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工作和关于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城市发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要求,着力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水务的约束引导和服务保障作用日益增强,有力促进了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南水北调江水顺利进京,实现了本地水与外调水“双水源”保障的历史性突破,累计利用江水23.2亿立方米,超过1100万市民喝上江水。
建立了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和水质监测平台,优化水源调配,加强水质督查,保障了城市供水平稳有序。建成郭公庄、通州等水厂并投入运行,中心城区供水能力达到372万立方米/日,城市副中心达到33万立方米/日,为供水迎峰度夏提供了可靠保障。启动实施城区自备井置换,累计停用自备井249眼,受益人口超过68万人。建成南水北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并投入运行,开展了向密云、怀柔水库存水和密怀顺地下水源地试验性补水。
大力实施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66条,完成密云水库库滨带105公里围网建设(2017年将全面完成315公里围网建设任务)。密云水库库区实行耕地退耕还林和一级保护区禁养。封填废弃机井4000多眼,完成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区范围划定。密云水库蓄水量由2012年的10.8亿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7.3亿立方米,为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水质保持优良,水面持续扩大,形成了华北地区难得的大型湿地,吸引了大批候鸟驻足,成为了鸟类迁徙繁衍的重要中转站和栖息地。
两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压茬有序推进。围绕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013年起实施了第一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加大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等建设,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由2012年的每日398万方提高到672万方,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0%,其中城六区达到98%,基本解决了城镇地区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围绕加快补齐短板,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2016年启动实施第二个三年治污行动方案,重点做好城乡结合部、城市副中心、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区村庄的污水治理。开展全市河道排污口和污染源追根溯源全面排查,排查规模以上排污口835个,黑臭水体141条段、约665公里。按照 “一河一策”治理方案,117条段已开工建设,其中53条段已完工,建成区57条段有43条段已完工,占75%,清河、凉水河城市段以及通惠河等河道基本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