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
蓝字,收阅
正商参略
。
By
正商参略
(
微信最好的财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经信息,深度解读财经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 微信号:
zsnc-ok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
,作者:凯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省域经济,谁进谁退?
时隔5年,我国进行了
第五次经济普查
,由于增加“虚拟租金”,全国GDP大幅调增3.4万亿。
与上一轮经济普查不同,当时14省遭遇“挤水分”,这一次全部调增,可谓“雨露均沾”。
与此同时,过去一年,外界大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内部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仍在深度调整,加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
省域经济出现明显分化。
考虑到五经普调增,加上各省经济面临不同的压力,区域经济版图再次重构。
谁升级了?谁掉队了?
一
10强省,谁进谁退?
总体来看,粤苏鲁浙位次仍旧保持不变,
广东率先迈过14万亿大关,连续36年蝉联中国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
粤苏差距有所收窄
,面临江苏“追兵渐进”的风险。
粤苏之间,除了GDP总量最为接近,税收净上缴、养老金净贡献、出生人口等核心指标仍旧相距甚远,可参阅《
经济第一大省,定了
》一文。
山东、浙江双双站上9万亿,
山东离10万亿只有一步之遥
,即将成为北方第一个10万亿大省。
在最新2035规划中,山东获得“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工业基地”,无论对于缩小南北差距还是区域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最受瞩目的第五大省之争结果揭晓,四川赶超河南并守住了第五大省之位。
借助新能源汽车陆续投产,河南经济实现强劲反弹,但仍落后四川100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第五省之争仍将继续。
湖北同样站上6万亿大关,并拉大与福建、湖南之间的领先优势,彻底摆脱了当年疫情带来的超预期冲击。
过去一年,最大的变化当属
上海赶超湖南,跃居第九
,而一度被寄予厚望的
安徽,离前十仍有一步之遥
,与上海的差距有所拉大。
上海晋级,主要得益于第五次经济普查的助力。借助虚拟租金、第三产业调增,上海GDP一跃迈过5万亿大关,成为全国首个5万亿城市。
无独有偶,在十强省之外,
北京GDP总量再次赶超河北
,重回京津冀第一大省之位。
上海、北京都是这一轮经济普查的最大受益者,调增幅度分别达到14.2%、13.9%,彻底拉开与深圳、广州的距离。
显然,作为直辖市和超级城市,京沪无论行政级别、国家定位还是政策优势、战略倾斜,均非其他城市可比。
二
东北,终于再次支棱起来了。
东北三省摆脱上一轮“挤水分”的阴影,
辽宁重新开启反超西南之路。
上一个10年,西南赶超东北,堪称最受瞩目的经济现象。不仅黑龙江、吉林被一众西南省份赶超,就连“老大哥”辽宁,也一度被重庆、云南超越。
要知道,高峰时期,辽宁一直都是名副其实的十强省,黑龙江也一度跻身十强之列,东北当时才是全国转移支付的重要贡献者。
然而,在资源枯竭、重工业衰退、人口流失等共同影响之下,东北经济一度陷入停滞,时至今日仍没有一座万亿城市。
不过,最近几年,辽宁经济增速连续多个季度跑赢全国,且扩大对西南省份领先优势。
同时,大连、沈阳两大双子星城双双突破9000亿大关,
成为东北第一个万亿城市
的有力竞争者。
这背后,与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举措不无关系,
各类中央投资
的纷至沓来成为最大支撑之一。
数据显示,2024年辽宁省投资增速达5.3%,创十年来新高;其中,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速高达27.8%,连续第二年保持两位数增速。
此外,
地缘大变局
,给东北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对外交往的重心在于欧美,但随着世界形势发生变化,东盟、东北亚成了新的战略方向,与东盟毗邻的云南、广西,与东北亚毗邻的东北,成了最大受益者。
过去几年,东北三省外贸进出口的狂飙,就得益于此。
去年虽然外贸增速有所回落,但黑龙江外贸总额创下历史新高,辽宁出口额也创下2014年以来的新高,一改当初长期低迷的处境。
当然,无论是固投还是地缘,都是短期因素。
东北要崛起,产业振兴仍旧是第一位的。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东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
20强守门员,再次易主。
上一个十年,
贵州
在大基建加持之下,一度跻身20强;随后在新一轮能源周期中,被山西
赶超
。
然而,山西未能守住20强大省,在2024年被
内蒙古赶超
,山西也成了唯一一个名义增速负增长的地区。
同是资源型省份,同是能源大省,同样以煤炭为主要支柱产业,为何内蒙古与山西,经济走势出现明显分化?
一方面,内蒙古赶超山西,跃居中国产煤第一大省。
2024年内蒙古原煤产量12.97亿吨,跃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5.4%;同期山西原煤产量12.69亿吨,同比下降6.9%。
煤炭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随着地缘变局、经济周期而剧烈波动。前两年俄乌冲突一度带动能源价格暴涨,内蒙古、山西同时受益,名义GDP一度大增两位数。
然而,煤炭价格大幅回落,众多资源省份经济遭遇巨幅震荡。
作为老牌煤炭大省,山西受到安全监管加码、煤炭价格下调的影响更深,而内蒙古部分新发掘的煤矿正处于扩产阶段,此消彼长。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面积第三大的省份,
内蒙古不仅有传统能源,更踩中了新能源的东风,经济多了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