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深焦DeepFocus有幸再次受到FIRST青年电影展组委会的邀请,连续第二年成为战略合作自媒体,在为期一周的电影节中,深焦DeepFocus前方小分工马不停蹄观影、采访,并和青年影人进行了亲密的交流。
以下是此次深焦DeepFocus小分队在西宁观看的所有影片的汇总打分。在此感谢所有小伙伴的辛勤耕耘!
今年代表深焦DeepFocus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的影评人有(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全钲子、柴路得、车小爷、九只猫、DZolan、Yoyo、Irene、Pony、楚翘、佳含、柳莺
导演: 泰勒·谢里丹
编剧: 泰勒·谢里丹
主演: 杰瑞米·雷纳 / 伊丽莎白·奥尔森 / 乔·博恩瑟 / 茱莉亚·琼斯 / 凯尔西·周
类型: 动作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泰里丹剧本基础不错,比较模糊的是导演究竟想展现被害女孩的的坚韧与求生意志,还是鹰眼的万事清醒、司法裁判的英雄角色。不差钱的航拍车队有点多余吧,枪战情绪张力够了调度不足。总体结构完整、工整扎实,也稳中偏平了一点。
泰勒谢里丹用冷冽的色彩、动感的镜头、以真实为基础的悬疑剧情完成了一个并不稚嫩的处女作,影片中也带有《赴汤蹈火》的西部片色彩,只不过将漫天黄沙变成了茫茫白雪。但影片前半段叙事过于平淡,在动作戏与感情戏连接和过度上太过僵硬,许多应该深入到情节却被略过。
看的是难解的删节版。几处跳脱,无头无脑。爱情线如鸡肋,案件本身的“谜”之气质不可持续,自问自答太过容易。
不太新颖的心底带伤的大叔+菜鸟女主的组合,整个故事有点落入俗套但整体而言还是工整扎实。揭秘那段戏拍的相当精彩,反映出的社会现实的选题也不错,无论是生活问题的选择还是人性的表现亦或是女性坚强和弱者共存的展现。但讲理的地方略略生硬反而使其煽情效果有所降低。不知是否删减原因剪辑显得跳脱突兀。
导演: 忻钰坤
编剧: 忻钰坤
主演: 宋洋 / 姜武 / 袁文康 / 谭卓 / 王梓尘 /
类型: 动作 / 悬疑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119分钟
宋洋是一路从徐皓峰那里打过来的吧,姜武吃番茄吃肉从头吃到尾,执着于拍这么多的牛羊肉切片是想将欲望外化么;失语父亲寻孩子的故事加在西部片的背景里,我猜应该很多人喜欢。
相比《心迷宫》少了精妙的结构设计,但在电影语言、画面设计上有很大进步,电影中运用饲养羊、杀羊和吃羊肉来表现人物之间的阶级和欲望,前部分在不断铺垫在最后爆发出来。矿场里的一脚飞踹充满韩国电影影子,将这个故事放在韩国也绝对没有违和感,男主角可以让李政宰河正宇郑雨盛来演。(ps:电影男主很像他们三个结合体哦)
非常生猛,虽看得出有模仿的痕迹,但是中国类型片一个很好的开始。养羊、杀羊、吃羊象征着不同阶级的人群,这个隐喻很妙。故事越到后面越渐入佳境,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节奏上可能还需打磨一下,总体来说是一部可看之作。
川流之岛
The River That
All Flow By
(2016)
导演: 詹京霖
主演: 尹馨 / 郑人硕 / 蔡祥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4-29(台湾)
片长: 97分钟
一如短片《状况排除》,詹京霖再次对准底层与议题做连结,甚至将台湾社会现况尽现,利用金钱与权益来阐述当中的矛盾与挣扎。影片调性看似忧郁、了无希望,但却又让这环境来得更为真实。从题材选用到演员掌握,《川流之岛》显现詹京霖对于长片的调度,尤其尹馨的表演十分出色精湛,将这份无可奈何,却又被迫流动的灵魂表现得更为孤寂。当生存没有逃脱的办法,只能被社会夹击、被周遭冷语,就像结尾一样,最终再次成为进退两难的底层牺牲品。
作为电视电影,扎实得超过预期。猥琐得可爱的男主角,让绝望变得动人。很多方面可以和《分贝人生》比对观看:单身母亲和青春期儿子,底层的唇齿相依,人物的丰沛流动性。喜欢结局。
戏剧性反反复复地走上神坛又跌落,似乎情绪外放就注定只能是八点档电视剧,我想不是的。戏剧性被两位主演演绎到自然可信,映照社会环境同样不显刻意。看惯了性冷淡摇晃文艺长镜头,这样成色的热烈影像难能可贵。不论岛是否消磨坍塌,鱼是否殒命半途,激流过后终会归于平静的庸常。
女主就像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座孤岛,身边人来人往却没有人停下脚步。影片中每一个都在用自身去寻找爱是什么,可最后观众也没有找到答案,只能看到的是玛丽苏的对话和错位的性关系,而且从剧情内容上更像是一部“台剧”。
导演: 周子陽
编剧: 周子陽
主演: 涂们 / 王超北 / 阿拉腾乌拉 / 伊丹纳 / 王铭硕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内蒙古方言
周子陽的聚焦與關懷有力,從綁架事件為始,建構一個頑固自私的難搞老頭形象,可與去年《喜喪》對照,一個只顧自己,一個成全他人,都在背人凝視下看出他們與彼身家庭的關係。導演將鄂爾多斯的鬼城、動物超現實隱喻與主角結合,呈現出與全世界作對,最終卻找不到任何依靠的孤獨無奈。即使已感到後悔,一切早已為時已晚。尤其大量跟人鏡頭,逐漸特寫老爺的臉龐,淺淺一笑,透露悲哀之情,而男主角涂們的「本色」演出值得贏一座獎。不過,就電影而言,技法上仍些許平庸,剪輯或許能再帶動劇情張力,才不會過於流俗。
鬼城“老炮儿”?鄂尔多斯版“老无所依”?类似人之晚年不堪映照城市破碎命运的故事还可以持续书写。空间的利用有些许历史能见度,手持摄影加超现实动物意象,凛冽奇诡的风格尚在形成中。临近结尾处总是有些古怪的刻意了。近两年的”内蒙古“序列,加上张大磊,让人欣喜。
我一直在思考,其实一部电影就像一种自然现象,明月无情,浓雾冷酷。即使多么引人伤感,不过是人类自作多情。诚然从看似反传统的线索和结局来看,《老兽》有它的意义,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多少冷冽的真实,都不一定可以和它是一部出色的电影划等号。镜头语言单调,节奏混乱,和不合时宜的煽情都是问题。所有指向所谓深刻的细节都绵软无力,证明深刻只是巧合。宋雨喆配乐也救不了。
故事令人难受,太过啰嗦,原以为自杀结尾能拉回一点却还是失望。
人物不够立体的刻画让观众对主角的理解减弱,从而弱化了老一辈和新一辈之间隔阂和矛盾,冗长的剧情将结尾的震撼与感动变成被碾碎的安眠药一样消失在影片中。
导演: 蔡成杰
编剧: 蔡成杰
主演: 田天 / 温新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140分钟
中国本土版“女巫“戏,驱魔与正义、民间信仰黑洞的荒诞寓言。立意和摄影均玩得漂亮,节奏掌控稍欠火候。开场奇葩的主观视角,考究的构图、色彩和画幅,环境声、“哑”与画外空间的巧用,长镜头、大全景和深焦,时常一场一镜,作者意识明晰——在当代“慢电影”序列中贡献了带着仙气儿的想象力,让北方雪景与乡村人性奇观自如交织。
開場鏡頭令人驚艷,玩轉黑白彩色,偶有點綴燭光,又帶點幻想性的悲歌,三段故事也讓人性越顯越真。縱使故事設定巧妙,以中國式東北荒涼寓言,開啟一場人性顛覆的辯證,看似是單向性的荒誕騙局,在最後形成了顯現愚昧的雙向性悲歌。但在形式大於故事上,《小寡婦成仙記》的震撼效果也全被形式給消磨,大量空拍,遠方鏡頭,堆疊起來都不比第一場第一人稱主觀來的深刻。開了一個好頭,卻沒能在簡潔有力的片長,撐起一個好故事。
打倒自己的只有自己,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东方叙事和魔幻现实主义交织下的向善之旅。罪与罚,善与恶,信仰与救赎,观照自我与重构自我。开场固定镜头,一场一镜,质朴的拍摄和最初的审美展现了荒诞的魅力所在。不猎奇,不生猛,用荒诞消解严肃。感谢蔡成杰导演带给我们一剂反类型化的治愈和审判心理良药。
中国混杂民间信仰的影像表达,漫不经心的荒诞来自本身就令人发笑的生活本身。黑白彩色的交替使用丰富视觉性和趣味性。一部气质奇怪的慢速电影,导演说想要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走神”,继而拒绝盖棺定论,他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两天看片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内新导演们在基本功上都出了问题,无法有效的完成叙事,而是追求所谓的“画面”,尤其是对一场场戏的处理上,都无法融合进入最开始好的想法和故事中,刻意地要装出大师的样子。此片能够看出还在雏型的时候,故事桥段和台词设计上都很用心,也有人拿它当作今年的《中邪》,可是在叙事有效性上和《中邪》还是差多了,除非你是横空出世的天才大师,否则还是踏踏心心的先从讲好一个故事开始吧。
导演: 徐胜永
编剧: 徐胜永
主演: 大个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74分钟
看上去是观照群演生存境遇的粗糙同题作文。试图映射整个北京“地上是黄金,地下是尸骸”却浅尝辄止,以“话痨”的形式自说自话,更难超越前人之作。值得玩味的细节俯拾皆是,可惜精简与调配的控制力严重不足。
原本以为是一部群演打拼血泪史,没想到是长达三小时的流氓无产阶级生活小传。前半部以群像形式呈现社会边缘人游离的生活,后半部深入聚焦个体生命经验的空洞。通过一部制作相对粗糙,手法无比纪实的影片,导演全方位对纪录片制作方式、呈现样态和拍摄者是否应有(或应该呈现价值判断)提出了自己的路径,不失为一次充满勇气的尝试。镜头的在场为这些试图进入影视行业的底层提供了最后表演与狂欢的舞台,但影片却也似乎因为太过贴近被拍摄者而呈现出和他们相似的游离状态,不太适宜的长度虽然勾勒了人物,却没有做到更深入的环境呈现与心态剖析。面对冗杂的第一人称陈述,重复感强烈的素材拼接,作为观众的我迷失在自己无所适从的情绪中。对于影片中这群打着自由名号无所事事的“寄生虫”,是同情,愤怒还是无奈,一切都显得开放,或者说模糊。
笨鸟
The Foolish Bird
(2017)
导演: 黄骥 / 大塚龙治
编剧: 黄骥 / 大塚龙治
主演: 姚红贵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118分钟
少女力真是一个太过贴切的次来形容红贵在片中隐忍有力又透着似懂非懂的表演。处理农村题材的影片那么多,这一部敏锐地挠到了通常被避开或刻意回避的少女性体验,又难得地做到不窥视,不奇情,踏踏实实用镜头语言讲故事。
南京南
Mix of Oil and Water
(2017)
导演: 张文龙
编剧: 张文龙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118分钟
正如循环往复的片名,导演对于大学青春时光绵延的情感也似乎永不终结。也许正基于此,他选这种此一自反自反再自反的形式,为自己写下“青春的墓志铭”。形式上的灵光一现被学生作业气息浓重的摄影、表演严重拖累。情感的不节制也成为影片无法掩盖的硬伤。
一部学生毕业微电影+导演阐述+花絮镜头组成的长片,女主的表演方式就是不断捋刘海,而导演只是一味的在拍自己个人生活,影片太多私人情绪的堆砌让观影过程很想快点结束。
强尼·凯克
Missing Johnny
(2017)
导演: 黄熙
编剧: 黄熙
主演: 柯宇纶 / 瑞玛席丹 / 黄远 / 张国柱 / 高捷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105分钟
完成度很高的处女作,非常平稳。导演身兼编剧,能感觉到很多地方的场景都来自生活:饭桌争执、踩水、青旅、地铁售票等等。很多地方都让我想起在台北的时光,最后收尾镜头很喜欢。当然很多地方还是有瑕疵,总体来说很讨喜。城市中人和人的距离太近了,反而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
黄熙对于电影镜头的掌握、美学的拿捏,及整体电影的调度成熟,都能显见这位导演的聪明与熟虑。难以想像是首部电影的成品,尽管剧本略有缺陷,但仅透过人物事件的牵连,便可延伸出大命题,将每个故事包裹进她想述说的都市框架下。虽是出师侯孝贤,但此片却带有杨德昌的风骨,从开场一颗似于《麻将》的镜头,到达最终爆发的核心话语,黄熙的大台北凝视,无疑多了点杨德昌,但依然藉由侯氏美学,透过《强尼·凯克》的冷与热,拉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距离感。
都市中隐藏身世和心事的人们,是离开鸟笼一瞬间就不见踪影的鹦鹉,也是永远无迹可寻的电话联系人。在这部视听精良的处女作中,孤独和丧失爱的能力处处弥漫,但散落在轻飘飘的故事中,动人的力量因而显得不足。
人物关系不明,角色毫无特点,台词生硬,演技出戏,电视剧美学,废戏太多,要调度没调度,镜头乱晃,完全表达不清。
杀瓜
To Kill A
Watermelon
(2017)
导演: 高则豪
编剧: 高则豪
主演: 董勇 / 刘桦 / 胡明 / 李煜 / 曹曦文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88分钟
改编自短篇小说的《杀瓜》,从一位顺来逆受的农夫,透过一个未移动的定点瓜贩,在川流中进而体会大社会官商的结构分层。所谓的善恶分界在《杀瓜》中仍有属于正义的灰色模糊地带,好人做错事是否就不该死?这样的辩证还是无法从《杀瓜》得到解答,只能以一个无法作声的俏皮西瓜作为抒发对象。然而,在文本形式上,这样的「傻瓜」形象,倒不如《一个勺子》来得更戏剧或明确,隐喻虽倒位,但也过分直白,尤其当所有的事情皆须用嘴吧说出,是本片的缺点。
几乎单一场景中进行线索铺垫,后半段节奏加快推到略带黑色效果的结局。画像式人物有不合情理之处,关键情节的反复交代也显得不那么必要,但总体完成度还算不错,值得鼓励。
导演: 龙飞
编剧: 黄佳
主演: 刘霖 / 邱玲 / 袁忠远 / 董云飞 / 万文隽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80分钟
又名: Couch Boy
失意少年与智者舅爷小品,学生作品气质明显,讨喜平实也动人,很多生活小细节抓得蛮好,小小惊喜。
更像是学生作品,但还算工整,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都市小品。里面的setting非常考究,主演演技也非常自然。将文学具化的创意挺喜欢,因为专业和拍摄城市的缘故也是挺有共鸣的,就是在武汉拍不用武汉话让我有点难受。
新一代都市小品剧,将镜头聚焦真正青春的青春片。影片将书中文字的意象化变为影像展现出来,穿插在真实生活之中让影片增色不少。在当下青春片遍地开花下,这部电影让人眼前一亮。
从一个打不开的门锁作为出发,虽第一场戏是一场抢劫戏,但也因这一场的尴尬延伸到,面临高考失利的青年。《睡沙发的人》其实有些似于命题作文,那题目就是:「我的未来」。纵使有些窠臼,但龙飞不急于著墨人物角色的成功,而是著重于人际关系。无疑准确抓紧命题,可惜故事格局终究略小,母亲与儿子,学生与恩师,这人物互动并没有更多进展,文学类戏剧的幻想倒有意思,倒是摄影与剪辑太过于学生作品。
轻快易懂的青春家庭题材影片,高三少年和文青中老年的人设还挺有意思的。可惜的是,剧本和场景设置都比较陈旧,似有与时代脱节之嫌,导致整个影片的基调更像是“青少年特供”。不妨一看。
西流湾
Scar Of
The Yangtze River
(2017)
导演: 段一郎
编剧: 段一郎
主演: 陈路遥 / 王青 / 段成根 / 殷德胜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104分钟
人生命运如同河流,即便遵从自然安排,却仍有诸多旁逸斜出的不可控。陡然的轨迹变化在粗糙的影像中伸展开来,导演展示了将个人经验转换成视觉语言的能力,并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家庭作坊式工作方式的短板。
导演: 黄肇邦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片长: 84分钟
生死题材说容易拍,却也相当不易,一用力只会有题材过水之嫌。本片的调性节奏唯美干净,不利用题材优势而过度煽情,也不强调生死而用力过度,反利用亲切让观众贴近他们,加上没有包袱的镜头距离,导演彷若成为他们的家人,而观众也喜爱听著它们的对话。直到当镜头的人物已成为过往,这种力度就让人想起李香秀的《黑熊森林》和黄信尧的《唬烂三小》,将观众包进去产生情感牵系,虽然不是家人,却也能感受到同样亲人逝世的哀痛。《伴生》不急于批判社会问题,反著重于情感的「白描」甚至是「观察」,不带入角度的凝视,无非也是一种温柔的手笔。尤其最后一颗,一家人静静凝视隔岸的香港城市,非常温暖。
平静温和的画面和情意绵绵的家庭背后是残酷的老龄化社会和两代人对生死观念的探讨。不论从个案选择还是拍摄方式都相对平庸,横向与纵深都未得到有效的拓展。如果仅以“感动”作为此纪录片的目的,那不如抛弃电影回到生活本身。
导演: 马莉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东北方言
片长: 287分钟
影片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并未想通过摄像机记录这群被遗忘的精神病患者(不同于吕楠的摄影作品),而是从片名《囚》就在告诉大家,这些人事实上是我们当今社会中的大多数,只不过他们由于目前对精神病患者划分不明,而被囚禁在这里,镜头对准的是这里的“患者”,但却以此窥视的是整个社会。
五个小时,坐到腰疼,但片子却相当有意思。拍摄精神病人这样的弱势群体看上去没有任何卖惨和悲天悯人的感觉。这里的众生相迷幻却又真实,听着他们讲着对于自己人生的看法,居然时时共鸣,到底谁疯了谁没疯,正常与非正常的边界又在哪里,没有人知道。然而感觉关注太多又想把每个人塑造立体,可能需要过滤一下。同难者可悯,你又在同情什么?
质疑、寻觅生路、接受自我:看似无序的叙述片段,以幽灵的视角带领观众来到每一张病床面前,似乎我们也有特异功能(幻听)。很少有医护人员的正面镜头,而病患在扁平、低层次感的构图下成为影像锁定的焦点,正如反复强调的“监狱”。导演成功地通过他们身体的晃动制造不适感,或是微弱的脉动。儿子向母亲的忏悔印象深刻:“对不起,我还得了病。对不起,儿子得了病”。
今年FIRST有三部拍摄于病房中的纪录片,《囚》无疑是最有野心的一部。沉浸式地展现精神病人的生活现状,并藉由此提出对于“正常”与“非正常“、”臣服”与“规训”的思考,而非简单地停留在关于生老病死而引起的感动(或唏嘘、怜惜)等更为容易获得的情感上。
这是一场长达287分钟的“对话”,在接近五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跟着影片中“病人”一起从坚信自我到怀疑自我。导演马莉用客观沉稳的镜头带观众去走进充满好奇的精神病医院,影片极低饱和度的画面褪去了生命的色彩。导演小心翼翼的将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一点点在影片渗透出来,她用电影让大家思考,到底他们因为病走进这个“囚牢”,还是“囚牢”才让他们病?
导演: 魏晓波
编剧: 魏晓波
主演: 魏晓波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91分钟
观众基于个体经验将会产生极为不同的观影体验,但导演的可爱之处恰恰是将自己暴露在观众面前,又适时地隐藏在摄像机之后,拒绝接受来自外界的一切判断。画质虽粗糙,但够坦诚。
失控的生命
The Hospice Care
(2016)
导演: 郭栋梁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39min(短片) 78min(长片)
聚焦临终关怀病房,探讨将死之人的苦楚与尊严。毫不怀疑导演的初心与诉求,但面对这些几乎在所有病房中都会发生的感动与心酸,影片选择的角度还是不够犀利,以几个个体为核心的呈现方式也显得太过中规中矩。柔情配乐与心灵鸡汤式的字幕引入,更消解了最后一点可供思考的空间。影片标题虽为《失控人生》,到70分钟之内,处处可见控制的痕迹。
类型:纪录片
导演/编剧/摄影:王久良
剪辑:钱孝贞/李博
音效:郑旭志
音乐:Tyler Strickland(泰乐)
演员:依姐/彭坤
片长:81分钟
《垃圾围城》的扩展版,以更为详实的素材和更为惊心动魄的方式展现横亘在中国乡村庞大的塑料垃圾回收作坊。用个案揭示触目的全球资本化的参与与食物链底层令人痛心不已的生存环境。王久良在拍摄的过程中巨大的勇气和冷静令人敬佩。无用的垃圾对一些人的生命来说至关重要,而他们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又在何处?影片发出巨大的叩问,而答案却并不那么显而易见。
我要参选
I want to run for office
(2016)
导演: 邢菲
主演: 李小牧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日语
片长: 78分钟
选题特别有意思,讲述了一个在日本曾从事拉皮条工作的中国移民参选议员的故事。在一批沉重的纪录片中是一抹明快的亮色,展现出华人在日本的生存状态、日本对华态度以及参选的艰辛。因个人经历原因,对其在父亲受到政治冲击自身仍能投身政治的勇气深深感动。虽说技术层面有较多硬伤,但此片的意义是远远大于技术的。
题材十分小众独特的纪录片,一个在日本做几十年皮条客的中国人去竞选日本的议员,聚焦在日本社会的边缘群体和中日关系夹缝中的中国人如何生存在日本。影片全程用轻松语调去讲述看似尖锐的问题,画面调色甚至有vsco的feel。
信息量巨大,完成度很高,在导演一人单打独斗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通过李小牧双重边缘人参份,切入中日关系与民主制度的宏大议题。
我有一个忧郁的,小问题
Depression
(2017)
导演: 张溪溟
编剧: 张溪溟 / 任航
主演: 任航 / 高德军 / 郭思琪 / 张东琪 / 曹超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44分钟(导演剪辑版)
彩色,躁点,粗暴,柔软。生活的局限比取景框更狭小。画幅和色彩的变化加上穿插的任航作品,没有带来骄矜的浮躁感,出租车电台里戏谑的相声混搭深不见底的生活黑洞是个好主意。非常澄澈,不试图挖掘人物内心,只是记录,所以不故作深沉,忸怩同情。人们看到的是他的碎片,也是他的全部。此刻他不是蜚声国际的新锐摄影师,不是特立独行的异类,不是在天台拍裸女的变态,只是一个生了病的,温柔的普通人。
在丰富的视听语言中腾挪,揭示艺术与社会本身的困境。真诚的诉说,尖锐的反讽,躁动的呈现,极大程度上调动感官的参与和情感的投射。“生活在生活中”是多么诗意而暴露的终极目标。
看的是难解的删节版。几处跳脱,无头无脑。爱情线如鸡肋,案件本身的“谜”之气质不可持续,自问自答太过容易。
不太新颖的心底带伤的大叔+菜鸟女主的组合,整个故事有点落入俗套但整体而言还是工整扎实。揭秘那段戏拍的相当精彩,反映出的社会现实的选题也不错,无论是生活问题的选择还是人性的表现亦或是女性坚强和弱者共存的展现。但讲理的地方略略生硬反而使其煽情效果有所降低。不知是否删减原因剪辑显得跳脱突兀。
中国梵高
China's Van Goghs
(2016)
导演: 余海波 / 余天琦
编剧: 余海波 / 余天琦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82分钟(电影版) / 52分钟(电视版)
全球化影像时代成功学的自我寓言,批判之意被执拗的个体心灵成长削弱。细节如“签名”、“观影”等有动人之处,整体表白中国梦、主旋律式的中心思想却直白得尴尬。对image的生产与流动有多重呈现,绘画、摄影、电影之间的暧昧交互开启一些思辨的深意。关注此议题的看看Winnie Wong的书可能更多收获。
单一主人公的设置让纪录片叙事的完整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证,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取消了对大芬村这条巨大“中国制造”廉价艺术流水线的进一步深度探索。镜头跟随赵小勇在深圳、湖南家乡和欧洲的游历,在近距离拍摄中捕捉因执着艺术而产生的动人瞬间,陋室和星空,生活和艺术两相碰撞产生的并不是火花,而是中西市场的落差与不得志的寡欢。不过,依靠音乐和特写推动的感动并不可持续,影片最后提出的画工/画家滑动问题恰恰暴露了纪录片未完成的工作。
导演: 陈胜吉
编剧: 陈胜吉 / 梁秀红
主演: 张艾嘉 / 陈泽耀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90分钟
影片聚焦于马来西亚的底层群众,地域色彩感强。在无望的生活里,有着患精神病的母亲和生日那天被撞死的妹妹,生活于阿哲而言太过残酷。两次车祸仿佛命运的轮回般荒谬的设置很棒,对于生活的刻画也很足,但贫富差异的尖锐的社会现实通过砸车和找议员揭露的方式显得刻意,整个片子的戏剧冲突有些过激。喜欢最后的结尾,阿哲载着犯病已经忘了亡故的妹妹的母亲在大雨里开往更深沉的绝望之中。
一部将绝望一丝丝渗透进观众内心的电影,当人生面临一次次绝望时,导演并不刻意描写出内心痛苦或无奈,而是让男主一直让自己“努力”去生存下去、“努力”的将情绪压在内心,这些“努力”却是一种最大的绝望。看似正常的社会秩序对底层人民来说却是一把把无形的利刃,一点点割除对生活的希望,导演讲述一个亲情故事中表现的是马来西亚底层人民和社会的现状,虽然情节设计有过去刻意的痕迹,但在平实的表演中却让影片一气呵成,刻意的设计也会打动你。影片中马路上的广告牌写着“吉隆坡与你同在”,可当命运抛弃我们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与你同在吗?亦或是下一场雨送你离开。
对底层、制度空洞、驳杂本土和族群议题等的观照看似窠臼,实际格局竟比预期更大些。阶级高低与人性破碎从无正相关,罪与罚也没什么道理可讲。大概有人会说这有马来西亚式新现实主义的闪光,各种运镜与譬喻就不说了,两场车祸的“过度巧合”其实配合最后一场雨让干枯人性变得魔幻起来。喜欢结局。
上有分下有贝,形成一个「贫」字,陈胜吉以自身身分国族视角去透视马来西亚生活,以马来西亚的缺水事件为端,为了製造「假」的出生证明,也为了筹钱,如同《私法拘留》而导致罪恶因果不停循环于贫穷之上。张艾嘉的母亲虽精湛,可惜戏分略少,甚至在角色人设薄弱上,母亲为何有如此疾病的初衷,就如同黄远于《强尼凯克》的读报,缺乏初始。导演过于著重在「贫」身上,利用议员权势、无奈之情,凸显家庭于社会的地位缺失。虽有意思欠缺历史背景不要紧,但太多刻意的故事桥段,撞两次车,虽最后一场吃鸡腿下大雨的戏份,或许不拿大师曼多萨比拟,但确实也略输菲律宾的《无法人生》,同样探视贫穷,底层生活带来的生猛随机,不应是由所有设计来凸显此样的惨状。
导演: José Pedro Goulart
制片国家/地区: 巴西
片长: 84分钟
这是部在电影节期间最应该看的处女作,它的野心并不大,只是出自于导演内心的冲动,尽最大的努力认认真真地讲述一位小男孩成长史。这个男孩的经历或许曾来自于导演自己,或许是某次街头的偶遇,导演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成熟的电影语言,为观众带来了难以忘怀的两小时精神之旅。
潮湿的摇晃长镜头泛着鲜血味道,我们之间明明只是咫尺却远如千里,青春的孤独和欲望像指甲里的发黑淤血。中段爆发的雨夜求生很有张力。整体略显匠气,隐喻、魔幻现实部分和配乐都显刻意。
导演: 安诺查·苏薇查柯邦
编剧: 安诺查·苏薇查柯邦
主演: 亚瑞克·阿莫苏帕西瑞 / 阿萍雅·萨库尔加伦苏 / Achtara Suwan / Visra Vichit-Vadakan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荷兰 / 卡塔尔 / 泰国
语言: 泰语
片长: 105分钟
视听语言丰富,影片气质把控还算平衡,神出鬼没若即若离,捕捉人物情绪和环境氛围精准到位。但叙事碎片混乱无序,一次性说不好的记忆和历史虚弱无力。对影像的探索虽胎死腹中,但值得鼓励。
想玩后设,却玩糟了结构,想魔幻写实,却也只做了半套。撕裂的叙事虽有似于布纽尔的时空玩味,却无法将每一桥段联系起,最后只能用唯美调色与运镜撑起空虚的本体,梅里叶也救不了。虽有野心,但技法仍欠缺。
野心繁复,有视听碎片之美,然而看似庞大、试图历史化又有元电影式的架构中虚实游戏真的失衡了。
导演: 安诺查·苏薇查柯邦
编剧: 安诺查·苏薇查柯邦
主演: 亚瑞克·阿莫苏帕西瑞 / 阿萍雅·萨库尔加伦苏 / Achtara Suwan / Visra Vichit-Vadakan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荷兰 / 卡塔尔 / 泰国
语言: 泰语
片长: 105分钟
故事很讨喜,不知四位边缘人的汇集有没有参考《祖与占》。导演刻画了一个专属他们的影像世界,黑白光影考究,镜头调度(尤其涉及镜子)精致,灵气挺足。
洪尚秀是哲学家,张律是诗人。再严谨的人,偶尔也需要一场飞鸿梦。处处都是对社会现实的映照,嵌入痕迹却无处可寻。彻底的松散和轻盈,点缀着举重若轻的乡愁和爱情,轻松代入之后便是随舞步旋转的晕眩。我说不要这样悲伤地看着我,却忍不住要看你的眼睛。艺璃像这夜一样短命,梦也一样,因而美丽。
导演: 托马斯·温特伯格
编剧: 托马斯·温特伯格 / 托比亚斯·林道赫姆
主演: 崔娜·迪斯霍尔姆 / 法瑞斯·法瑞斯 / 乌尔里奇·汤姆森 / 朱莉·阿尼特·旺 / 拉斯·兰特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 瑞典 / 荷兰
语言: 丹麦语
片长: 111分钟
温特伯格似乎多少还是受到好莱坞方式的影响来处理嬉皮士的公社题材,但又在圣诞酒会上看到了《芬妮与亚历山大》的影子;褪去了《狩猎》的冷峻窒息风格,把道格玛95也全然抛在脑后,观影后视网膜残留的都是公社人像的特写,说实话把这个题材处理地挺俗气的,七十年代复兴风格加半分。延续的仍是导演对人的阴暗晦涩、不愿面对的地带进行描绘,饭桌上的欲望解放与饭桌下的单独占有的二元对立是驱动片中矛盾的重要元素,安娜与艾玛是对立之下的彼此投影。食、性、死亡——公社的饭桌,提供的是欲望爆发的温床罢。
在托马斯·温特伯格影下的《公社》虽利用一间屋下互不相识的陌生人齐聚一屋,来表明公社的意念,但托马斯·温特伯格却更加把这范围缩小到一开始主人的三人家庭之中,当他们既有的心结丢至一个共同表决的时代里,又是否能接受这些决定,还是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不能因这个时代光辉而化解。然而「公社」是一个绝对让人信服的制度吗?理想的生活又即是理想吗?还是又只是一人的私念贪欲?让《公社》更让人迷人之处,就该是托马斯·温特伯格在电影中所埋下的「主位的艺术。
导演: 菲利普·范·莱乌
编剧: 菲利普·范·莱乌
主演: 西娅姆·阿巴斯 / 戴曼德·布·阿布德 / 朱丽叶·纳维斯 / 穆赫辛·阿巴斯 / 胡萨姆·查达特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比利时
语言: 阿拉伯语
片长: 85分钟
与埃及电影《碰撞》可对照一看,撇除外部的战火,利用一天的时间,让内部的家庭形成另一场人性战场。不仅如此,同一个空间又能分别出内/外人的亲缘之别,与自身坚守的行为本意,以此让这场「战役」更显自私许多。当然,故事的张力仍嫌不足,与人物角色的关系也说不太清。
日出英烈祠
Valhalla Rising
(2009)
导演: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编剧: Roy Jacobsen / 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
主演: 麦斯·米科尔森 / 杰米·西弗斯 / 加里·刘易斯
类型: 动作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丹麦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9-08-14
片长: 93 分钟 / 90 分钟(多伦多电影节)
看腻了大多数类塔可夫斯基的影片对梦境和诗意感的滥用,深觉这部影调和叙事完美融合的作品可能才是最接近塔可夫斯基的。
风格化到极致(却完全不影响叙事的完整),这可能是最好的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一首鲜红的冰冷的泛着泥土和血液腥味的长诗。死亡不是终点,壮美的牺牲开启通往故乡的路。
导演: Kogonada
编剧: Kogonada
主演: 海利·路·理查森 / Parker Posey / 米歇尔·佛贝丝 / 约翰·赵 / 罗瑞·卡尔金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片长: 101分钟
导演所营造了以空间为主角的影像世界,整整101分钟都沉浸在线条构成的极美图画之中,画面干净,能容纳下深呼吸;光线温柔,始终追随着钢筋丛林。建筑从包裹身体空间,也成为了容纳心灵的空间;Kogonada是如此的内敛,又是如此的温润。
冷冽的色调,整体精致而考究,建筑的疗愈作用以及男女主之间的“互撩”都极其动人,作为处女作以为极好。
从建筑重新爱上一座城,从建筑治愈内心的伤,影片就像是一座迷人的建筑,看似平静,时间一长便让你与你内心产生碰撞。两个陷入困境的主人公在一座座建筑中通过平静去疗愈伤痕。看腻了大多数类塔可夫斯基的影片对梦境和诗意感的滥用,深觉这部影调和叙事完美融合的作品可能才是最接近塔可夫斯基的。
导演: Sanal Kumar Sasidharan
编剧: Sanal Kumar Sasidharan
主演: Rajshri Deshpande / Bilas Nair / Vedh /Sujish / Arun Sol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语言: 马拉雅拉姆语
片长: 85分钟
即使搬出了史诗《罗摩衍那》和前视镜下的杜尔迦脑袋,我依旧对针眼恐惧、重金属摇滚、嗑药般的霓虹灯接受无能。贯穿的幽灵视点尝试有点意思:漂浮游览、仰视、倒置,一首一尾的仪式不禁想起《天地玄黄》,而后者的震撼并不是造成生理不适的形式。
类型:纪录片
导演:Theo Anthony
编剧:Theo Anthony
制片:Riel Roch-Decter/Sebastian Pardo
摄影:Theo Anthony
剪辑:Theo Anthony
旁白:Maureen Jones
cult气质纪录片。人类坐以待毙与希特勒同行,老鼠却启动宇宙引擎。鼠患远不及人忧,人如草芥石砖,埋葬于沉默马赛克里。结尾是最大黑色幽默,我们推翻一个城市,建立一个城市,也许只是无谓的循环。
无论是纪实影像加三维动画加平面史料的多变组合,还是试图在老鼠和人类之间建立多面向的共通性都颇为大胆且新鲜。更重要的是,它不动声色的提醒了我们:看似毫无关联的边角材料在入手事件时所具备的重要性和启示性。
FIRST青年电影节报道
Day 1
FIRST场刊|来自西宁的第一枪,昨日打响!
FIRST日记 DAY1|逃离火炉,以影迷身份重新相遇
Day 2
这部处女作告诉我们,再脏的水中也有挣扎活下去的鱼
这部关于精神病人的纪录片,从柏林一路震撼到西宁 | FIRST日记DAY 2
Day 3
侯孝贤班底加持,这也许是今年最让人惊喜的台湾电影
参加高强度媒体打分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FIRST日记DAY 3
Day 4
强烈安利这部抛弃人物, 却让建筑作主角的电影!
日本真正的政治民主什么样,还得看这位中国导演的纪录片
在西宁城中 | FIRST日记DAY 4
Day 5
某种东西让摄影机和现实拉开了距离|深焦 x 娄烨
一场大师之间的交锋|FIRST日记DAY5
Day 6
他们的青春,就好像一碗难以下咽的卤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