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概是放暑假了,不光各种游戏里小学生多了起来,知乎等平台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小编前几天在群里看到一个答案截图,如下:
这样的一个答案,等到我去知乎上看的时候,点赞量已经直奔三万。我不禁为知乎用户的平均水平陷入了深思。
小编刚混迹于社交网络的时候,和朋友们的娱乐活动之一就是打果粉脸。然而中文社交网络发展了这么多年,被打脸的是我们,技术的发展和资讯的爆炸并不会让普遍人群更容易接受复杂的信息和客观事实,传媒社会的支点仍然是眼球,情绪和无脑。你看,知乎这种号称国内最高高端的知识交流社区都是如此。
客观的说,K党及其领导人没有投降是事实,但这一结果和该答主想表达的内容之间的逻辑,我想懂的都懂,不懂的说了也不听,这里先不多说了。今天请正义必胜同学聊聊K党在抗战期间到底是怎么无愧于中国的。请读者们记得支持呃。
▽
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世纪的面貌,是由岁月的神情组合起来的”(语出《悲惨世界》,雨果绝对有社会主义倾向!哪怕只是空想阶段的!),那么,1945年抗战结束后的“神情”,是怎样一般景象呢?
虽然大多数现代人在蒋介石那微笑的肖像照中只能看到慈祥和善良,但是如果出于崇敬或者好奇以及其他的目的而去翻阅过由台湾出版的《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的话,便能发现蒋介石其实也曾是法西斯的“铁粉”,并在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的对党内干部的《如何做革命党员》的演讲中讲到:
所以一切的权力和责任也都集中于他领袖一个人,当然领袖自己要有伟大的人格,和革命的精神,来做一切党员的楷模!而每个党员,也务必能直接为领袖、为团体、间接则为社会为国家,为革命主义而来牺牲一切!我们哪一天入了这个革命的团体,亦就自哪一天起将我自己的一切权利、生命、和自由幸福都完全交给团体交给领袖了!决没有第二个思想和第二个精神,只有这一点,我们才可以真正叫做一个法西斯蒂!(当时将法西斯音译为法西斯蒂,于1943年创作,现在还在军营中传唱着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中的歌词“向着法西斯蒂开火”便是由此而来)
当然,随着形势的变化,蒋介石不再自称法西斯了,而是改口为“我们抗战是明明反抗法西斯,要打倒轴心侵略国,以维护世界的正义与自由”(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本党革命历史的特征和一贯的信心》)。但是自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及之后的在“解放战争”中失败被迫“虎踞台湾”直到1975年逝世,蒋“维护世界的正义与自由”的宣言实在是和他的所作所为有不小距离,至少,从他长期连任“中华民国总统”这点来看便是如此的,而在台湾进行的“白色恐怖”以至于成为如今台湾岛内“台独”思想泛滥的一个原因什么的,在此就不过多的展开了(前阵子steam上的高分中文游戏《返校》就是以这一时期为背景)。还是重新说1945年甚至之前的“抗战岁月”吧,毕竟这才是足够直观的。
关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时期的表现,现在往往将重点放在其在“正面战场”进行的众多会战上,在国府内政上的介绍则着墨甚少,只能从“国军老兵”的回忆中管窥国府的内政水平,从国军士兵瘦削的身躯和有关“抗战时艰苦的条件”的讲述中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是毕竟这些问题,往往可以用“国立孱弱”来进行解释(虽然这不太能解释国府要员们为什么大多膀大腰圆),毕竟,抗战时中国国力的孱弱和困窘,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往往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抗战后的国民党“突然”就腐败到了极点,法币(国府法定货币)突然就变成了只能拿来点烟的废纸,然后稀里糊涂就“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最终“虎踞台湾”去了。而这种“突然”除了让人摸不着头脑以外,也降低了可信度。
但是,如果对于一些专门史有所了解,便能对抗战时期的国府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就曾在一本介绍中国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文学史的书上看到了抗战时期的国府内政对社会的影响。在37年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文坛也紧跟时势,创作出了一大批抗日文学作品,虽然具体取向和文学水平各不相同,但“抗日”的最高主题却是统一的。但是几年以后,中国文坛的风气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抗日”主题的文学作品虽然还存在,但是其影响力和规模都大大减少,甚至被一些人称为“抗日八股”,反倒是有关讽刺社会现实,政府腐败的文章多了起来。那么,是何等的腐败,才能将“抗战”这一主题盖过呢?
能将“抗战”这一充满紧迫性的主题“打倒”的,自然也只有更紧迫的现实。自抗战开始,国府统治下地区的现实,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比起“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来还是觉得“脑满肠肥的党国大员”距离自己更近也更恐怖一些。而催生这种观感和认知的一大原因,自然便是国府的腐败,而这腐败直观的表现之一,便是全面抗战开始后那惊人的通胀率。(当然了,这些看那些抗日剧是看不出来的)
自全面抗战开始,国统区的通货膨占率便开始上升,在1937年上升了40%,而到了1941年下半年开始,物价每年就要上翻至少一倍。在1942年到1944年期间,国统区的物价每年上涨率已经达到了237%。客观来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面对抗战这样的大规模战争,政府必然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各种支出,又因为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大片沿海发达地区,这导致主要依靠沿海发达地区维持财政的国府顿时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胀也不奇怪,但是通胀率如此之高,则明显已经超出了一定程度这个范畴。
通胀率暴涨的究根本原因,在于国府将发行钞票当成了应对财源减少的主要办法,大量的钞票被投放到市场上,必然会产生恶性通胀。而随着1942年开始,沦陷区禁止法币流通和解放区发行自己的钞票后,法币最终只能在国统区使用,进一步加剧了通胀。
其实,面对财源不足,并非只有靠发行钞票一种办法。二战中,不少国家在进入战时状态后为了能保证军需,往往采用了“配给制”,将主要消费品(次要的那爱涨多少涨多少)根据现实情况分配给国民,以维持国民的基本生活,其表现形式类似于过去的“粮票”。这种制度在参战国中十分广泛,即使是被人们认为物资充裕的美国也是如此。
国府面对通胀,也曾试图在国统区全面实行以“计口授粮”( “计口授粮”系指在粮食分配过程中严格核定人口数量,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身份确定不同的粮食消费定额。)为标志的“配给制”来解决问题。但是因为国府的腐败,只有不多的省份能维持这一政策,由国民党大员陈诚担任省主席的湖北省是少有的成果较大的地区(因为陈诚不仅是蒋介石嫡系,还兼任第六战区司令,手握军政大权)。
而其他地区没有陈诚这样的大员坐镇,其局面就十分糜烂,例如福建省于1940年9月实行计口授粮,结果年底就宣告失败,其原因就在于福建省政府的腐败无能,对于市面上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的富商巨贾毫无制约的能力,甚至还出现了大户打砸政府机关的情况。
而浙江省干脆就没有试图实行配给制,而是实行了难度较低的“粮食限价”政策。即当地政府制定一个对于当地民众来说可以接受的物价标准,当地商人遵照价格贩卖商品,同时政府也将自己手中的粮食按标准售卖,以平抑当地物价。这种类似于“价格双轨制”的制度设想虽然好,但在执行时完全变成了官员借机牟取暴利的手段。腐败的官员们(当然了,这些官员里不少自己就是粮商)将本来应该平价出售的粮食暗自扣留,高价卖给黑市粮商或者自行贩卖,导致的结果就是“官市”里买不到粮食,“黑市”上的高价粮却堆积成山,于是老百姓不得不去买高价粮。1941年9月,浙江缙云县粮管委业务经理袁秉卫投运3000余斤粮食至丽水黑市出售,就是这腐败的冰山一角。可以说,抗战期间国府对通胀的应对无力,其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其内政系统的腐败。
城市居民受困于高价粮,农村的农民的苦难则更为沉重,因为这些粮食都是国府以实物税的名义向农民征收的。还是以浙江省为例,1941年时农民每亩田就需要上交2斗稻谷,至1944年时上升到了将近6斗,几乎达到了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一(当然了,如果你是地主,你便不用交这些高昂的税收了)。而如果以为这就结束了的话,那么还是太天真了,农民不仅要将这些粮食上交,还要自己运输到指定地点(虽然表面上这一事务由民夫承担,但是当时的中国,也只有在农民中才能找到足够的民夫),按照规定每人驮运的粮食每次至少要有50kg,每天至少要走30km,而这惊人的劳动,报酬只有无法与高涨的物价相比的伙食费和不多的口粮。
可以说,整个抗战时期,为了维持战争,国统区的人民生活都是很艰难的,而国府官员的腐败,无疑又让这苦难雪上加霜,甚至可以说国府官员才是那“雪”。因为国府对于民众征收的如此巨大数目的各种物资,最终也到不了为国作战的士兵手里,而是在中途就被各级官员和长官们克扣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国军士兵每天可以得到24盎司米,月薪可以买到一磅猪肉,但是因为长官们的克扣,大多数国军的士兵都处在营养不良状态(根据美国人的研究,这一数据将近达到了75%),各种因为缺乏维生素而导致的疾病在国军中极为流行,而奇怪的是这些病大部分都可以靠注射维生素针剂来治愈。
军饷被克扣,有关军队医疗卫生的投入也严重不足,大量国军士兵被痢疾、结核等疾病困扰。这种低下的保障水平甚至不能和大部分控制地区为贫困落后地区的共产党政权的军队相比(八路军、新四军)。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上高会战时,国军士兵不断称赞上高县的后勤补给水平了(上高会战期间,上高县的县政府被中共地下党控制),尽管这水平无法和发达国家同日而语。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为了树立一个认识,那就是国民党不是在抗战结束后“突然”就腐败到了极点的,而是:他一直就很腐败。至1944年时,就连美国人也看出了国府已经快要恶贯满盈了,他评价道:“国民党比前十年的任何时期都虚弱,委员长正在失去全中国的拥护。”但好在整个“二战”在1945年就结束了,国府终于“熬”到了胜利的日子。
那么1945年日本投降时,经过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留给中国的是什么呢?已经投降的日军,他们中的大多数马上就要离开中国了(少数人则留下被中国各势力所用)、虽然腐败但是依旧掌控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国府、在抗战中的日占区逐渐发展壮大,以至于形成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的中共,当然还有被战争摧残的满目疮伤的国土和这国土上的人民们。抗战胜利虽然让日本侵略者彻底失败了,但是除此以外,他并没有带来更多的东西。
日本人虽然走了,但是美国人来了。以现在的眼光看,抗战的结束并没能驱逐中国的外国势力,大国们依旧在左右着中国的政局。而国府越发肆无忌惮的腐败更是没能让民众因为抗战的胜利而高兴太久,因为抗战免于被日本奴役而陷入沉沦的目标,似乎也并没有达到,因为虽然日本投降了,但是民众依然被国府奴役着、沉沦着。虽然《大公报》在战后就呼吁国府“万万不可枉费光复地区民众之信心”,但从国民党在战后的表现看,它明显辜负了国民的期待,尤其是在被称为“沦陷区”的在战争期间被日军控制的地区更是如此。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操作才让国府民心尽失,迅速的将人民推向了共党的一边呢?下回会继续讲解。请多多关注,感谢。
相关阅读:
国军抗战游击史
七七事变八十周年回顾
作者简介
正义必胜 / 北朝众
沉迷历史,窥伺全域,草莽白丁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