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开智学堂
未来的创造者,从这里起步。开智学堂是一个学习社区,在这里你可以与小伙伴一起学习编程和写作等21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头版  ·  全球排名第1企业引入DeepSeek! ·  23 小时前  
云头版  ·  全球排名第1企业引入DeepSeek! ·  23 小时前  
安徽文旅  ·  和DeepSeek聊了聊安徽…… ·  昨天  
安徽文旅  ·  和DeepSeek聊了聊安徽…… ·  昨天  
IT服务圈儿  ·  本地部署 DeepSeek ... ·  2 天前  
硅星GenAI  ·  DeepSeek-R1深度思考火出圈; ... ·  3 天前  
硅星GenAI  ·  DeepSeek-R1深度思考火出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开智学堂

阳志平:七月夜谈

开智学堂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8-01 20:10

正文

年轻人的困惑总是类似,周五公司半年会,晚间烧烤夜谈,针对小伙伴们的问题,说了一点看法。同时回顾了开智青年群早期三百位青年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少问题颇有共性,整理如下。

工程师与作家

Q. 如何成为一流工程师与作家?

整个时代最有创造者气质的职业有两个:工程师;作家。前者黑客虚拟世界;后者黑客心灵世界。两者都在用字词创造一个令人沉浸的世界。

一流工程师与平庸工程师的区别在于对世界的封装层级不同 。从早期发明 Linux 到后期发明 Git , Linus Torvalds 眼中的世界,截然不同于多数人。以他发明的 Git 为例,在 Git 软件诞生之前,多数版本控制软件致力于解决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却忘记了真正重要的问题—— 无论脱机还是联机;无论一个人还是数万人;无论是公司内部同事还是分布在全世界的数万志愿者,如何做到既允许简单可靠的备份,又允许人们生成他们自己私有的仓库。

成为一流工程师需要专注。现代社会,无数玩意儿在损害人们注意力。近期一个搞笑的认知科学研究发现,即使不开手机,将手机放在工作桌旁边,也会损害工作记忆。如果希望成为一流工程师,培养全神贯注的气质,强过一切。

作家与工程师不一样。 成为一流作家的要害在于习得高层次的社会意向性 。这点多半关乎天赋。判断自己是否有作家天赋的简单手段,看自己是否能吸引异性,是否容易推测异性心思。如果这方面能力差,往往意味着在认知科学家所言的「心理理论」能力上并不拥有天赋。那么,成为职业作家需要更坎坷的刻意练习。

绝大多数人没有成为职业作家的天赋,那么,可以 将写作看成洗心养气的学问 。一个人每天会有大量念头飘来飘去,用写作来整理念头;一个人每天需要固定的心流时间,用写作来进入心流,如此往复,多年后,文成可安身,可立命,可治学,可经世致用。

主题学习与交错学习

Q.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人员?

自从中国正式步入经济下滑周期后,教育成为最有前途的行业。优秀的教研人员,市场上一将难求。他们/她们往往是复合型人才,必须拥有课程、产品、运营、市场四方面的能力。在安人心智团队,还需要习得两个必杀器:

  • 第一,掌握比教育科学更底层的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科学,善于根据人性去设计课程。

  • 第二,掌握人工智能、项目反应理论相关原理,善于设计新一代自适应学习课程。

这样的人才,在市面上不可能招募到,而整个脑与认知科学界反复证明了的东西,未来会逐步成为教育界新共识。未来我也会开设系列课程,培养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新一代教研人员。

那么,如何更好地习得这种 4+2 的新型知识结构?乍一听,容易慌了神,乱了阵脚,认知过载。多数有志于在线教育行业的人会以为,学完课程设计,再去学产品经理,逐项攻克,自然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研人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更快速地成长方式是,交错学习而非逐项学习。

什么是交错学习?学习不要一个概念一个概念的学习,而是在情境中反复交织、多个主题学习同时进行。 以网球为例,苦练某个单独技能,如发球之后,再来练习反手等技能则是传统学习;交错学习则是指是发球,反手,截击,捣毁和步法同时练习。不同性质不同主题材料,交错学习,而非传统观念,一个概念死磕。如此一来,交错学习会获得整体大于部分等很多优势。交错学习也是「必要难度」的一种,更多参见我的老文:「 元认知学习法(5) 」。

胜利者一无所获

Q. 如何看待开智青年群成长最快的那批人?

2014年10月开智书友会成立,聚集两百博士;2015年1月开智青年群成立,聚集三百青年。之后我一手解散,开启开智社群新计划——开智部落。回头复盘这三百青年,谁发展起来了?谁没发展起来?谁发展快,谁发展慢,一目了然。发展快的小伙伴具备的共性:

心态积极

三百青年,有近百位写过复盘报告,其中,心态积极的多数都步入事业新高峰,而心态比较消极的则始终泯然于众人。试看其中一位小伙伴的复盘报告:

问:你刚转岗互联网,有没有考虑到自己对互联网的认识是由外而内的?而你所在的企业是否真有足够精准的互联网基因和整体解决方案?新单位有巨大的模因效应,你是否会因此而错过真正的成长期?

答:这也是我目前的困扰之一。企业还没有找到高速增长的核心奥秘,不够互联网化。不过也不单单是企业的问题,也是教育行业的部分问题。
其次,整体方案不是空想出来的,是在充分了解用户和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出来的。比如美国教育行业的 OSMO,在 iPad 上加了一个反射镜片,打通了桌面游戏和 iPad 的互动,全靠创始人在 google 图书部门 7 年,在扫描和识别的技术上不断深入思考,才能做出这种创新。
再次,我无法决定所在的企业如何发展,我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不断成长。而在一个成长型、竞争尚未充分的行业和企业,机会总是更多一些。在现单位,我看到的,一边是嗷嗷待哺的用户,一边是市场上普遍低劣的产品。产品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市场也没走到纯运营驱动的阶段,未来能做的事儿还是挺多的。

请注意这位小伙伴的思维方式:「整体方案不是空想出来的,是在充分了解用户和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出来的」、「我无法决定所在的企业如何发展,我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不断成长」、「我觉得,把自己逼到直面用户、直面市场、快速迭代的地方去,更重要」。

这位小伙伴复盘报告中提及的企业正是我旗下公司之一。两年后,那些当年看似难解的问题日益清晰。他本人也从「建筑规划师」成功转型,如今已成为我手下非常优秀的一位产品经理。

放大积极因素、调低消极因素,这成了发展快的小伙伴共同秘籍 。反之,那些经常悲观的,喜欢吐槽的,几年后,竟然还有人在为找工作发愁。

迎难而上

三百青年,发展最快的不过三十人而已。多数人处理难题的方式是浅尝辄止。其中,一位喜欢吐槽的小伙伴,吼了多少次,自己多么热爱编程、多么喜欢机器学习,然而,毕业几年,还在门口徘徊。另一位文艺气息浓郁的小伙伴,说了多少次,要转型做前端,结果每次都浅尝辄止,一旦碰到学习的「平台期」,无人点赞,此时就败退。人生一旦习惯败退,就总是不断败退。

我推崇的台湾出版教父 郝明义老师 ,身罹小儿麻痹症,脊椎严重变形,却热烈地读书、热烈地爱,热烈地拥抱生命中一切美好,坐轮椅引领台湾出版风潮。我将郝明义老师出版的《网络与书》系列读物,誉为华语世界最精致与阅读体验最好的读物——美奂绝伦竟然可以用来形容书。同样,日本知名出版人见城彻提倡硬派工作, 强调以压倒性努力正面突破困境 。见城彻在出版业寒冬时,成功将创办的企业幻冬舍在纳斯达克上市。

我喜欢郝明义老师对生命的热烈拥抱;也喜欢见城彻的座右铭: 胜利者一无所获 。这句话出自他的偶像海明威。就像海明威一样, 见城彻的成功之道就是付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压倒性努力,坦坦荡荡地与困难正面搏斗 。就像我在《 如何成为内在动机驱使的人? 》中写过的一样, 无数人,终其一生,始终不明白一个道理。声望会一点点地改变人们的爱好,你需要绕开那些表面名利双收的事情,因为后者需要加上那么多名,那么多钱,才与你喜欢的事情打成平手 。胜利者的奖赏就是自己的兴趣、享受与内在满足。

全力以赴

一位早期从开智青年群来京工作的小伙伴,又忙着谈恋爱,又忙着处理毕业,所剩不多的心力才来处理工作事务,如此一来,怎么能不拖延?于是,小伙伴都不乐意跟这位同事协同。自然败退。反之,发展不错的小伙伴们,往往在一个时期全力以赴解决一个问题。

快感与美感

Q.  阳老师与他人的思维方式似乎很不一样,能否拿写作举例说说?

绝大多数人写作追求快感,自己爽,或让读者爽。然而,这从来不是我的追求。 我的写作追求美感而非快感

制造快感容易。要么简化世界,取其一端;要么利用对立,引发情绪;要么追逐热点,鸡飞狗跳。美感不一样。「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这是一千多年前的辛弃疾写的。「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这是几千年前的日本诗人小野写的。你会发现,时隔千年,每一个字都认识,每一个字都读得出来,千年前的美感依然会击中你。

发现那些精妙思想,妙曼文字,细细品之,成为自身底蕴。这些美好事物,往往是无用之用,但是直抵真实世界的最复杂之处,反映人性最微妙之处。 如果说追求快感的作者是写色情小说的无名作者;追求美感的作家则是写《洛丽塔》的纳博科夫

如何提高审美? 不二法门是与时代保持一定距离,回到古典;回到自然 。我说了无数次《古诗源》的好,但只有极少数同学在写作班毕业后,真的去背诵它。前天看到阿贝同学写的文章《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非常感动。她真的去背了!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