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闻哥
轻幽默,爱搞怪的新闻哥,希望你们喜欢我提供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集装箱里,一群新农人迷上了种菜 ·  2 天前  
徐州新闻  ·  这类快递,千万别收! ·  4 天前  
徐州新闻  ·  这类快递,千万别收! ·  4 天前  
澎湃新闻  ·  “80后”地级市政府“一把手”,升至9人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闻哥

爱恋依,爱恋依,为我们讲《西游记》的人走了,我会想念她

新闻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7 19:57

正文

央视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去世了,享年88岁,这是今天最让哥震惊的新闻,开始以为是谣传,等到新闻被证实,竟一时手足无措。


杨洁导演是哥真心敬佩的老艺术家,去年帮许镜清老先生众筹西游音乐会的时候,哥还提到能否采访杨洁导演。许老说杨导这些年身体不好不能出门,如果我们坚持,可以登门,一众晚辈实在不忍打扰,只希望杨洁导演好好休养,没想到如今再无机会。



哥很想当面对杨导说一声:谢谢。


哥作为八零后,杨导的《西游记》撑起了哥童年记忆的半边天。从1982年春节开机,1983年开始边拍边播,《西游记》至今霸屏30多年,播放了3000多次创中国电视剧重播之最,放眼当今,谁能与之比肩?



如今每年寒暑假,当“丢丢丢…登登等凳,凳等等凳”响起时,家里的晚辈小孩还会安稳坐在电视前等着看猴子。如今它依旧流行,一如既往感动着一波波成长的孩子。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很难想象,这一切如果没有杨洁导演的才华与毅力,《西游记》会被拍成什么样。



80年代初,一直在拍戏曲的杨洁导演心生退意,万幸央视新来的台长找到她,让杨洁先别走等他三个月。后来台里领导钦定杨洁拍《西游记》,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杨洁回应只要给钱就能拍。杨导回忆,接拍前倍感荣耀,接手后苦海无边。



西游电视版出来之前,戏曲、话剧等不同版本的西游已经出现了。作为内地第一部神话电视剧,杨洁决定要拍一部真人在实景中表演的西游记,这样的难度堪比唐三藏西天取经。不像今天的鲜肉剧,靠抠屏都能凑出几十集,老版西游开拍前,杨洁率领团队两个多月里跑了六七十个景点,最后确定了拍摄的基本路线。傲来国选在了北戴河,灵台方寸山选在了四川青城,白骨洞在张家界,女儿国在拙政园,火焰山在吐鲁番,同一集中的芭蕉洞却又到了桂林七星岩……



九华山、张家界现在名头响当当,在旅游业还没兴起的年代,很多地方都没有开发,成百上千号人翻山越岭顶风冒雪,只为了拍摄与小说中相应的景色。




虽然背后有行政资源支持,但剧组就算地主也没余粮。杨导说当时大家的条件都非常苦,馒头咸菜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却乐在其中,偶尔每人多几毛钱补助或加餐两瓶啤酒,全剧组都会欢天喜地。



最让哥大跌眼镜的是,整个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一位摄影师,拍一个镜头就要好几个人跟着呼啦啦一起往前跑。



可就算这样,关于《西游记》的流言蜚语也没有断过。《西游记》整整拍了六年,到了1986年春节才连续播出了十一集,1988年春节才将全部的25集连播。当时央视的安排是,西游记前十一集已经播出过,算是重播节目不能放在黄金时间,就把他放在了九点半之后。许多观众对播出时间不满,提出抗议:


你们有什么好节目?你们不知道我们等《西游记》等了多久 


其实这部剧拍六年,还有后方“穿小鞋”的原因。有央视领导去日本考察后批评杨洁,看人家日本拍的多快。杨洁说要有他们五六台摄像机的条件,我拍得比他们还快!



更多的闲言碎语接踵而来,“国家不该拿这么多的钱让她去游山玩水!”“怎么还跑到泰国、印度去拍了?国内没玩儿够,又跑国外玩儿去了?”甚至调查组都跑到前线实地调查,结果是剧组真的苦,应该多给点钱买设备,可惜回到北京后,调查组的建议也被否了,而且在三百万制作费用完之后,央视就不再给钱了。杨洁只能四处筹款,幸好得到剧中蜈蚣精的帮助,从铁道部筹来了一笔钱,可惜还是有五集因为资金不够而被砍掉。



对这些杨洁说“我从来没想过放弃。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敢问路在何方?在脚下!还得继续走下去。一定要把它拍成,我要证实我自己。



除了钱,杨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来自体制的拖后腿。许镜清老先生回忆,自己在片头曲尝试了外国电音,就是我们听到的“丢丢丢”。央视领导专门开会要求撤掉作曲。得知此事后,杨洁直接顶了回去,“如果艺术上让我负责的话,那么这个事情你就不要管,如果说艺术上你不要我来负责的话,那么好,我拍完了片子之后,我交给你去剪接,交给你去做后期,我全都不管了”她还特意强调“我是《西游记》的导演,应该对全剧的艺术负责。领导相信我能拍好这部戏才用我。既然由我负责,就请不要干预!”



许老说,这个表态是很厉害的,我都是听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杨洁不就是给领导拽脸皮吗?所以杨洁后来回到台里以后,领导见了她,只说了一句话,哎呀,杨洁你咋这么厉害。



就是凭着这一股狠劲,杨导的《西游记》火了,或许同样因为执拗的性格,带来了日后的一场恩怨。



在《西游记》刚播出后的十年,杨导基本不看,那是她心中的痛。归结原因,就是那句“同患难易,共富贵难”。热播之后社会各界邀请剧组演员去演出,叫做“走穴”,在当时能给演员带来很可观的收益。而杨洁没有意识到,电视剧拍完之后她对演员的约束力一下子就蒸发了,曾经的权威江河日下。


一次应新加坡之邀,剧组筹备了一个“出国演出组”,排练一些西游相关的节目,有师徒四人和一些演员。



名与利之下,为节目组遮风挡雨的人成了局外人。


(出自《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最后杨洁导演与许镜清未能参加新加坡之行,播出后的恩怨十年,杨导没看过《西游记》。蒋大为聊起这场恩怨,心中也是愤愤不平。



这一次时间又消弭了一切恩怨,将近十六年后,曾经的当事者冰释前嫌。2004年,《艺术人生》里西游剧组重聚,或许是节目组特意安排,导演最后出场。看到憔悴瘦削的杨导,师徒们集体起立欢迎。



那天,杨导说了意味深长的话,六小龄童台下作揖。



之后参加《鲁豫有约》,导演、摄像和主演们同时登台,面对名利场中摸爬一圈的师徒们,杨导更显从容,而《西游记》终于再次成为她的骄傲。



在哥看来,舞台上虽然讲得是取经故事,但故事之外,他们所有人又何尝不是经历各自的坎坷磨难,犹如取经路,不到生命尾声就难以堪破人生这一场大梦。看到采访中晚年的杨洁导演,哥似乎能感觉到她岁月洗练之后的顿悟,一代大师,执念于作品,追求纯粹,但名利的恩怨早已云烟四散,有的只是那颗对艺术的赤子之心。



杨导的故事太多,这里再多的篇幅也讲不完。哥敬爱的大师已去,心中缅怀,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