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连的“航母船坞”已抽干备用,但在其中建造的下1艘战舰却不太可能是航母。
自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成功下水后,大连造船厂的“航母船坞”被迅速抽干备用,结合旁边厂房前期囤积的大量船舶构建,该船坞将在短时间内迅速投入下一款舰只的建造。此前有消息称中国将迅速在大连造船厂开工第2艘国产航母,甚至为所谓“保障航母建造团队”要在大连开工中国首艘两栖攻击舰,但事实上最可能在“航母船坞”中开工的或许是055型万吨大驱。
图为LNG船内部由殷瓦钢组成的液化天然气储存舱段,目前中国能建造这类高端船舶的船厂仅有江南厂一家。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大连造船厂是军民两用造船厂,承接军民造船订单,因此“航母船坞”也会建造民用船只。结合001A航母的尺寸,“航母船坞”的坞长300米,坞宽40米左右,可以建造10万吨级民用船只。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大连造船厂缺乏类似殷瓦钢加工厂这类先进配套设施,该厂较难建造15万至17.5万吨级别的LNG船这类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民用船舶,因此其主要订单或仍来自海军。
001A作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其还有漫长的舾装、实验历程,中国不太可能在航母技术完全验证完成前,盲目开工第2艘国产航母。事实上,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中,即使同批次航母之间也普遍存在着至少2年的开工间隔,如果类似“杜鲁门”号与“里根”号这种跨批次建造,则开工间隔将长达5年。因此,在可预见的时期,至少在001A航母舾装(约2年)期间,中国不太可能在大连开工第2艘国产航母。
目前中国在建的4艘055型驱逐舰中,有2艘在大连造船厂,未来大连厂或将承担更多的055型驱逐舰的建造任务。
至于两栖攻击舰,尽管001A航母下水预示中国建造全通甲板的两栖攻击舰载技术上没有瓶颈,但在舰艇建造技术之外,中国的两栖攻击舰还存在着一个更大的瓶颈,那就是舰载机,至少是类似CH46或CH53的重型舰载直升机。如果中国近期在大连开工两栖攻击舰,参照“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其将在动工约4年(2021年)后服役,届时如果仍搭载数量有限的卡28与直8直升机,将极大浪费两栖攻击舰的平台优势。
相比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国产航母与两栖攻击舰,055型万吨大驱作为未来中国航母编队的高端区域防空舰,其技术已完全成熟,上海江南厂同时开工2艘就说明了这一点。与江南厂、大连厂同时建造052D以满足舰队装备数量需求类似,中国需要在001A正式具备战斗力(2022年左右)时,装备数量足够的055型驱逐舰,至少能与052D型驱逐舰形成1:2的搭配,因此大连厂参照052D模式,进一步加入055的建造势在必行。