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家长带着小孩参加活动。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图)
全文共
1464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美国教育协会(NEA)曾经颁布过一条指导原则,即:美国中小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其年级数与10的乘积。比如,一年级小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应该最多花10分钟做完;二年级最多花20分钟。十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中一年级)的家庭作业,应该至多100分钟做完。
然而这终究是个不可实现的理想,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周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从1981年的2小时38分钟,增加到2004年的3小时58分钟。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2007年的统计显示,美国中学生当年每天的作业时间高达6.8个小时。
6.8个小时?下午3点就放学的美国高中,在国人眼中简直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为什么也搞起了这种题海战术?
我们不妨把自己代入到一个美国家长的视角来看问题。听多了来自中国一线城市家长们关于“学区房”“择校费”的抱怨与吐槽,美国第一大都市纽约的家长是如何处理孩子上学问题的呢?
首先,你会搜到一个叫做“School Digger”的网站,这上边有纽约2364所小学的排名。然后你会发现排在第一名的“Anderson School”已经连续多年霸榜。不错,仔细看看,诶!这个学校的学区怎么那么大,几乎覆盖了整个纽约市区?
这所学校,就是所谓的“gifted and talented school”,根据纽约教育局的官方中文翻译,称为“资优校”。这种学校不是划片就近入学,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全市的顶尖高手。全纽约市这样的学校只有5所。
资优考试包含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两种考试,全面考查了孩子的数字处理、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不简单。而只有考到97分,才有资格报名那些“全市统考”的牛校,是不是有点可怕?
更可怕的是,由于高手太多,竞争过于激烈,常常是“那些考了99分的孩子还没安排完,入学名额已经被99分的孩子填满了”。
▲
2016年纽约市资优课程录取总表(李伯根/图)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理解,为什么2009年美国会上映一部名为《无处比赛》的纪录片,该片展示了那些不堪忍受巨大学习压力,被迫自杀,或是考试作弊的学生。
美国教育从平均程度上来看的确不如东方国家这样压迫而机械。然而美国有两类学校,旨在为“天才”和那些“希望改变命运”的孩子提供更多可能性。
比如天才。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中全国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就是典型的为天才服务的学校: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长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在这个学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你得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以便有精神熬夜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