇的洪水,让他损失惨重。他宁愿是自己的房子倒了,也不想大棚毁了,因为这是他们的所有生活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