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为规范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使用,保护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困境儿童合法权益,近日,民政部等18部门印发《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困境儿童标签化,不得利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博眼球、赚流量,不得利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进行募捐、直播带货等”。
一段时间以来,不法分子利用困境儿童的真实个人信息进行“卖惨”筹款的乱象,引发舆论关注。此前,央视就曝光过多起利用困境儿童真实筹款信息骗捐的案件。不法分子盗用求助平台上的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和图片,欺骗不明真相的网友点击虚假链接捐款。因此,此番,民政部等18部门就这些乱象作出要求,极具现实针对性。
要避免拿困境儿童个人信息进行“卖惨”营销,首先要严格保护困境儿童的隐私信息。同时,也要加强对困境儿童的救助,让公众了解各级政府帮助困境儿童的政策及落实情况,消除信息差,避免社会公众形成“困境儿童没人管”的认知,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在一些公开案例中,困境儿童个人信息被泄露、非法使用,是“卖惨”筹款、骗捐乱象频出的重要原因。因此,《办法》提出,民政部门要监督指导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有关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提高信息保护意识,无疑针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现实中,部分公众易于被“卖惨”营销影响,除了人性本就具备的共情能力之外,也与其对各地帮助困境儿童的政策不了解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不法分子拿困境儿童的个人信息进行“卖惨”营销,难免有公众以为困境儿童没人管。但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
据报道,此前,有网红博主发视频称,“四川凉山一男孩成绩优秀,但因家境贫困辍学在家帮助家里卖苹果,主播了解后,提出要帮其在网上直播卖苹果,好让男孩回到校园”。该视频感动了众多网友,然而,该事件系网红博主虚假摆拍。
这起事件中,不少公众真以为这名男孩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但按照我国义务教育法,任何一名适龄儿童不得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地方政府有责任、义务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
因此,如果存在适龄儿童辍学问题,要首先强调地方政府保障义务教育的责任,而不是在网上寻求救助。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常逻辑。为此,各地要加强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同时履行对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责任。
当然,也不排除确实存在个别困境儿童没有得到及时救助的情况。对此,应该督促各地政府部门、儿童权益机构,落实国家制定的帮助困境儿童的政策,并追究未能依法保障困境儿童权益的机构与人员的责任。
对舆论曝光困境儿童未得到及时救助的情况,地方政府不能以泄露困境儿童信息、影响地方形象为由,推诿责任。如此,社会公众也就会理性对待有关困境儿童的“求助”,并对“卖惨”营销保持警惕。
撰稿 / 蒋理(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陈荻雁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