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近我看到的一些全球智能化办公室,这些黑科技已经完全超越了我的认知极限,我感觉自己的想象力被深深的碾压。
在空中查看邮件,大片里的科幻都成真了!
办公室可以直接变虚拟游戏战场!
更别提更加高科技的助理机器人、一言不合就变飞机的汽车、可以重复发射的火箭….
唯有创意不会被电脑取代
真的很难想象,我们的孩子今后生活的,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那些仅靠机械重复而不需要创造力的行业和岗位,会越来越贬值。
唯有那些不能被轻易替代的、唯有人能做出来的工作,才有出路。
因为一切计算和逻辑都能被电脑代替,唯有创意不能。
创意从何而来,其实就是最简单、却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想象力。
明明生活在同一个星球,面对相同的万事万物,不同的人脑海中呈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有的绚烂到惊人,有的创意到爆炸,还有些如过眼云烟,无聊甚至无趣。
为什么会这样呢?
差距其实只在这三个字之间——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如果说十年前对这句话还可以充耳不闻,那现在、未来,这句话已不再容我们小觑。
诚然,我们从小到大也都被教育过想象力很重要:
回顾人类历史,伟大的产业,都是“想”出来的。
“逻辑会把你从A带到B,但想象力能带你去任何地方。”爱因斯坦道出了想象力的奇妙。
但是,我们这代人,只会觉得它,So cool,and so what?
尽管我们确实享受到了想象力的果实带给我们的便利,却我们确实也没有因为想象力匮乏被影响到实实在在的生活啊。
可我们的下一代,就很难说了,他们可能会因此失业,以及,了无生趣。
有人说,会玩,才是孩子未来三十年的软实力,我想这并非没有道理。
连富士康都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
但据真实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相对于国外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想象力为什么差?
因为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想象力从来没有过期许。
我们只是按照套路,想让孩子一步一个台阶,成为一个稳定、合群的中庸之人,而不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充满想象力、勇于创新的人。
但是时代在变,孩子在变,作为家长的你,跟得上么?
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
大自然是最具想象力的存在。
孩子生来其实是很少会感到无聊的,世界万物对他们来讲都很有趣: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未知的起点。
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孩子,保护想象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它自由,这样孩子的思维才能不受限。
想象力没有好坏之分,主动思考就是培养想象力的良好开端。
给孩子提供一些发展想象力的活玩具:构建类的积木、磁力片、乐高。
角色扮演也是一个激发宝宝想象力的游戏。1岁之后一般宝宝就会玩一些简单的过家家,之前写过一篇妈妈领进门的入门指导《一岁半之后,这个游戏居然如此重要》。
其实不用刻意干预,宝宝会给自己设定情节,尽可能保证孩子做游戏的“主人”,给孩子发挥想象力留下足够的空间。
你会发现,那虚拟盘碗的想象、那照顾病人的流程、那出现矛盾的解决方式…..
每一个细节都是促进孩子思考,调动思维模式、发挥想象力的过程。
当被提问的时候,不妨先听听孩子有什么想法,不要急着回答标准答案。
CC现在到了喜欢问为什么的年纪,每天都至少问100遍为什么。对于一些常识及知识性的问题,我会认真的回答。
但是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我也会尽量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让我的答案听起来更加“有趣”一些。
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别显得“太聪明”。
但如果宝宝还小,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家长可以帮忙引导,帮助孩子去发现,去联想。
比如看到树枝上的小鸟,宝宝若无其事,父母可以引导:咦?这只小鸟是什么颜色呀?她怎么自己一个人呀?她正在啄什么东西吃呀?
经典绘本,都是多图少字。
好在哪儿呢?
并非因为孩子阅读能力低,而是精炼的语言加上充满表现力的画面,对天马行空的孩子们而言,是最好的激发想象的工具。
每次讲的时候,不要着急讲完一本,适当留白,给宝宝留一些思考的空间。
此外,在引入绘本的时候,不要有功利心。
有一位做童书编辑的前辈曾嘱咐我说,不管CC如何喜欢书,科普性、知识性太强的书都要尽可能晚的引入。
起初我不理解,随着孩子认知的发展,进阶的图书不是正好能迅速的填补知识的空缺么。
而且,说实话,这会显得孩子非常博学多闻,很拉风有木有?
但他跟我讲,在读《百科全书》之前,孩子会蹲在地上观察一只虫子很久很久,他可能会想,它是谁?它在干什么?为什么翅膀会张开?它翅膀上的斑点是谁画的?
但是读完之后,他只会告诉你,这是一只瓢虫,他有一对翅膀,身体分为两截,全身七个斑点。
因为科普书会把各种标准答案一一罗列。
而一个人知道的标准答案越多,问“为什么”的热情就越少。
当然,不是说科普书不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孩子发展想象力的基础,在适当的年纪引入科普书也是必要的。
但是过早接触,却不一定是好事,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还是让他们的想象力,在飞一会儿吧。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部关于想象力的获奖短片,非常短,却非常震撼。(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哦。)
当我看到小男孩就是不肯停笔,执着的画完最后一幅,当所有的“涂色”拼成了鲸鱼的模样的时候,我还是没忍住掉了眼泪。
我突然想起上周末的早上,清晨的阳光洒在赖在床上不肯起的我们三口身上,C爸冲着阳光竖起中间的三根手指,问CC,这是几呀?
CC说,这是小鸡的脚印。
哦,小鸡的脚印,在这个风吹云动的清晨,还有比这更美的回答么?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件最美丽的东西,它做“想象力”,它们自带高点、自带光芒。
作者简介: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养娃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