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双林
李双林,国内知名易学家。专注命理、奇门、风水等术数研究,拥有原创易学文章千余篇,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周易学者之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易学正解。人生解疑惑,仕途指前程,您的私人运势管家!咨询电话:400-628-988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李双林

希望疫情过后,孩子们可以增添的“四门课”,是老师不会教的。

李双林  · 公众号  ·  · 2020-02-19 07:00

正文


每日一语: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懂得成长,正是经过了不断的磨练,我们才学会了成长。


一场新型肺炎疫情,延长了春节假期,也打乱了诸多家庭原有的安排。

教育部已经发出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林春说,其实,家长可以在这个难得充裕的共同时间里,对孩子做好启发、引导和教育。

因为教育,不一定非要发生在学校。



和孩子聊聊科学


疫情期间,家长不用在孩子面前装作满不在乎。焦虑和恐惧都属于正常反应。 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 疫情未缓解,户外还不安全,出门玩耍有传染风险。

孩子会恐慌。有些家长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害怕,一边自己却紧张得不行,这给孩子传递的是矛盾的信息。林春建议,家长要承认并接纳自己的恐惧,也让孩子认识并接纳自己的紧张情绪,用科学的防疫措施和生活学习的合理安排来规避风险,降低恐惧情绪。

那么,阻碍孩子出去玩的那个“敌人”是什么?借此机会,家长刚好可以和孩子好好聊聊科学。

同时,家长也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人类对病毒、对自然的认识还不够深,很多东西都有待进一步探索。这样循循善诱,能激发孩子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

孩子们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通过一起做家务、一起讨论和商量家庭有关安排等方式,也能推动孩子在特定的历史和环境背景下得到成长。

危机,也是契机,生活,就是功课。




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一课,是生命



人人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然而却只有在即将失去时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

那么,什么是珍惜生命?


1.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珍爱生命的人,无论遭到多大的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2.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实现人生的意义,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
3.延伸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我们要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我们无法预知可能遭遇的肆虐,但是我们能做好的是让自己健康、强壮。




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二课,是公民


每个人都无法孤独地活着,即使是漂流在荒岛的鲁滨逊,也需要星期五的陪伴。

我们拥有很多身份。在家里,你是孩子,在学校,你是学生,而对于国家而言,你是公民。

公民意味着什么?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做到身在家中,胸怀全国,要个人服从集体,家庭服从国家。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要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是受教育的权利。最重要的义务之一,是通过遵守公共秩序而尊重他人的权利。

以这次疫情的传播为例,如果人人都不只是想着自己,也想着别人,戴好口罩、自觉隔离;

如果人人都高度关注疫情的公开、透明,人人都彼此提醒、支持......

那么,情况会不会不至于如此严重?

我看到过很多缺乏公民意识的大人,也看到过很多缺乏公民意识的孩子。

国家若想强大,靠的不是口号的响亮,也不是个别英雄的牺牲。

而是,每一个公民的努力,从洁身自好做起。



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三课,是敬畏


病毒究竟从何而来?

目前,尚无达成共识的权威解释。也许,你有志于生物学研究,将来会拿出有所突破的学术成果吧。

而对于十七年前的非典和这次的新型肺炎,专家的共识是认为同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有关。

当岁月不断变迁,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在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中开始有了盲目自大的心理,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敬畏更是中国人最缺少的一种情感。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怀有这种心理,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作为”。


我们要学的第四课,是使命


“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

这句话出自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

如果一个人活着,他有目标,有愿景,有伟大的使命感,那么他的一生必然辉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