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火了。总票房破
40
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
7
名。贾玲这个相声出身的胖女孩首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就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
讲真,爱看喜剧的人都能看出来,电影前半部分的笑料只算是正常发挥,穿越剧的桥段在喜剧里也并不新鲜, 沈腾、陈赫这些大众喜爱的演员性格中就自带喜感,即使不用费力演,观众看到他们就能自然的发笑。
整部电影最打动人的,脱离不开一个“真”字。没有僵硬的抖笑料或刻意的煽情, 句句戳心窝子的台词都投入了真诚的情感;娓娓道来反而更有温情。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 2016 年在节目《喜剧总动员》中创作的同名小品。如果说电影中还有“演
”
的成分,那么看着在舞台上一向都乐呵呵的贾玲真情流露,哭成个泪人,才让人明白原来喜剧除了包袱和笑料,也可以动人。
故事情节可以‘假’,但是感情假不了。有没有放入真感情,观众一看便知。
尤其是牵扯到母爱这样的主题,观众 都会不由自主地代入个人情感,想起家里那个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只求孩子健康快乐的母亲。今天,我们不聊母爱这么煽情催泪的话题,我们来聊聊《你好,李焕英》中的几位主演。
即便你不爱喜剧、不看综艺,贾玲这个名字你一定也不是第一次听到。2010 年的春晚,贾玲和白凯南表演了小品 《大话捧逗》。女相声演员本来就少见,这个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的女孩亲切感十足,那一年贾玲29岁。
虽说登上了春晚,但贾玲并非一路受好运眷顾,她是平凡家庭走出的女孩,有的是和大部分北漂人一样的心酸。
出生于湖北小城的贾玲同时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表演”和“喜剧表演(相声)
”
两个专业。招生办打电话到家乡,妈妈李焕英却因为口音,啼笑皆非的错选 成了喜剧,误打误撞的将贾玲推进了喜剧相声班。
贾玲倒也不反对。她从小就喜欢逗别人笑,是家里的开心果。能考上大学,对一个小城姑娘来说,本身就给父母争了光。
最怕不是一直没有新生活的开始,而是刚开始了新生活就收到一个不可逆转的“坏消息”。贾玲的坏消息是妈妈的意外离世。她说,“从此我的快乐,永远缺了一角”。
这件事不仅成为贾玲心中永远的痛,也让家里的生活雪上加霜。为了让贾玲继续读完书,家里卖掉了房子,姐姐贾丹也提早进入社会,帮助妹妹完成梦想。可是,在那个年代,相声本就不是个赚钱的职业,更何况还是女相声演员。“女孩子说相声就像走错了澡堂子”, 一毕业即失业的贾玲一脚踏进了这个男人的行当,想获得一席之地,又谈何容易。
毕业后的贾玲演出过中央卫视的相声大赛,也参加过《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还在比赛中打败了郭德纲,获得相声一等奖。证明了实力,但是却仍然很难改变整个职业的“性别天花板”。
在相声表演的幕后,甚至都没有女性的试衣间。“每次我都要躲到厕所里去更衣。女相声演员都是给男相声演员搭词的,永远也做不了主。“
背后是家庭的代价,前路又不知在何处,剩下的,只是眼前没完没了的生存压力。
租住在北京的小胡同里,房间一推开门就是床,能保证睡好、有东西吃、有精神出门赚钱、不要为一个月320块钱的房租发愁,生活质量根本想都不敢想。
那几年里,她跑剧组当群演、在酒吧做服务员,挣来的钱都拿去请相声编剧吃饭、聊剧本, 为自己争取一个机会,来支撑着她引以为傲的相声事业。
贾玲曾经说过:“我做相声,是有使命感的。” 但是,这条路也过于艰辛了,这就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贾玲是在走一条无从借鉴、无人走过的荆棘道路。
大部分北漂过的人回忆起自己刚来北京时的窘迫,再看看现在坚持下来的自己,靠一双手打拼、一对肩膀扛出来的生活,
想必都有话想说。这份难和当时的那份“不甘”,有过经历的人都感同身受。
惨兮兮的贾玲,也是相对幸运的。冯巩是贾玲的师傅,他心疼贾玲的生活,欣赏贾玲的才华,带着她走南闯北地参加演出。
先挣够了房租和吃饭的钱,再去更好的做创作。
大张伟曾经这样评价贾玲:“贾玲特别棒在于,她从来不把梦想只停留在梦和想, 她想到就去做。”
既然无法改变现有规则,那就来制定规则。09 年,贾玲和朋友合伙筹办的“新笑声客栈” 开业了,“酷口相声”就此诞生。
她和同伴反复打磨剧本,精炼技术,将小品与舞台戏剧表演融入在一起,呈现出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舞台。最重要的是,女性不再被相声表演置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2010年春晚《大话捧逗》就是酷口相声的代表作。随后几年贾玲接连登上春晚,牢牢抓住春晚这趟“顺风车”,获得了机会。
如今的综艺里,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接得起梗、开得起玩笑,懂得掌握分寸感,自嘲但从不自卑的贾玲。对于贾玲来说,那些也不是逗乐观众的套路
,她唯一的套路就是真诚。
她越来越红,但她依然是那个19岁走进中戏,吃过苦、碰过壁,有着弯弯笑眼, 浅浅梨涡的姑娘。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是贾晓玲对母亲说的:“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贾玲是做到了。但是,能看到贾玲这样的踏实又愿意吃苦的演员活跃在如今的大荧幕中,又何尝不是观众们的福气。
一次央视的采访,主持人问贾玲:“年轻的时候,苦吗?”贾玲笑着说:“不苦,年轻时的苦是应该的。有多少比我努力、比我付出更多的人机会没有我好。我吃的苦,老天回报给我了。”
同样吃过苦,也得到回报的,还有张小斐。就是《你好,李焕英》中饰演李焕英的张小斐。电影中的小斐,有种清风拂面般的清秀感。
一句温温柔柔的“我宝”,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这是否也是我妈妈年轻时的模样?”
张小斐凭啥“一夜之间”火了?她可不止是贾玲的闺蜜,也不是靠走后门演的女一号。
自小学舞的张小斐12岁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习舞蹈,15岁进入武警文工团,18 岁考上北电表演本科班,20岁主演电影《烽火岁月》。一路上看似顺风顺水,但是可能她自己也没想到,
一个事业上爆红的机会,让她足足等待了17年。
张小斐这一路,缺了点运气的帮助。2006年,20岁的张小斐主演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是央视正剧也有戏骨加持,但是却没能在市场上激起任何火花。
同年,她的同学杨幂,凭借《神雕侠侣》中的郭襄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资源。
2009年,张小斐本科毕业,她饥一顿饱一顿地辗转在不同的剧组试戏,但是大多数时候, 只能试上个龙套。
张小斐的同学们:杨幂凭借《宫锁心玉》彻底红了,袁姗姗也凭借《宫锁珠帘》出圈,不久后的焦俊艳在《《遇见王沥川》播出后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度。
而张小斐,依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十八线女艺人。如果是你,是会选择再坚持一下,还是放弃?张小斐的选择是:那就再试试呗。
2012 年,26岁的张小斐加入中国广播艺术团,稳定的生活之余,努力找机会演戏。同年,小斐就认识了贾玲。《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物美价廉”的张小斐成为贾玲的助演。这一演就激发出了张小斐的喜剧天分,演出了一对国产喜剧的王牌组合。
转换到喜剧跑道,跟随贾玲登上春晚小品舞台的张小斐是有了一些知名度,但是更多时候她被认为是贾玲身边一枚漂亮的“绿叶”。十几年的兢兢业业,还是没有给停滞不前的演艺事业带来任何的转机。
但是,小斐依然没有放弃演艺之路。去试镜,女制片人不客气的调侃:“你的脸上,是不是有些问题”。冬天拍爆破戏,眼睛被炸伤,一腿的伤,没有人理会。贾玲都忍不住po出微博来为她打抱不平。
2018 年,为了证明自己的演技,她鼓足勇气参加《我就是演员》,却也早早出局。作为一个不温不火的喜剧人,科班出身又怎样,没多少人把她放在眼里,经历着嘲讽和打击。
可是,张小斐明明是有实力的小品演员中最漂亮的,最漂亮的演员中最会演小品的。她努力且优秀,只是,这些年大家似乎一直都很难注意到她。
这次的《你好,李焕英》,张小斐的出圈也并不意外。厚积薄发的她等来了这一部戏是她的幸运。也终于让观众看到了她
在小品之外
的优秀。
别人红了,一堆黑料被扒,张小斐的红,倒出了这些心酸的经历。虽然每一步都走的艰难, 但所幸她都没放弃。
《你好,李焕英》让我们认识到了贾玲的厉害,也捧红了一直不温不火的张小斐。可是除了贾玲、张小霏,还有无数个演员也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走到现在,费尽千辛万苦,才被我们看到。
比如,电影中饰演车间主任的许君聪。大聪和小斐一样,也属于贾玲的团队。标志性的长脸、小胡子, 两撇八字眉,从2018年至今的几届春晚舞台上,贾玲的小品当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可能叫不上他的名字,但也一定是眼熟的。
许君聪 1984年出生在吉林的一个下岗工人之家。少年时期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一贫如洗的家境负担不起他的学费,只能退而求其次地去读了专科。
之后他边打工边读书,在20 岁那年考上南京艺术学院学习表演,追求梦想中的演艺事业。从东北到北京,没有显赫的背景和出众的颜值来做加持,许君聪这一路走得比张小斐还要苦。
大学毕业后,他拼命的寻找工作机会。白天跑组“推销自己”,晚上睡在简陋的地下室。曾经一整年因为没钱,连个肉包子都吃不起,只能躲在小房间里啃泡面。
谁能想到,这个学校里年年拿奖学金的优等生,进入社会后大多时候只能在剧组里扮演死尸。北漂第一年,他才挣了 900 块钱。
2014 年,30岁的许君聪带着女友参加《笑傲江湖》,带来一段小品表演。小品表演很成功,冯小刚更是喊话电视机前的导演们能多找许君聪拍戏,给他一些机会。(编辑想问,冯导还用得着喊话,为什么不自己上呢?)
可是结果就是:没有人在意许君聪,对于事业没有任何的改变。逆天改命这件事,说来轻巧, 做起来的心酸和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幸运的是,通过节目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之后他就转战喜剧,随后又出演了东方卫视的《生活大爆笑》。2016年,与梦想死磕了十二年的许君聪终于在32岁这年遇到了喜剧女王贾玲。
2018年的《真假老师》、2019年的《啼笑皆非》、2020年的《婆婆妈妈》、2021年的《一 波三折》,他接连在小品舞台上走了四次,成功收获了国民知名度。
你以为他只会演小品? 编辑还看过他在 2020年演的电影《中国飞侠》, 多年的北漂经历助力他把一个在大城市生活的小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腻又真实。
《你好,李焕英》里出场短短几分钟,也足够能被人记住。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没事就爱 “大搞特搞”的厂长形象。编辑就是为了再看看这个镜头,又去电影院二刷了电影(因为太精彩了)。
在演艺圈这个大染缸中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许君聪,朴实得很。
没什么流量,长相也跟当下的小鲜肉们没法比。既然没有爆红的命,那就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冲。
有演技,有能力的许君聪,值得被看到,贾玲还差许君聪一部电影。
《你好,李焕英》火了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几位演员在人前的光鲜亮丽。人们关注贾玲靠这部电影究竟挣了多少钱,张小斐微博又涨了多少粉。
就是没人关注他们今天所得到的所有灿烂,背后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胡适先生曾说过:
“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在如今的演艺圈里,多少人在寻找一条“一夜爆红”的捷径。无底线的炒绯闻、扮丑搞怪、 拍着没有营养的娱乐段子。浮躁的娱乐圈,充斥着这种赚快钱、一夜爆红的喧嚣。
他们看似是聪明人,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取流量和关注。但是,我们心底似乎会更尊重和欣赏像贾玲、张小斐、许君聪这样的“笨人”。苦呵呵的一路走来,走常人不去碰的坑,懂得沉下身子、下些“笨功夫",在日积月累中耐心等待着。
她们能成功,正是因为他们相信人生最好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纵观娱乐圈,也不乏有这样的“笨人”。比如周星驰,跑了七年龙套才历炼出一个这时代最好的“喜剧之王”;
张晋,没有主角的命那就把配角工作做到最好。摸爬滚打 20 年终靠《一代宗师》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29岁的彭于晏,为了一部戏苦练八个月,硬把自己练成专业体操运动员的身材,只为完美出演电影《翻滚吧!阿信》...
快消费时代,贾玲、张小斐、许君聪,
这些在娱乐圈能稳稳站住脚跟的“笨人”,其实都是懂得厚积才能薄发的聪明人。
时间是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心人的,沉淀一下,走的慢又怎样,他们走的每一小步都算数。
祝贺《你好,李焕英》,也希望娱乐圈能再多些像他们一样的“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