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韩国历史剧《帝国的早上》,描写了历史上唐朝对高句丽国的战争。高句丽大将渊盖苏文一路追杀唐太宗李世民,杀进唐朝都城长安,李世民被射瞎一只眼睛,还吓得当面跪地求饶,并割让长江以北的河北、山东、山西等大片土地,才换得高句丽罢兵;
2006年,韩国历史剧《渊盖苏文》,唐军围攻安市城时,又是渊盖苏文夜袭唐军,亲手射瞎李世民一只眼睛,唐军被高句丽军打得惨败,一路溃逃回国;
同年韩国另一部历史剧《大祚荣》,还是安市城之战,李世民被高句丽刺客用短刀直插腹部,差点送命,唐军一路溃逃到长城脚下,愚蠢无能的李世民叒一次被射瞎一只眼睛……
对剧情和历史完全不符合的种种质疑,这类韩国电视剧的制作组还公然表示:
【历史剧不是纪录片,故事情节可能和历史记载有所差距,拍片主要是让韩国年轻人看了产生自豪感。】——《大祚荣》导演金钟善
而真实史实又是如何?当时高句丽政权拥兵三十万,立国七百余年,占据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已经数百年。
李世民征高句丽之战,亲率兵马不过十万,却在野战连连以少胜多,斩杀高句丽军4万余人,俘虏其兵士十万人,获牛马各五万匹,并俘虏其民户六万、人口十六万,降其大将二人,裨将及酋帅子弟三千五百人,而唐军战损比微乎其微,只因为顿兵安市城这座坚城下,天气严寒,这才暂且撤军。
李世民回国后总结教训,发展海军,水陆并进,持续骚扰,令高句丽国疲于应付,元气大伤。
到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期,屡次征讨,唐军名将程名振和薛仁贵连续大败高句丽军,八十高龄的开国老将军”英国公“李勣挂帅出征,历时两年,一举功成,将高句丽犁庭扫穴,完成了李世民的未竟之志。
高句丽灭亡后,其国民一部分被唐朝内迁,为汉人同化,一部分和之前臣属他们的粟末靺鞨人合流,后来在唐玄宗时期建立了渤海国政权,并重新占据了原属高句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小部分南迁,成为三韩人建立的新罗国的臣民。
后来新罗国崩溃,三韩人王氏王族建立的王氏高丽政权,占据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高丽”二字也同样取自之之前被唐朝攻灭的“高句丽”政权,并自称为其继承国。
从宋代起,因为被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阻隔,当时中国史学家对朝鲜半岛事务不甚了解,并不清楚这两个政权实际并无直接关系,所以当王氏高丽遣使进贡后,成书于宋朝的《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便采用了他们自称的「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后,其遗民复建高丽王朝」的说法,直接将之前唐代史书里的新罗国当作空气。
之后的《宋史》更发明出「高氏高丽国主在后唐时期累奉职贡,王建继承高氏之位,取而代之」的错误史料。而之后的《元史》、《明史》皆继承了这一错误论调,将王氏高丽王朝视为之前扶余人高句丽政权的继承者。
【高丽,本扶余之别种。其国都平壤城,即汉乐浪郡之故地,……唐贞观末,太宗伐之,不能下。至总章初,高宗命李绩率军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及唐之末年,中原多事,其国遂自立君长,前王姓高氏……周显德六年,高丽遣使贡紫白水晶二千颗。】——《旧五代史》【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元年,遣使广评侍郎韩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岩来,而其国王姓名,史失不纪。至长兴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来,明宗乃拜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建,高丽大族也。】——《新五代史》
【高丽,本曰高句丽。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夫余之别种,以平壤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也累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绩力征之,遂拨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为君长。后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职贡。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贡。】——《宋史》
【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别种尝居之……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而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国至唐乾封初而国亡。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焘凡二十七王,历四百余年未始易姓.......】——《元史》
《明史》更发明出一个「高句丽被唐攻灭后,东迁朝鲜半岛;后唐时期王建取代前王族高氏,兼并新罗、百济」的错误史论。
【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明兴,王高丽者王颛。太祖即位之元年遣使赐玺书。二年送还其国流人。颛表贺,贡方物,且请封。帝遣符玺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封颛为高丽国王,赐历及锦绮......(洪武二十五年)冬,成桂闻皇太子薨,遣使表慰,并请更国号。帝命仍古号曰朝鲜。】——《明史》
而在高丽大将李成桂取代王氏王族,夺取政权后,明太祖朱元璋又应其所求,赐其”朝鲜国王“之位,将原为殷商王族箕子和燕国人卫满建立的华夏古国名”朝鲜“赐给了这个新生的三韩政权。
正是因为宋朝以后历代中国史官的疏忽,听信貌似恭顺的三韩人半岛政权一面之辞,才导致了一直持续到近现代的、对我国东北地区古政权沿革的错误认知。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包括著名史学家谭其骧版历史地图集,都将公元5世纪以后的高句丽政权,当做不属于中国的邻国政权处理,并在各类历史教科书中广泛使用。
谭其骧版隋朝地图:高句丽被处理成不同于契丹、奚的外国。
谭其骧当时提出了一个和稀泥式的主张,即「高句丽国都在丸都(今吉林集安县)时,为中国边疆政权,当5世纪后迁都平壤后,为领国政权」此说法也代表当时史学界的普遍看法。因此,「隋炀帝三征高丽」,「唐太宗亲征高丽」,「唐高宗攻灭高丽」等等说法,甚至一直到上世纪的历史科普类读物中都很常见。
【这个问题最明显的事例就是高丽。我们现在是这样办的:我们认为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的中朝国界,这是历史自然形成发展的结果。历史上的高丽最早全在鸭绿江以北,有相当长一个时期是在鸭绿江、图们江南北的,后来又发展为全在鸭绿江以南。当它在鸭绿江以北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作为中国境内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国家的,这就是始建于西汉末年,到东汉时强盛起来的高句丽,等于我们看待匈奴、突厥、南诏、大理、渤海一样。当它建都鸭绿江北岸今天的集安县境内,疆域跨有鸭绿江两岸时,我们把它的全境都作为当时中国的疆域处理。但是等到5世纪时它把首都搬到了平壤以后,就不能再把它看作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了,就得把它作为邻国处理。不仅它鸭绿江以南的领土,就是它的鸭绿江以北辽水以东的领土,也得作为邻国的领土。】——谭其骧
——然而按此谬论,不止是历史上大反派隋炀帝的对高句丽战争,就连唐太宗唐高宗的征高句丽战争,也居然成了“侵略领国的非正义战争”了,是以隋唐年间的影视剧作品为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屡屡避讳之。
还记得电视剧《贞观之治》把历史上的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改成了“亲征薛延陀”么?还有《薛仁贵传奇》的“渤辽国”(同为避讳“高句丽”)等等,
直到2015年的《武媚娘传奇》,还一定要把唐朝对高句丽战争,改成所谓的“亲征苏楼寒”,诸如此类,足令人瞠目结舌的”避讳”,并非发生在18世纪乾隆帝治下的清王朝,而是21世纪初,何其荒谬?这是那些史学家能想到的么?
而韩国人的野心,又会仅仅局限于“高句丽”而满足么?也正因中国史学界继承了长达千余年的错误认知,当韩国国力日益增强之后,其对我国东北领土的觊觎,则根本不加掩饰地表露无遗。不止是高句丽,甚至连扶余国、渤海国这些和高句丽关系密切的中国古代边疆政权,都被他们强行认作祖宗。
明明是三韩人新罗政权后裔的韩国,却数十年来一直将靺鞨人和高句丽遗民建立的渤海国,和新罗并称为他们历史上的“南北朝”,定要将鼎盛时占据了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渤海国也当做他们的祖先。
韩国人不但拍摄了大量关于高句丽、渤海国历史的电视剧,吹嘘他们如何打败中原王朝大军,占据中国东北领土的“武功”,并且种种夸张路离,不一而足,便如中国历史上一代英主李世民,就因此被多次射瞎眼睛。
而且韩国人甚至以渤海国初任国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军舰为"大祚荣号”,已经根本不是民间行为、学术讨论,而是公然政府行为,彰显其对我国东北地区赤裸裸的领土野心,甚至成为其举国一致的普遍认知。
2007年,在中国举行的亚冬会上,5名韩国短道速滑选手,在获得银牌登上领奖台后,竟公开高举「白头山是我们的」的标语,招摇于世人面前,(韩国称“长白山”为“白头山”)
因此,中国史学界这一千余年来,在高句丽问题上对国家确实是有原罪的。封建史官的道听途说,不学无术,现代史学家的妥协退让,让隋唐两朝四代雄主前赴后继的对高句丽战争,居然都从维护国家统一变成了“非正义战争”。
也正是为了维护领土主权,驳斥韩人谬论,我国从本世纪起起才开始推进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其中对古朝鲜史(箕子朝鲜、卫氏朝鲜)、高句丽和渤海史研究都是重点,并得出结论:高句丽属于中国古代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与高丽政权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高句丽与当前朝鲜、韩国政权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高句丽的主体部分已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其分支可能融入当前的朝鲜民族。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看高句丽与当前的朝鲜民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工程彻底拨乱反正,纠正了此前持续一千余年在我国东北古代政权沿革上的错误,澄清了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和扶余、渤海等政权一样,同属于我国古代东北边疆政权,和三韩人后裔的朝韩两国没有必然关系,还历史以真实本来面目,有力抵制了韩人的狼子野心。
因此,高句丽的称呼已经不止是一个史学问题,而是一个有巨大现实意义的时政问题。
在”高丽“已经被约定俗成用来称呼王氏高丽政权的现在;在"高丽“的转音【Korea】已经被全世界约定俗成用来称呼半岛上朝韩两国的当下,我们虽然不必强行替古人改书,和清朝乾隆帝修《四库全书》那样,把宋朝之前史书的”高丽“都改成”高句丽“,或者把宋朝以后史书关于”高句丽“”高丽“的段落一一纠正,但事实错误的史书段落,理当尘封起来,何以为当今之据?
历史从来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事,而是每个公众皆可畅所欲言。在知识流通爆炸的当下、少数学者引章据典垄断知识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古代史学家错了就是错了,日前竟有中国学者定要以"高丽”称呼高句丽政权,引发众多网友抨击后,引用古代历史文献为自己辩解,坚决不愿改口。对此类拒绝改悔,视大众为愚氓的学者及其支持者,只好送一句:
苟利国者,虽草民亦国士。徒善言者,虽大儒亦祸根!
如果您喜欢本文,诚挚邀请您关注狐狸的微信公众号:狐言论史(huyanls1012)。
知乎号:https://www.zhihu.com/people/mu-rong-chen-xi (狐狸晨曦)
头条号:http://toutiao.com/user/6967515018/pin/ (狐狸晨曦)
悟空问答https://www.wukong.com/user/?uid=6967515018(狐狸晨曦)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上),支持我(下),和您分享感兴趣的历史、小说、影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