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实硾了!租房客也可以在城市落户了。
17日,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确保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应落尽落,便捷落户。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的这一表态表明,楼市的长期利好来了!
01
落户难是城市病
曾几何时,大城市户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有了这个户口本,才能叫城市人,否则,只能叫外来打工者。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打工,沿海城市因为优厚的待遇,成为了打工者的首选。然而,户口制度上存在的双轨制,给广大外来打工者,甚至是大学生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有的进城几十年,还落不了城市户口。
一方面,它给这些城市建设者带来的不便是多方面的,孩子就读,就业,看病,等等,这些常住人口并未充分受益于城市崛起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由于购房、购车等大宗消费都与户口相关联,也抑制了不少消费需求。户籍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大城市买房暂时还不现实的情况下,大多是以租房而住的。即便是有工作单位,也需要落一个集体户口,极为不方便。更别提那些选择创业的,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从业者,落户更是无从谈起。
而落户新政改变了这一切。只要是租房的常住人口,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样可以落户。从而,可以享受到城市带来的红利。
02
为什么要放宽落户?
不可讳言,增加劳动力供给与扩大内需,是放宽落户政策的最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够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是建立在我们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上的。一方面是高生育率带来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城市的劳动力供给成了大问题。
同时,“出口、投资、消费”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目前的出口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投资增长也已经达到了天花板。扩大内需,成了政策的必然选择。
而同时能够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就是城镇化。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
所幸运的是,维护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引擎——城镇化,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水平接近60%,距离高收入国家平均城镇化率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城镇化还是目前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前面我们说过,由于双轨制的户籍政策,即便已经在大城市生活工作了很多年的常住人口,由于限购等政策的影响,其巨大的内在消费需求尚未被激发出来。而放宽落户政策,不单是对存量的常住人口消费产生刺激,也能吸引更多农村人口更快地流向城市。
在城镇化对于经济发展越发重要的当下,放松户籍制度的限制,给劳动要素的流动进一步松绑,帮助城镇化引擎“加速”,就自然地成为了政策选择。
自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颁布以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就一直是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工作,近年来落户限制全面取消的城市范围不断扩大,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条件也有一定的放松。
国家发改委在2018年10月曾就2016年发布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落实情况展开督察。而其在《2019年重点任务》中进一步明确,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Ⅰ型大城市也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且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03
放宽落户对楼市影响
被户口束缚的人,一旦获得解放,会流向哪里?又会给所流向和流出的城市带来哪些影响呢?
从最新公布的2018年全国常住人口统计结果来看,全国31个省份中,广东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而且人口增量也稳居第一。这说明了几点:一是,沿海经济依然是拉动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二是,在人口增长趋势放缓、中国人口红利不再的形势下,城镇化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影响经济发展有很多因素,但人是第一位的,有了人,才有了一切。在目前保经济增长主要手段为拉动内需这一点来看,推动城镇化,也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也正因为此,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才成为常态。从长远来看,超大城市的吸引力大于省会城市,而省会城市的吸引力又会大过其他地级市、县城。
这一政策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影响是,会加速目前已经形成的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进一步流动和汇聚。
从区域来看,有重大政策利好的区域,比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吸引力会越来越强;从城市来看,各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会越来越高,部分经济发达省份比如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会有双中心城市存在。但更多的是,集中全省人力物力财力打造一个中心城市,这也和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吻合的。
政策的演变,决定了今后的人口流动轨迹,而人口的流动轨迹,又决定着未来楼市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