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近日,多个主流媒体报道称,距离魏则西事件两年后,百度医疗搜索再次被关注,百度竞价排名医疗广告已经转战移动端。
百度竞价排名广告或许只是互联网广告冰山一角,随着互联网广告大盘颠覆传统媒体一跃成为主导,关于互联网违规广告的报道纷至沓来。
2016年,在经历了“魏则西事件”的沉痛教训后,《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终于出台,这也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广告尤其是搜索引擎广告长期缺乏监管的状态即将结束,
但从近年以来的报道来看,对于互联网广告的监控正呈现更加细化和严格的趋势。
互联网违规广告成“众矢之的”
培训、赌博、医药领域成重灾区
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平台、新媒体账户、大V账号……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迅猛发展,广告主们纷纷将大笔的广告费份额从传统媒体转向了互联网媒介。
与此同时,从2014年网络广告首次超电视,到2015年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之和不敌互联网,到互联网广告超50%占绝对领导地位巩固,广告市场也不断发生嬗变。
信息流广告作为近几年新兴广告形式,因其推送的精准一度成为主流,但却因为低俗等问题多遭受诟病。
去年7月,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今日头条、UC头条、手机百度等客户端频现涉赌App推广,吸引玩家点击下载。这主要是一些第三方代理公司通过“套户”在各平台推广涉赌App;
今年1月13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了《“北京:“免考拿本科”背后的套路》的新闻,文章揭开了今日头条“免考拿本科”违法广告背后的内幕;
今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点名指出,信息流广告的弊端,比如容易使消费者很难分清信息的属性,出现虚假广告、诱导性广告等,人民日报最后还直接呼吁监管部门介入,净化手机端信息环境;
今年3月,央视财经再次聚“今日头条”虚假医药广告,之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对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头条)开出行政处罚罚单;
今年5月以来,包括新华社在内的多个主流媒体报道,在百度、360、搜狗、必应等搜索网站搜索南京公立三级专科医院“皮研所”,显示结果靠前的均标注“皮研所”名称,但点开一看,却是其他民营医院的页面。
在移动化时代,部分虚假医疗广告以个性化、定制化新闻形式呈现,更不容易被察觉和识别,新闻客户端上的虚假医疗广告、信用卡诈骗广告、涉赌App推广广告等多种形式的违法广告也被网友们疯狂吐槽,此举不仅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受众的财产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自媒体广告首次纳入监管
微博大V转发广告也要守法
统计数据显示,在移动端设备成为最主要用户渠道的背景下,广告主对移动营销投放预算比例倾斜力度加大,2017年中国移动营销市场规模达到2470.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5%;相比整个互联网广告市场,增速明显领先。
目前移动互联网仍处于高速发展之中,自媒体时代全面到来,新兴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为移动营销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早在2016年9月1日,我国《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 “暂行办法”明确了什么是互联网广告的发布者,即“为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推送或者展示互联网广告,并能够核对广告内容、决定广告发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互联网广告的发布者”。
“暂行办法”对于自媒体广告的隐秘性也进行规定,即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许颖丽在《广告新规出台,自媒体何去何从》中指出这些规定意味着国家将逐步加强对自媒体广告投放的监管力度。
今年5月,微博大V“五岳散人”在微博曝光某奶企公关部门寻求合作的私信,之后,他又曝出多位大V的微博截图,引发了网友对该奶企买通自媒体大V为其站台的质疑,自媒体广告再一次被聚焦。新浪微博之后表示,即使是微博大V,在转发广告时,也要遵守《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原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相关人士表示,今
年将对自媒体广告实行有效监测,自媒体大V将进入监管年。
随后,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开展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将新媒体账户作为总局广告司的年度整治重点。
可以看出,国家将逐步加强对自媒体广告投放的监管力度。自媒体发布的广告,其对该广告具有掌控权,因此属于广告发布者,一些自媒体发布广告虽然并不受到限制,但是必须符合《广告法》的规定。
多举措双管齐下
2018年将成互联网广告重要监管年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广告业发展迅速,逐渐变成了我国传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虚假违法广告层出不穷,加上互联网广告具有隐蔽性强的特性,互联网广告的监管成为一个现实难题。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对互联网广告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对互联网广告的性质、法律责任等做了详细的规定,这
是我国首部规范互联网广告的部门规章,也是2016年度广告领域法规政策的亮点,《暂行办法》应运而生也是对新《广告法》的更新、细化和完善。
而为了保障《办法》的实施,国家开始大力建设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该中心在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后,已于2016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可同步开展对国内上千家网站的广告监测工作,覆盖90%以上的互联网广告的监测工作,形成了基于计算的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能力,可提供资料采集、违法证据固定、监测信息发布及结果汇总等,是互联网广告监管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为止,我国互联网广告监管形成了法律支撑(《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监测中心为主进行监管的有中国特色的体系。
《暂行办法》指引和规范着整个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发展。随着其逐步推行,会改善互联网广告的商业环境,有利于企业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