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源自张艺兴同学一次采访时的原话,听起来略好笑的一句话,之后每次想起,都深有感触。
私以为,全世界范围内,可以永无止境地被作为题材且不断挖掘出新意的角色,只有两个。
一是孙悟空,一是母亲。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降妖除魔,神通广大难以预测。
那母亲呢?
小说《上帝创造母亲时》中提到: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的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一百八十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
“她还必须具有三双眼睛。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她会思考,还会说理,商量,妥协……而她的眼泪,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
听起来,母亲,似乎比孙悟空还要强大。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是因为最近看了一部电影。
电影是讲家国情的,是大的题材,却从小处入手,讲述平凡小人物的生活、情感以及转变,细腻又动人。
这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为保护女儿和更多人选择牺牲自己的母亲。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震撼的牺牲与成全,但在很多母亲看来,却是再正常不过的选择。
只要她是心甘情愿。
她就会变得强大。
《老友记》有一集,一向乐观积极的菲比偶然发现,自己小时候跟母亲看过的喜剧原来都是悲剧,所有的大团圆原来都是残酷收场。
原来她母亲总会在结局到来之前关掉电视,然后再虚构一个美好结局给她。
相反地,在中国,很多母亲为孩子虚构出的,是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否则会被抓走。”“晚上早点回来,否则会被大灰狼吃掉。”
很难说哪个方式是对的哪个又是错,只知道那个生下我们的女人,有时候真的很幼稚。
她天真地以为只要你这样做了,你就不会被伤害,她忘了你终将长大。
所以,理解她,别怪她。
2010年,有一条广告片感动了无数人。
一个从未出过国、一句外语都不会的母亲,独自一人坐了三天飞机飞往国外,
在机场,面对众人怀疑的目光,她焦急地寻求着帮助,拼尽全力想要告诉所有人,她只是想去委内瑞拉给刚生产的女儿煮鸡汤。
“坚韧,勇敢,爱,不平凡的平凡大众。”是这则广告想要表达的核心。
这四项加起来,等于母亲。
2002年,阿根廷,一个23岁的女孩外出看医生,从此再也没回来。
女孩的母亲发疯般地到处寻找,得知女儿可能被拐卖到卖淫集团后,她冒着生命危险扮成妓女和老鸨混入卖淫集团,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辗转多个国家,转换各种身份,没能找到女儿,却救出了上千名被拐卖作为性奴的女孩。
她已经哭不出来了,但永远不会放弃寻找女儿,“我知道她还活着,我一定会找到她。”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痛苦的母亲,儿女被拐卖之后,她们每天都逼着自己活下去,无非就是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见到孩子,哪怕一面也好。
这一世,我愿为你身陷无间地狱,但你永远是天堂里投射下来照亮我的那道光。
韩国有两部电影:《奥罗拉公主》和《妈妈别哭》,刻画了同一种母亲形象。
她们温柔,甜美,坚强,但当女儿被残忍虐杀,审判遭遇不公对待之后,原本柔弱的她们终于化身恶魔,对凶手举起了屠刀,不惜双手沾满鲜血,也要为女儿讨回公道。
她们让我想起了微博上那个东京被害女留学生的母亲。
那个原本和女儿相依为命的女人,现在每天在微博上近乎疯狂地表达着对女儿的爱和思念,被质疑,被谩骂指责,都没能阻止她疯狂地为女儿寻求一个公道。
对于她来说,女儿没了,一切都没了。从此人间如同炼狱,活着只是为了死去。
这样的母亲,你怪不得她,也恨不起她。
在我国,主流媒体一直以来都把母亲塑造得很教科,但事实上,比起脸谱化的圣母,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始终是那些人性化的母亲形象。
《明月几时有》里的方母,一出场就很让人意外:从头到脚都是满满的烟火气,有点贪心,有点鸡贼,好面子又想占便宜,最有趣的是,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写在她脸上,跟茅盾夫人谈租房的时候,每一句话都滴水不漏,每一个眼神都是心机,每一条皱纹都在算计。
她会对女儿说“打鬼子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但她也会告诉女儿“死不重要,不要连累队友”;她嫌弃女儿瘦弱蠢笨,却又把傍身的戒指给了她去应急;她嘴上埋怨女儿不管自己,却又在接下来的每一个夜晚期盼着女儿平安回来。
她并不懂女儿为什么选择加入游击队,因为“打日本人的都是英雄好汉”,但女儿不是,她就是个小学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打到香港,她可能就跟那个李锦荣结婚了,到时候,不管家里还剩多少米,她都要拿出来在婚礼上洒掉,因为洒米喂金鸡,女儿一辈子不受欺。
她胆小怕事,却能站在日本人面前保护别人的孩子;她被严刑拷打的时候也会疼得直哭,转过身却又能笑着对别人说“没事,不疼,没有生第一胎疼”;她直到最后还在嘱咐战友:“告诉方姑,我什么都不会说的。”
她不识字,不懂很多事情,但她留给孩子的,比什么都多。
《明月几时有》讲的是家国情,或许太大太沉重,很多年轻人不屑听。
但影片上映后,所有的争议都在方母这里达成了共识。
如果说,之前提到的那几位母亲都是个案,那方母,或许是最像我们母亲的那个人。
母亲从来不是完人,早在生你的那天起,她的生命就被撕裂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她会有很多小缺点,会任性,会糊涂,会打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号擅自做出让你不开心的决定,会跟你有分歧且总不能和解,会跟你争吵但绝不会恨你……
但,无论怎样都不会妨碍她当初用生命许下的承诺,从她生下你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决定:这一世,无论怎样都会守护你,直到最后。
为母则刚,为母则强,为母则无处不在,为母则无所不能。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女人,你可以带她去看这部电影,然后记得握住她的手,让她知道,即使你们相互嫌弃,但依然愿意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