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非典发生时,我 22 岁,当时以一位心理学工作者的身份,第一时间发起一些课题,被媒体报道。
相关成果,收录在两位心理学家的著作中。
一位是现在担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的王登峰老师主编的《用心战“非典”》一书,参见:
阳志平, 王薇, 曾细花. 非典时期大众社会心理调查报告[M] 用心战“非典”, 王登峰, 石铁,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一位是现在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监事长的时勘老师的论文,参见:
时勘. (2003). 我国灾难事件和重大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研究思考. 管理评论, 15(4), 18–22.
这篇论文,今天来看,对各级政府参考价值不低。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17 年了,
期待国家级别的社会心理预警系统,尽快建设完毕。
论文全文,我放在个人网站上了,感兴趣的读者可读,参见:
https://drive.weixin.qq.com/s?k=APIAhQc2ABADHGigBzAHcAWwZZAH0
当时拿到的数据很多,所以这次事件发生时,我预感不太好,第一时间在几个微信群发出预警信息了。
之后事态演化,大家都知道了。如今这个紧要关头,再来追究责任,于事无补。
现在,更重要的是改变可以改变的变量。
那么,个人最可以改变的是什么?
——提高预防意识与卫生习惯,
给家人
采购相关物资,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些我采购的物品,供参考。申明:
本人不为任何厂家背书,也不承担任何售后责任,仅站在用户角度,整理一些目前在用的产品而已。
基础版
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测量精确但使用麻烦。而家里或公司里总是避免不了人来人往。建议采购耳温枪。测量体温速度更快。
这是我采购的耳温枪:
京东网址:https://item.jd.com/100005163573.html
以前用的耳温枪总是需要换耳套,
鱼跃这款新品无需换耳套,测量更快。更合适有小宝宝的家庭。
口罩
推荐一次性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者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大于等于 95% 的口罩(如:N95、KN95、DS2、FFP2 等)。
这是我采购的霍尼韦尔 H950V口罩:
京东网址:https://item.jd.com/1306182.html
以及3M 9501V 与 3M 9502V。
3M 9501V的京东网址:https://item.jd.com/5921142.html
3M 9502V的京东网址:https://item.jd.com/1835968.html
在购买口罩时,务必检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GB2626-2006 KN95 字样。
如果你无法购买到以上规格的口罩,买其他口罩,戴总比不戴好;如果你什么口罩都买不到,那么,网上也有很多教程教你如何自制口罩。同时,提醒你要正确佩戴,一次性口罩不要重复使用,取下一次性口罩后,也请立即丢弃并立即洗手。
免洗洗手液
免洗洗手液更便携、更合适家用。这是我采购的免洗洗手液:
京东网址:https://item.jd.com/28411032975.html
体温计+口罩+免洗洗手液是家中与公司日常必备,这些设备我一般是几个月添置一轮,所以库存充裕。注意口罩购买时间。
如果你类似我一样,家中库存充裕,建议给外地亲友快递一批或者捐给相关部门。
在中国非一线城市的亲友们掌握的信息比你想象的还要少。
加强版
基础版是建议所有读者,家中常备。
加强版就不一定了,根据自己情况看着采用。
我是家有宝宝,所以平时重视防范。总结一些日常家中消毒经验与设备,供大家参考。
1、84 消毒液:用于每周拖地。拖地完毕后务必通风。
2、空气消毒液:用于喷洒。
3、洁厕灵:用于卫生间消毒。
4、滴露:用于衣物消毒。
5、紫外线消毒灯:更精准、更大面积的空气消毒。
6、母婴消毒液:如果家里有新生儿,用于玩具、爬垫等消毒。
7、免洗洗手液:随身携带。
8、医用酒精。75%浓度。
9、空气净化器。用于日常空气净化。
10、新风系统。用于全屋换气。
其中,采购与使用不太容易出错的是 84 消毒液、洁厕灵、滴露、酒精。
一般家庭较少使用的是:紫外线消毒灯与新风系统。现在分别重点说一下。
这是我采购的紫外线消毒灯:
京东网址:https://item.jd.com/4744312.html
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但需要正确使用,且要选择资质齐全的厂家,选用质量过硬的产品,详细了解安装、使用方法,否则会有危害。
重点提醒!人和动植物须离开现场,且不能直视紫外线灯源。使用结束后,还要通风 30 分钟。
新风系统,十多年前我开始安装时,那时北京家庭普遍没这意识。
如今应该是标配了。当年我安装的是松下的全热型。如今,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壁挂式的新风系统,比如小米等等。具体细节不再累述。
这是松下全热型装后效果,随手从家里拍了几张:
控制面板:
换气孔:
报告摘要
附录是我在十七年前做的一个研究的报告摘要。供所有读者参考。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结论:
1、非典时期,人们的应对方式可以分成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大类,主要包括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求助和解决问题六种。按照这些应对方式的积极有效程度,可排出以下的关系序列: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求助→解决问题,其有效性是依次递增的。
2、影响人们在非典时期的应对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三种社会支持形式。
3、人们在非典时期,获得的社会支持(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越多,就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
最后,祝各位读者新春愉快,平安喜乐,心流常在!
阳志平
2020-1-24
附录:“非典”时期大众心理行为调查
阳志平①,王薇②,曾细花③
一、调查背景
自从2002年11月在广东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以来,疫情迅速从广东向北京和全国各地蔓延。“非典”的流行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恐慌情绪。因为“非典”流行和一般灾难如地震、水灾、空难等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非典”涉及的人群面广,且人们在生活中很难分辨谁是“非典”病毒携带者。加之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而会使人感到无处躲藏、无力应对。“非典”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的生活事件,它比其他灾难性事件更让人们感到紧张和恐惧,对人们造成极大的压力,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行为的反应(应激反应,如恐慌、不敢出门、盲目消毒、失望、恐惧、易怒、攻击行为和过于乐观、放弃等)。
面对“非典”这一应激源,人们采用的不同应对方式将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心理学界通常将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负面影响、维持心理平衡所做出的认知和行为努力过程称为应对。良好的应对方式将有助于人们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抵抗疾病的侵袭。而不良的应对方式将会使人难以摆脱压力,出现各种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不良反应。
应对方式主要包括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求助和解决问题六种。
-
退避是指当人们在遭受重大挫折时,通过烟酒来缓解、转移情绪,或采取发脾气、冲动伤人或自伤等行为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表现为依赖他人或完全消极被动地承受破坏性事件。
-
幻想是指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无力处理时,便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脱离现实,在幻想中处理心理上的纷扰,让欲望得到满足。
-
自责是指有的人在面对从未经历过的突发性事件时,由于其内在的不正确归因,经常会责备自己或对自我产生负面的评价。
-
合理化是指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达不到某一目的时,给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加以解释(或谓之“阿Q精神”)。
虽然这些理由往往不正确,但却能以这些理由说服自己,避免精神上的苦恼。
-
求助指能够主动负起成人的责任及由此而带来的恐惧与不安,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主动向他人或通过其他渠道寻求帮助。
-
解决问题即有意识地寻求、累积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信息和资源,包括如何动用家庭及社会环境支持系统来消除不确定性并调整消极心态。
按照这些应对方式的积极有效程度,可排出以下的关系序列: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求助→解决问题,其有效性是依次递增的。
影响应对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三种社会支持形式。
-
情感支持即亲人、朋友或同事对自己的关心,会让人生发出一种特殊的、浓厚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支持对缓解紧张、焦虑和抑郁非常有效。
-
信息支持是指当人们认识到压力源已经对自己构成一种威胁或挑战时,就会采取诸如劝告或指导、建议、指导和咨询等应对策略,通过寻求信息和支持以缓解心理压力。
-
物质支持指通过提供一些实物,如生活物品和药品来为人们战胜应激事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
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我们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时间开始于2003年4月27日上午9点,本研究报告的数据截止日期为2003年4月29日上午9点,共有296人参加调查,其中有效样本量为209,占总参加人数71%。参加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24岁。
由于我们的经费以及时间的限制,被调查者主要来自北京市与广东省两个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因此这次调查的结论有所偏差,请阅读的时候注意。
2. 社会大众对“非典”的心理反应
(1) 大多数的人对“非典”的关注程度较高(55%),另外有37%的人非常关注“非典”,8%的人则不是很关注(见图1)。
(2)
人们最关心的“非典”信息依次为:“非典”的研究进展(17%),关心自己的周围有无患者(14%),“非典”疑似、死亡等情况(12%),“非典”的预防措施(12%),国际上对“非典”的研究报道(11%),“非典”在自己家乡的情况(10%),国际上对我国“非典”情况的报道(9%),停课、放假等消息(7%),官方消息(4%),采购消息(4%)。
(3)
人们关于“非典”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方面:最重要的信息渠道是网站方面的报道(22%),其次是电视(18%),同学和同事(14%),报纸杂志(12%),学校或公司通知(9%),父母亲属(6%),广播(5%),政府通知(4%),老师和领导(4%),手机短信(3%),其他人和社区通知(2%)。
(4) 大多数的人(72%)认为自己对“非典”的了解程度比较高,18%的人觉得自己对“非典”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仅有10%的人自认为非常了解“非典”(见图2)。
3.“非典”对大众生活的影响
(1)总体来说,有半数的人(52%)认为“非典”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另有36%的人认为“非典”对他们的生活影响较大。而两种极端情况—毫无影响和影响甚大的百分率都很小,分别为4%和8%(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