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得公众号电影爬虫的授权
微信号:film5252
这段时间最火的就是PG one了吧。
因为他的八卦,因为他的新歌,因为歌里面的歌词,因为歌词过于“坏”。
坏到什么地步?
坏到从中国妇女报到共青团中央,从新华社到人民日报。
众多国字号大佬同时出面点名批评同一个人,记忆中已经很久没看到这样的“盛况”。
很多人用
“墙倒众人推”
去形容这事,我觉得有点不恰当。
因为这五个字中,对“众人推”这一行为是持贬义的,有“落井下石”“乘人之危”之嫌。
但PG one 是吗?显然不是,所以准确地应该说,
PG one这次,是犯了众怒。
这时候我要大骂特骂一通这小子真不是东西,然后balabala......煽动一波情绪,我相信也会有很多人点赞叫好。
但这样一通昏天黑地地乱骂好像没有任何意义。
他的歌词的的确确是过分了些,且更过分地是传播开来,并形成一种极其恶劣的影响。
但这绝不是PG one一个人的问题,它是整个underground中国嘻哈音乐“糟粕化”的问题。
PG one这首歌的歌词是不堪入目,但仅这一首歌吗?仅PG one一个人吗?
同为中国有嘻哈年度冠军的Gai,也被曝出过其早期作品十分“不堪”的歌词。
所以,这不是单单一个人的问题,
而是这圈子中一大批人认知畸形化的问题。
我向来都认为,
一种文化或者一种现象的诞生一定跟环境有关。
如
嘻哈文化。
都知道嘻哈是诞生于美国贫民窟,起源于有色人种,但是为什么是诞生于他们呢?
也许有部电影可以告诉你们答案——
《8英里》
作为“嘻哈之王”
埃米纳姆
的自传式电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粗口,甚至有人戏称这部电影是
“第一届美国本土脏话文学大赛”。
从影片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埃米纳姆是如何从一个穷小子走向成功,更能知道什么是Freestyle Battle,什么是说唱歌手们写歌的灵感来源。
当然,最重要的是电影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了我们,Hip-Hop到底一个怎样的存在,又为何会发展成为后来人们眼中那般只是满嘴生殖器的“地下音乐”。
那时的美国,贫富差距巨大、种族歧视等等问题的存在,穷困潦倒倍受歧视的底层人民,面对巨大的阶级鸿沟,他们无力改变。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用不良的言行及生活表达方式,宣泄出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对白人的不满。
通过辱骂,通过发泄,他们才能得到某种精神慰藉,污言秽语里,饱含的是他们价值观里的:
仇恨、压抑、蔑视、反抗、嘲讽
等等。
那样的环境,造就那样的嘻哈文化一点也不奇怪。
简单地来说,嘻哈文化最初的诞生,就是源于一种宣泄。
这种宣泄方式再配之以他们的生活背景,混黑帮、卖毒品、脏话与色情,也就成了后来的匪帮说唱。
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这些,所以你不能指望他们提笔How are you,张嘴 I'm fine。
对于那个时代,困境下的他们,嘻哈是一种救赎。
所以我从来不认为嘻哈音乐中的脏话有什么不妥,环境所致,生活所迫,如果可以,谁不愿面包牛奶和平与爱。
环境,造就文化。
如陈忠实先生能够写出
《白鹿原》
这样的文学巨著,同样得益于环境。
生在长在白鹿原,年少时就挖野菜、拾柴火,这片黄土地的春夏秋冬、草木荣枯,陈忠实可谓是再熟悉不过。
由此当他写起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就显得格外地真,真到就连那碗普通的油泼面都描写地恰到好处,其中滋味不足为外人所道也。
所以,一直深谙“环境造就文化”的我,对中国嘻哈届underground中那些个粗劣不堪的歌曲十分诧异。
强行说脏话,崇尚黄赌毒,必须反社会。
从
TMD
大清国起,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到
TMD
大清亡了、新中国成立了,毛主席都提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还
TMD
不懂得“师夷长技”“取其精华”,净吸收了些什么破烂玩意。
是社会让你吃不饱了,还是让你穿不暖了?是别人逼着你贩毒了,还是让你去作陪了?
嘻哈,起源于发泄,成型于艺术。
起源是他们饥寒交迫、尊严被践踏,所以发泄;
成型是他们吃饱穿暖、获得基本尊重,当初“发泄”式表演,也就延续成为了一种语言艺术。
以大量描写生活的通俗语言,配合嘻哈风格的音乐背景,再加上独到的韵脚和flow,而最终形成的语言艺术。
对生活的写实,对自由的表达,在自嘲和戏谑的口吻中表达出来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至于歌词,我就问,真的有人能不看字幕句句听得清吗?
当初被嘻哈所震撼,是因为他们“屌爆”的歌词吗?
当然不,
是因为其流畅的听觉体验和恢宏的说唱气势,是歌曲中那种所散发出的强烈的生的力量!
所以,究其根本,中国嘻哈underground粗俗不堪的歌词就是被“糟粕”所影响的产物。
中国某个小虾米说,嘻哈没有脏话就不叫嘻哈;
周杰伦说,
美国的嘻哈音乐都是关于毒品,枪支和暴力,我有些歌听上去暴力但其实都是充满爱的,不要吸毒要去关心你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