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乞丐拦住了一位路人,可怜兮兮地恳求道:“好心人,我两天没吃东西了。你看我这么可怜,施舍给我一百块钱吧?”
路人掏了掏口袋,翻出了八十块钱,对乞丐说:“我只有八十块钱,你先拿着。”
乞丐不耐烦地接过钱,说道:“记得,你还欠我二十块钱。”
世上真有这么不要脸的乞丐吗?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有乞丐这种心态的人还不少呢。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用一句“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进行着道德绑架。如果你的帮忙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他们不但不会感谢,反而像你欠着他们似的摆起脸色。
这年头,人心不古。帮人也不是不可以,但热心过头容易受伤。
朋友最近总是闷闷不乐,前几天找我谈心。她告诉我,她刚嫁到婆家的时候,婆婆对她特别好。一天三餐,变换着花样做给他们小两口吃。自己上班容易累,婆婆便承担了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活。有时候卧室的内衣、袜子攒了一堆顾不得洗,婆婆竟也一声不响地给洗干净了。简直比亲妈照顾闺女还用心。
不过,自从半年前朋友丈夫的姐姐怀孕以来,婆婆的心思就转移了,隔三差五地往闺女家跑。以前朋友每天下班都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自己,现在一进家门等待自己可能是一桌放凉的饭菜,也可能是一张写着“我去看闺女了,你们出去吃饭”的字条。
有一次,朋友实在受不了婆婆的偏心了,情绪一激动当她面说了一些难听话。从此,婆媳两人的关系就大不如前了。
朋友向我埋怨:“果真天下就没有比妈亲的婆。当初帮我干这干那的,原来都是装的!”
我倒不认为朋友婆婆有什么对不起她的地方,于是开导她说:“你刚进门,你婆婆帮你,那叫热心,不叫真心。她只是怕影响你跟她儿子的感情,所以尽量照顾你。而她对自己亲女儿就不同了。那才叫真心帮忙,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人家没有事事帮你忙的义务,做为婆婆她已经比别人好太多了。”
朋友听了我的话,没作声。不知道她有没有想明白帮助与被帮助这层关系。反正,我要是她婆婆,听到媳妇这样抱怨肯定伤心死了,以后绝不会对她处处热心了。
关于帮忙,我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几年前,表姐家儿子突发重病,半夜里打电话让我赶过去帮忙联系医生。我是认识当地一家市医院的医生,可那家医院资质平平,治不了大病的。我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冷静想了想:如果我把表姐儿子介绍到那家医院,结果没抢救过来怎么办?我不得负责吗?表姐难道不会对我有怨言?
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我告诉表姐:“我认识的那家医院医疗水平有限,没有大医院条件好。可大医院我们没人,一套住院流程下来耽误不少时间。你来决定去哪家。去大医院的话,我帮不上忙。去小医院的话,我这就联系医生准备好抢救措施。”
我把选择的皮球又踢给了表姐,明确表明自己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提供帮助。最后,表姐选择了去小医院,我帮她联系好医生后第二天也赶过去了。几天下来,病人幸好脱离了生命危险。表姐一个劲地感谢我。
不敢想象,如果当初别人一个请求过来,我就头脑发热地承诺“包在我身上”,屁颠屁颠地半夜跑过去安排病人住进我认识的那家医院,结果抢救失败会是什么样?即便人家不能理直气壮地怪罪我,背后埋怨几句也是人之常情吧?
帮助他人是美德,如何帮助则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支撑你这颗助人为乐的热心,并且不奢求受助人的任何回报,那么请你随便。如果你不具备这些条件,帮人帮到点就够了!
人都有贪婪之心,习惯了别人的帮助,就会逐渐丧失感恩的心。对于同情心特别容易泛滥的人来说,给人帮忙更需理智。而不是靠着一颗热心,不顾一切地扑过去,恨不得将自己有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奉献出来。 这种行为太傻太天真,不是真正的帮助。
真正的帮助靠的是淡如水的真心。没有过多的滋味,却滴滴沁人心脾。而热心只不过是夏日里的一支奶油甜筒,甜蜜冰爽过后,依旧是口干舌燥。
给人帮忙,终究不能太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