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大幕开启,让我们共同见证百年汽车产业变革,洞悉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把握其中投资机会。为此,我们精心准备,推出【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深入研究全球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及代表性公司,构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分析框架,并做系统性梳理。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目前规划
49
期报告,分为车企篇(
19
期)、行业篇(
1
期)、跨界篇(
9
期)、产业链篇(
5
期)、科技篇(
7
期)、能源篇(
4
期)、政策篇(
1
期
)、产业史篇(
2
期
)、总结篇(
1
期)
7
部分;
2020
年
8
月
17
日起,每周一更新一期(国庆、春节等假期暂停更新,自动顺延),预计持续更新时长约
1年
。
汽车逐渐从燃油车,迭代为电动车、智能电动汽车,单车芯片使用量快速增长,汽车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符合摩尔定律的新的超级移动智能终端。
芯片主战场未来将从手机转向汽车,汽车产业未来的芯片需求量将是手机产业的
10
倍以上。手机年销量是汽车的
10
倍以上(
2020
年全球手机与汽车年销量分别为
12.6
亿部与
0.78
亿辆),但汽车单车平均售价是手机的
100
倍量级(假设汽车与手机平均售价分别为
10
万元与
0.1
万元),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芯片在整车的重要性与价值量将大幅提升。
智能电动汽车将是中国芯片产业军团实现全面崛起的绝佳机遇期。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过去
10
年高速发展,国家产业政策与产业基金的持续大力支持,中国芯片国产化已有相当不错的产业基础;全球性的行业缺芯危机,表明当下的全球芯片产业生态仍以手机为主,汽车产业需要逐步建立并掌握属于自身的芯片产业生态;中国本土智能电动汽车整车企业与品牌将在全球崛起,从产业链的自主安全可控、国产替代角度看,国内芯片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并实现全面崛起。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推动汽车产业变革,汽车芯片重要性凸显。
新能源、车联网、自动驾驶成为汽车产业核心发展方向,汽车芯片可实现传感器、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也是车联网、自动驾驶普及的基石。
汽车内各种零件与系统离不开芯片,芯片主导各类半导体协同工作。
汽车半导体分为模拟芯片、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分离器件、微控制芯片、光学器件、传感器、执行器七类。根据搜狐汽车研究室数据,平均每辆汽车搭载约
1,600
个半导体,分布在汽车各设备与系统。汽车芯片主导各类半导体协同工作,主要汽车芯片有逻辑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微控制器
MCU
、图像传感芯片、显示驱动芯片等。
汽车芯片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环境感知、决策控制、网络通信、人机交互、电力电气。环境感知:
汽车感知主要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实现,传感器内集成多种芯片,将光线、距离、速度、方位等信息,转变成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信号。
决策控制:
MCU
主要负责数据量较小的计算与控制工作;受车辆运算数据量高速增长推动,
CPU
中央处理器、
GPU
图形处理器、
NPU
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等通用计算芯片,及
AISC
专用芯片、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专用芯片,被用作车载芯片,
实现大规模数据运算。
网络通信:
传统总线传输控制,蓝牙、
WIFI
等车载设备,需要对应的数据传输与信号收发芯片,移动网络与车联网通信普及,带动相关芯片业发展。
人机交互:
车内语音识别、数字仪表、大屏交互等数字功能,需要集成
AI
能力的系统级芯片
SoC
。
电力电气:
MOSFET
金氧半场效应晶体管、
IGBT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功率半导体芯片,主要控制车上电能高效转换。
汽车芯片行业重点关注汽车内负责计算与控制的芯片,可分为功能芯片与主控芯片。
功能芯片指各功能部件控制器中,负责具体控制功能的微控制器
MCU
,
MCU
承担设备内多种数据处理诊断与运算。随着汽车线控系统复杂度提升与
更多先进功能
普及,控制代码行数增加,对
MCU
计算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汽车
MCU
应用从
8
位、
16
位芯片向
32
位演进,同时
MCU
处理器对安全与可拓展性要求越来越高。
主控芯片指在智能座舱控制器、自动驾驶控制器等关键控制器中,承担核心处理运算任务的系统级芯片
SoC
。主控芯片按应用主要可分为车载
SoC
系统级芯片
(车机芯片)
与车控
SoC
系统级芯片
(自动驾驶芯片)
,内部集成
CPU
、
GPU
、
NPU
等系列运算单元。主控芯片在汽车计算中拥有核心地位与极高技术水平要求,受传统汽车芯片厂商及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厂商追捧,迎来技术与产业发展风口。
MCU
使用量持续增长,在汽车芯片中占比大。
汽车产业发展早期,需要实现的控制功能少,一般新增
1
个功能,对应新增
1
个
ECU
电子控制单元,形成典型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随着控制功能增加,汽车上
ECU
数量持续增长,每个
ECU
控制不同功能,
MCU
芯片嵌入在
ECU
中作为运算大脑。
ECU
由输入处理电路、
MCU
微处理器、输出处理电路、系统通信电路、电源电路组成。
ECU
输入电路接受传感器与其它装置输入信号,经过输入处理后,传递至
MCU
进行运算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数据送至输出电路,驱动相应元件工作。
根据电子制造市场研究公司
iSuppli
数据,按汽车使用芯片数量计算,
MCU
芯片约占
30%
。根据
IC Insights
数据,全球车用
MCU
销售额
2020
年近
65
亿美元,预计
2023
年达
81
亿美元,
3
年涨幅
24.6%
。
汽车芯片不同于一般消费类产品芯片,性能要求更严格。
汽车芯片在工作环境、运行稳定性、可靠性、供应周期等都有严格要求,远超消费类产品芯片的技术工艺。
受疫情、生产工艺、自然灾害影响,汽车芯片供需严重失衡。
受新冠疫情影响,大部分车企对汽车市场预期较差,芯片供应商一般提前
6~12
个月规划产能,导致其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疫情限制消费者外出,带动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火爆,刺激消费电子芯片需求增长,芯片代工厂下调汽车芯片产能,转向消费电子芯片。汽车芯片使用传统
8
英寸晶圆制造,芯片代工厂积极转向
12
英寸晶圆,供需进一步失衡。汽车芯片巨头恩智浦
、英飞凌
、瑞萨等部分工厂,
2021
年
Q1
因地震、极寒、火灾等原因停产,导致汽车芯片供应更加紧张。
汽车芯片短缺造成车企减产,预计影响将持续至
2021
年底。
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全球信息提供商
HIS Markit
在
2021
年
2
月
16
日表示,预计
2021
年
Q1
全球减产近
100
万辆汽车,较此前
2
月初预期减产
67
万辆大幅上升。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
2020
年
12
月表示,汽车芯片市场所需额外供应量需要
6~9
个月才能实现,潜在供应瓶颈预计将持续到
2021
年末期。
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商业研选付费专题报告,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商业研选优惠组合
大礼包,
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研选推荐:
“智能电动汽车第一季+头号玩家第一季”优惠组合+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头号玩家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科技体育系列报告合集
+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车企篇+行业篇合集
+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IPO
观察第一季
+
IPO
观察第二季
”优惠组合+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IPO
观察第一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
IPO
观察第二季+六合年度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