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今天想要推荐的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残酷的让人发指。
就是这部——《总有一天》。
这部电影在百度词条上都搜索不到,在豆瓣上却有高达8.9的高分。
新出炉的豆瓣2016年榜单中年度冷门佳片也榜上有名。
兄弟Eric和Elmer因自己的单亲母亲忙碌,平日疏于管教,行为有些不端正。
对于此事,他们的母亲也无可奈何。
一方面她的身体并不好,另一方面她要赚钱养家,平日并没太多时间陪伴孩子。
就在母亲病倒之际,兄弟俩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制男校,开启了他们的噩梦生活。
在最黑暗的现实还没被揭开之前,电影在许多地方就给了暗示。
兄弟二人去学校的路上,刚开始道路两边的树木还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
越走路边的树越秃,气氛压抑,一片肃杀之气。
进了学校后老师要求他们脱下自己的衣服,穿上学校准备好的衣服。
学校的做法不难理解,但这段让观者莫名有一种被监狱囚禁的感觉。
乍看这是一座讲究规矩、严厉的寄宿制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做起什么来都一板一眼,颇有部队生活的风格,其实都是假象。
相貌有点神似普京大帝的校长先向新的语文老师(Hammerskhoy女士)介绍学校。
然后他又笑盈盈“问候”新来的两兄弟,并问Elmer长大后想要做什么。
Elmer一句“宇航员”的回答,换来的是一声清脆的耳光。
1967年,登月还是个梦想,在现实的大人眼中,这是世界上最傲慢、不切实际的想法之一。
扇耳光仅仅是一个开始,校长是一个信奉暴力之下出乖学生的人。
看完整部电影,让小编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声声清脆的耳光。
兄弟二人逃跑被送回,惩罚方式是被其他同学排队扇耳光。
尿床的人,要在寒冷的天脱光衣服站在户外举着尿湿的床单直到床单被风吹干。
有人说这是一部丹麦版的《熔炉》,相信看过《熔炉》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场景和这张猥琐至极的脸。
堪称噩梦
《熔炉》表达的是性侵儿童主题,而《总有一天》主要展现的是学校的高压政策与暴力教学。
但本片在此方面也略有着墨,展现过一位男老师夜晚对Elmer进行的猥亵。
电影未正面表现,只演出了Elmer被带走事后清洗带血的身体的场景。
这件事情在兄弟二人心中发酵,产生了心理阴影。
正如这位豆瓣网友所说——
小编同样认为,《总有一天》比《熔炉》多了浪漫和希望。
弟弟Elmer被否定的宇航员梦想贯穿电影始终,在影片开头就插入了登月时的一段肯尼迪总统的新闻发布会。
学生们起先嘲笑Elmer的梦想,后来却都被他讲述的那些太空故事吸引。
当阿姆斯特朗真的带着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登上月球,在电视机前被吸引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
人类探索太空,原来真的不是一个梦。
最终Elmer的反抗也与宇航员的梦有关,他身着自制的宇航员服,向梦想迈出了信仰之跃。
人们以为成为宇航员是痴人说梦,是最傲慢的想法,但最终人类偏偏踏上了月球的土地。
校长认为兄弟二人的反抗是徒劳,最后兄弟二人却成功获得了自由。
小编在这部电影中读出了另一种含义,即梦想与坚持。
试问为什么我们会怀念孩童时光?
不仅因为孩子活的无拘无束,还因为孩子靠梦想活着。
禁止孩子梦想,就是等于折断了孩子的翅膀。
年龄大一些的哥哥Eric会向现实妥协放弃思想,变成鬼魂,如行尸走肉般活着。
只有弟弟坚持梦想,最终实现了它。
本片片名《总有一天》可谓寓意颇深,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总有一天我们要会接受现实。
可反之,只要坚持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梦想,总有一天会获得自由。
电影在揭露黑暗的现实的同时,也给人坚持梦想的希望,所以说它比《熔炉》更光明、浪漫。
世界上不只有光明,光明之下尽是黑暗。
本片中的寄宿学校像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有人沉沦甘愿做无声的鬼魂,也有人坚持偏执般的勇敢。
沉默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甘于沉沦。
愿世间的所有的黑暗丑恶,最终都会被正直的灯塔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