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中国第一个焊接专业师资研究生班毕业
1961年,我国第一届焊接研究生在哈工大入学
1954年中国第一个焊接师资本科生在哈工大毕业
1956年中国第一个正规焊接专业本科生班在哈工大毕业
1958年陈定华教授获得我国第一个苏联焊接副博士学位
不大却充满情感元素的哈工大主校区
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风情,工艺精湛的特色建筑
依山傍海的哈工大威海校区
到处呈现着恬静娴雅的气息
倚山而建,面水而居的深圳校区
山川蜿蜒起伏,湖水碧波荡漾
哈工大主楼夜景
“前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
以高大、庄严、神秘的气势取胜
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和分析测试中心于1993年11月28日组建而成。目前下设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焊接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物理与化学系,信息材料与技术系,另有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材料行为与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及教学实验中心。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苑世剑接受了新材料在线®的专访,介绍了哈工大材料学院在学科建设、培养人才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参与了新一代航天器、神舟号系列飞船等型号的研究工作,攻破研制中的众多技术难题,“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逐渐成为了哈工大鲜明而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宗旨。
哈工大材料学院是由1952年国内最早建立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铸造、锻压等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首批被批准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据苑世剑介绍,材料学院在学科设置上,以新材料为主线,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重点,打破二级学科界面,在一级学科层面开辟新兴交叉学术方向,重点建设了先进陶瓷材料与金属基复合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空间环境材料与行为评价、超常凝固与成形、复杂结构精密塑性成形、高能束焊接与异种材料连接等6个优势方向开辟先进材料基因组设计与制备、石墨烯材料、超高温热加工、前沿材料增材制造等4个新兴交叉方向。
“航天国防特色鲜明是我们主要的特点,以这个‘大航天’理念为前提,学院形成了‘大团队’的特点。跟美国模式不一样,我们实行研究组团队化,一个团队十几到二十个教师不等,还包括这些教师带领的博士生、硕士生,只要教师的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关,都可以进同一个团队,不限于材料学院内部。”苑世剑介绍说。
上世纪50年代,基辅工业大学M.H .卡布钦柯副教授为学生上课
采访中,新材料在线®发现,哈工大材料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坚持教学、实践并举,将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形成了材料—工艺—装备一体化的特色。
“在材料学院,你不能光发表点论文就完事了,我们的工业级用户是零件不是材料,从材料变成零件、产品要有工艺、设备等。所以,自始至终我们都鼓励材料—工艺—装备一体化,解决国家现实重大问题。”苑世剑表示。
具体来说即:通过建设数理、材料及加工等核心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建立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实践基地、实行工程师认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学位论文选题从本学科承担的航天国防等国家重大项目中提炼出国际前沿学术问题,依托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通过与国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使研究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备解决学术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工程难题的能力。
现实案例数不胜数,苑世剑教授团队采用多年潜心研究的内高压成形技术来攻克复杂零件的制造难题,让航天服更轻更灵活,使运载火箭可靠性更高。神舟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经过大气层时,会因摩擦而产生高温,所以必须在返回舱的金属压壳外加一层防热保护层。为此,金属壳体的焊接变形就必须控制在相当高的精度范围内。哈工大焊接老专家田锡唐教授提出采用“逐点碾压焊缝法”来控制变形,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我们学科是一个技术学科,在对应用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涉猎多学科交叉,这就要培养学生在工程中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苑世剑告诉新材料在线®。
哈工大的严格是出了名的。1954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教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哈工大要求严格,淘汰率高。我入学时考进了200多人,毕业时只剩下40多人,不及格的自动退学或降级。这种严格要求,增强了我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入校可见的校训石上,“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几个简单朴实的大字充分体现哈工大严谨、追求精尖的精神。
哈工大校训石
“校训里规格严格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功夫到家就是追求卓越、做到最好。我们材料学院的办学理念是:真材实料,工艺精湛,与校训意思相近,要求老师、学生想要做一件事就做到顶尖,手上要有‘绝活’。”苑世剑说。
得益于这种严谨、高要求氛围的“浇灌”,哈工大材料学科在中国材料史上留下了厚厚的“名册”。自材料学科建立以来,哈工大培养了徐滨士院士、周玉院士、韩杰才院士等13位两院院士,一批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培养了新一代运载火箭CZ-7总设计师范瑞祥、一汽大众公司总经理张丕杰、哈尔滨电机厂总经理邱希亮等杰出人才。
据苑世剑介绍,2012年以来,哈工大材料学院本科生1070人、硕士生1569人,博士生372人,其中有15%以上的优秀毕业生就职航天国防行业的骨干企业。
周玉: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连城: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尚扬: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恒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东方红一号”首巡太空,到嫦娥三号登陆月球,一大批哈工大杰出校友或担任总师、总指挥,或成为各系统、各岗位的中坚和骨干。历经岁月流转春华秋实,他们为母校写下几许骄傲、几许辉煌。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栾恩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
看到这里,你是否心有触动
【院长来了】栏目征集校园故事和精彩评论
一经采用将赠送新材料在线月度会员一个
快来写下你的留言吧(不限哈工大)
下期预告
湖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陈江华
作客【院长来了】
下周六,不见不散
上期入选留言
Coco
读书时好怕,离开了才发现好想。作为您学生的我,离开校园一年的今天,看到这文章感触好深。那时不理解,如今发现新楼里这条承载文明的长廊竟成了最大的特色。可惜在搬迁前夕毕了业,没能迈着主人翁的脚步去走一走。感谢厦大对青葱岁月三年的承载,感谢刘老师和王老师的培养与教育,三年不长,但足以把记忆铺满一生。远方的祝福,愿你们身体安康~
奔跑的安琪同学
厦大真的很适合恋爱啊
...
今天刚去参观了厦大,在这样一个美丽文艺清新优雅的环境里学习生活,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回去让一些弟弟妹妹们好好学习,来厦大上学
布娃娃
哈哈,博物馆就在我们实验室的楼上,想知道图文是材料学院的学生吗?
开元
身为厦大人,自豪!
相关阅读:
来源:新材料在线,如需转载,请加小编微信:13510323202,并注明“媒体合作”。未经允许私自转载或未按照要求格式转载,新材料在线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新材料在线商务合作
请联系:王小姐 0755-86060912(9:00-18:30)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